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冶教育的重要力量,其职业化发展令人关注,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论述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涵,发展形势以及发展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88-02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高等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要牢牢把握住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如今在当合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思考,就是探讨职业化发展面临哪些新要求和如何破解职业化发展的瓶颈的问题。
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历史沿革
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是和我党我军的政治文化建设一起出现、成长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从培养党和军队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党和红军开始建设自己的高等教育,建立了政治指导员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率先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新的辅导员制度,并逐渐辐射到全国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制度建立之初,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而是为了满足培养高职院校懂业务干部的需要,从高年级学生当中选拔一批具有各专业知识的青年,通过让他们承担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方式来锻炼,成熟后选拔进入国家机关,从而推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专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主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取代了原来的培育干部模式成为主流,在专业化人才输出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的来源十分复杂,几乎在高职院校学习各种专业的人才都可以加入辅导员队伍。
(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现状
由于一直以来对辅导员的职业期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要求辅导员能够经常深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间,进行党、团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政治引导、密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经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相关人事、外事活动进行掌管;另一方面,辅导员又称为学校各部门开展具体工作、联系学生的中介,需要负责辅助教学、后勤、资产、基建、医院等各方面即使够服务于学生,事务十分庞杂。这就导致一直以来辅导员队伍呈现出任职短期化、工作高强度、地位边缘化等特征。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形势
(一)职业压力和职业付出失衡
辅导员工作中需要直面个性迥异的大学生。教育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和所带学生的比例已经高达1∶200,这意味着辅导员在工作中承担着较重的育人工作压力。很多高职院校还将学生的诚信、安全和学业成绩指标与辅导员的绩效考评挂钩,导致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同时,辅导员本身还要面临个人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以及专业发展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量使其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却不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其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二)缺乏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成分复杂,另有兼职从事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等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受到传统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一直存在認识上的偏差。部分辅导员难以在工作岗位上找到自我认同感和岗位的价值与意义,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之中,长期处于情绪波动状态。在绩效评估和顶岗定级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化前景产生怀疑,加之辅导员的社会影响力受限,导致辅导员群体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辅导员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抱有临时想法,不少人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人员更替频繁。
三、职业化与专业化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
根据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爱程度,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建设良好的职业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升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强化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认知,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身的使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方法进行探究,使得合理的管理机制得以建立,更好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明确,并且建立考评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由此可见,解决高职辅导员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其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热爱,并且鼓励其在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学习。职业化方面,首先,应增强辅导员对其自我发展观的明确,制定工作目标后不断努力。其次,高职院校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能力以及发展平台,并且帮助辅导员树立起统一的职业规范以及相应的考评机制,不断结合提升自身对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四、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加强重视
提高社会及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得到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而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职院校应充分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精神实质,认识到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所提出的主要目标和要求,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要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高职院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以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和高职院校实际,及时制定出促进辅导员队伍优化和发展的各种政策,提高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度。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之下,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度才能得到逐步提高。在具体的措施上,还可以通过强化辅导员职业角色,使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的独特价值充分了解和认识,以提高职业自豪感和忠诚度,让辅导员体会到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从而做到爱岗敬业,将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二)全面构建辅导员培训体系,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
辅导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系统培养,对此,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此,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新理念推广等培训,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培训交流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在培训过程中应主动探索培训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期不断改进以达到目标。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首先应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应为辅导员建立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一是根据辅导员岗位特点,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聘用制度、待遇标准等;二是鉴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实行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管理,建立辅导员走专业技术路线和党政职务晋升路线的“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报评职称,走技术路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特长,参加学校中高层管理岗位的竞争,成为专职的党政管理干部;三是为了积极推动辅导员的多元化职业发展,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将接受过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具备较高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同时,在建设党政后备干部队伍时,还应把那些具备较高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突出的辅导员也一并纳入。
(三)执行辅导员准入制
根据国家相关指标制定选拔以及任用标准,选拔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素质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提高对学历、自身能力方面的重视,并且加强对心理以及职业方面的测评。任用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可以仿照企业制定辅导员的实习期,并且指派有经验的辅导员对其进行培训和辅导。长期任职的辅导员应定期对其他辅导员进行考评,结合个人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并定期组织其进行专业性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促进辅导员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水平。
(四)健全学习培训机制
岗前培训应以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为主,重视辅导员的培养体系以及培训规模,并且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实践性培养,让其对所学内容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应用。明确对其进行管理并划分职责,定期引进一些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以更好地实现创新来培养高素质学生。并且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考评,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对考评分数高的人员进行经验的借鉴以及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辅导员的综合实力来淘汰一些能力差的辅导员,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高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培训的计划外,还应鼓励辅导员进一步展开学习,积极申报职称,提升学位。高职院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对外学习机会,给辅导员提供资源和经费,使其有更多机会深造。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加强各个高职院校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辅导员的个性化发展。
(五)加强辅导员的个人修养
1.加强师德师范教育,提升职业素养与个人魅力。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专职辅导员作为一线德育教师,势必要始终坚持教师职业操守,时刻牢记师德师范要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作为毕生追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求真务学,以良好的师者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争做学生的道德楷模,通过躬身示范引导学生向善向学、回报社会、健康成长。
2.重视后天学习与研究,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水平。专职辅导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体现者。一方面,辅导员要帮助青年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还要从学生“奖勤助贷”、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实践实习等实际需求层面,给予学生直接的指导与帮助。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政治理论功底扎实,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务处理能力与实践育人能力。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者,专职辅导员后天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年轻人打交道,要善于把握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于新事物要善于接受,对于新技能要善于掌握,对于新问题也要能够研究并顺利解决。作为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专职辅导员个体的自我成长与提高极为重要,不容忽视。
五、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要适应高职内涵建设的总趋势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实施阶段。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都为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是个升华的过程,必不可少理念的变革、思路的转向、方式的转型和层次的升级等内容。高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就包括辅导员队伍。遵循推进高职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趋势,应该是辅导员发展的新方向,而必须要让辅导员的发展更好地适应高职内涵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诸高职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看,大致涉及以下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中任何一项改革都关系到对辅导员群体的新要求,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容,更要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紧密相联。
六、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应当从转变辅导员工作理念、人员配置专业化、职业知识技能专业化、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措施等方面构筑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使辅导员在岗位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贡献自己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全安,张在金,贾常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63-65.
[2]孙波,王粲.论我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84-87.
[3]曹威威.高校輔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乔颖.民办高校辅导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7.
[5]邓清.理工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洪家芬,丁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困境及改善[J].高教论坛,2017(02):68-70+95.
[7]闫海波.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97-99.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88-02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下高等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要牢牢把握住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如今在当合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新思考,就是探讨职业化发展面临哪些新要求和如何破解职业化发展的瓶颈的问题。
一、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历史沿革
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是和我党我军的政治文化建设一起出现、成长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从培养党和军队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党和红军开始建设自己的高等教育,建立了政治指导员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率先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新的辅导员制度,并逐渐辐射到全国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制度建立之初,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而是为了满足培养高职院校懂业务干部的需要,从高年级学生当中选拔一批具有各专业知识的青年,通过让他们承担起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方式来锻炼,成熟后选拔进入国家机关,从而推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专门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主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取代了原来的培育干部模式成为主流,在专业化人才输出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的来源十分复杂,几乎在高职院校学习各种专业的人才都可以加入辅导员队伍。
(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现状
由于一直以来对辅导员的职业期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要求辅导员能够经常深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间,进行党、团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政治引导、密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经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相关人事、外事活动进行掌管;另一方面,辅导员又称为学校各部门开展具体工作、联系学生的中介,需要负责辅助教学、后勤、资产、基建、医院等各方面即使够服务于学生,事务十分庞杂。这就导致一直以来辅导员队伍呈现出任职短期化、工作高强度、地位边缘化等特征。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形势
(一)职业压力和职业付出失衡
辅导员工作中需要直面个性迥异的大学生。教育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和所带学生的比例已经高达1∶200,这意味着辅导员在工作中承担着较重的育人工作压力。很多高职院校还将学生的诚信、安全和学业成绩指标与辅导员的绩效考评挂钩,导致辅导员承担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同时,辅导员本身还要面临个人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以及专业发展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量使其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却不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其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二)缺乏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成分复杂,另有兼职从事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等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受到传统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一直存在認识上的偏差。部分辅导员难以在工作岗位上找到自我认同感和岗位的价值与意义,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之中,长期处于情绪波动状态。在绩效评估和顶岗定级出现问题时,辅导员对工作的职业化前景产生怀疑,加之辅导员的社会影响力受限,导致辅导员群体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辅导员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抱有临时想法,不少人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人员更替频繁。
三、职业化与专业化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途径
根据对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爱程度,在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建设良好的职业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升高职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强化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认知,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身的使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方法进行探究,使得合理的管理机制得以建立,更好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明确,并且建立考评机制以及奖惩机制。由此可见,解决高职辅导员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其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热爱,并且鼓励其在工作的过程中继续加强学习。职业化方面,首先,应增强辅导员对其自我发展观的明确,制定工作目标后不断努力。其次,高职院校应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增强辅导员自身的能力以及发展平台,并且帮助辅导员树立起统一的职业规范以及相应的考评机制,不断结合提升自身对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四、高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加强重视
提高社会及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度,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得到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而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应该重新认识和定位。高职院校应充分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精神实质,认识到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所提出的主要目标和要求,认识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要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高职院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以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和高职院校实际,及时制定出促进辅导员队伍优化和发展的各种政策,提高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度。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之下,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可度才能得到逐步提高。在具体的措施上,还可以通过强化辅导员职业角色,使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的独特价值充分了解和认识,以提高职业自豪感和忠诚度,让辅导员体会到工作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从而做到爱岗敬业,将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二)全面构建辅导员培训体系,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
辅导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系统培养,对此,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此,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新理念推广等培训,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把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培训交流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在培训过程中应主动探索培训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期不断改进以达到目标。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首先应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其次,高职院校应为辅导员建立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一是根据辅导员岗位特点,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聘用制度、待遇标准等;二是鉴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实行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管理,建立辅导员走专业技术路线和党政职务晋升路线的“双线晋升”政策,辅导员既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报评职称,走技术路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能力特长,参加学校中高层管理岗位的竞争,成为专职的党政管理干部;三是为了积极推动辅导员的多元化职业发展,高职院校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将接受过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具备较高学术造诣的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同时,在建设党政后备干部队伍时,还应把那些具备较高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突出的辅导员也一并纳入。
(三)执行辅导员准入制
根据国家相关指标制定选拔以及任用标准,选拔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素质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提高对学历、自身能力方面的重视,并且加强对心理以及职业方面的测评。任用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可以仿照企业制定辅导员的实习期,并且指派有经验的辅导员对其进行培训和辅导。长期任职的辅导员应定期对其他辅导员进行考评,结合个人水平进行综合评定,并定期组织其进行专业性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促进辅导员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身的综合水平。
(四)健全学习培训机制
岗前培训应以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为主,重视辅导员的培养体系以及培训规模,并且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实践性培养,让其对所学内容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应用。明确对其进行管理并划分职责,定期引进一些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以更好地实现创新来培养高素质学生。并且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考评,一方面可以让辅导员对考评分数高的人员进行经验的借鉴以及学习,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辅导员的综合实力来淘汰一些能力差的辅导员,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高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培训的计划外,还应鼓励辅导员进一步展开学习,积极申报职称,提升学位。高职院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对外学习机会,给辅导员提供资源和经费,使其有更多机会深造。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加强各个高职院校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辅导员的个性化发展。
(五)加强辅导员的个人修养
1.加强师德师范教育,提升职业素养与个人魅力。2013年5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师德表现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专职辅导员作为一线德育教师,势必要始终坚持教师职业操守,时刻牢记师德师范要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作为毕生追求。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求真务学,以良好的师者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争做学生的道德楷模,通过躬身示范引导学生向善向学、回报社会、健康成长。
2.重视后天学习与研究,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水平。专职辅导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体现者。一方面,辅导员要帮助青年学生解决他们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还要从学生“奖勤助贷”、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实践实习等实际需求层面,给予学生直接的指导与帮助。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政治理论功底扎实,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务处理能力与实践育人能力。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者,专职辅导员后天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年轻人打交道,要善于把握他们的思维模式,对于新事物要善于接受,对于新技能要善于掌握,对于新问题也要能够研究并顺利解决。作为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专职辅导员个体的自我成长与提高极为重要,不容忽视。
五、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要适应高职内涵建设的总趋势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入实施阶段。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这都为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是个升华的过程,必不可少理念的变革、思路的转向、方式的转型和层次的升级等内容。高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就包括辅导员队伍。遵循推进高职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趋势,应该是辅导员发展的新方向,而必须要让辅导员的发展更好地适应高职内涵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诸高职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看,大致涉及以下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其中任何一项改革都关系到对辅导员群体的新要求,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内容,更要与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紧密相联。
六、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应当从转变辅导员工作理念、人员配置专业化、职业知识技能专业化、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完善辅导员考核激励措施等方面构筑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使辅导员在岗位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贡献自己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王全安,张在金,贾常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63-65.
[2]孙波,王粲.论我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84-87.
[3]曹威威.高校輔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乔颖.民办高校辅导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7.
[5]邓清.理工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洪家芬,丁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困境及改善[J].高教论坛,2017(02):68-70+95.
[7]闫海波.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