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包括学困生。这类学生和普通学生有所不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卑、逆反、敏感;但他们也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得,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尤其是学困生。所以要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对症下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他们渴望的甘露注入他们的心田,唤起他们上进的动力和欲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对学困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爱
  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好似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效应。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觉和情绪往往会通过外部器官表现出来。课堂教学中老师或是微笑地讲解,或是表扬肯定,或是鼓励启发,或是语言美的流露,或是善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从教师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爱会立即被学生认同、接受并产生共鸣。因为学生的自尊心十分敏感,他们会在感知师爱的同时发出投桃报李的感动。这种爱心交流自然缩短了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相容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整合力量。
  二、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兴趣
  成功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种很宝贵的情绪体验。学生的一次成功、教师的表扬鼓励、同学们羡慕的目光能令学生得到愉快的成功体验和心理上的满足,而这种体验和满足会促使学生去寻求第二次或更多的成功,以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和心理满足,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得以不断提高。所以一开始从简单易学的教起,学生便会有一种“我也懂得了”的自豪感和成功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或在第一次测验时适当降低难度,让学困生也获得好一点的成绩并让全班同学都能分享他们的快乐;或者当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完成练习时,教师都对他们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的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会更加努力去学习。而且教师表扬和鼓励学生,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反之,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努力了,教师不加以肯定,心理得不到满足,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为他们设定一个可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谁都渴望成功,成功的喜悦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对几乎没有成功经历的学困生更是如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可行的奋斗目标,让他们触手可及。只要他们努力了,有了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表扬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目标由易到难,让他们一步一步感受成功,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营造有创意的教学氛围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设一个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教学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体现学科特色,新颖而别具一格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提高学生 数学素养 创新教学 如何上好数学课  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这样两种场面:其一,教师充满激情地讲,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教与学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方面的要求做了较大调整。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那么,如何发挥评价的功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适时评价,有效引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期刊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目标中都明确指出要让孩子们通过大胆的想象,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孩子们的独特思维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
期刊
做人——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其核心是“学会做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活泼地生动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作文作为语文躯体里的一部分,它同样担负着培养这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重任。作文是人与生活的绝妙缩影,它离不开人与生活。人离不开生活,而且“只
期刊
综合实践课程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探索的前沿和新阵地,是注重素质与能力、注重差异教育、加强与生活的密切结合、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它毕竟是一门新的课程,从课程管理到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从教者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尝试,这样才能打破以往的桎梏,使其真正成为一门有价值的课程。我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了如下两个方面:  一、应注重教师体系建设  由
期刊
伴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教育考试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在小学,考试必须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考试可以通过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两年来的考试改革经验,我认为,考试改革要实现三个
期刊
课堂时间总是有限的,老师们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老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的内容只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若能培养学生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教学效果就应该好得多。发散式思维就是由某一点向各个方面散开的思维活动。要培养这种思维模式,需要花大力气和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笔者主要就古文复习中的一些感受浅谈一二:  一、培养学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到以读导写、读写结合。这样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 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读能导写、读能促写、读与写要有机结合。现
期刊
摘 要:学习的过程是努力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四先四后”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先课前预习后课堂学习;先自主思考后合作学习;先理解后记忆;先及时复习后独立作业。  关键词: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 学习主动权 知识能力 自主思考 合作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专著中尖锐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