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品德的奠基以及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有些小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将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探究性讨论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性讨论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9-01
目前,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大多只是流于浅层知识的传递,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着道德抉择,因此,为了为学生奠定更坚实的道德基础,促使学生朝着社会化发展,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探究性讨论法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1.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讨论法的条件
在学生方面,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题型,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和相关资料的搜取,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充满讨论欲望;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敢于充分运用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发表自己见解和敢于进行争辩的勇气,正确对待各种讨论结果,积极听取教师意见。
进行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实际生活经验,认真设计课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道德水平;另外,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公平对待学生差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于有些教材内容对探究性谈论法教学并不适用,因此,必须选择学生了解的,并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又能够通过原有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教材内容。
2.探究性讨论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确定主题,设计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都有值得探究和讨论的地方,因此,教师首先可确定讨论主题,主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确保主题与学生生活的紧密性和主题的开放性。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能设计难以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热情的容易问题,也不能设计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复杂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设计可以围绕一个集中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除了要难易适中外,还必须是学生最关注、最迫切想寻求答案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他们对问题链中子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总之,探究性谈论式问题是复杂的,是在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推进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讨论问题非常重要。
2.2运用讨论,解决问题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组,确定每组各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就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整理问题,并合理给出自己的建议;随机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过程和结果,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可采用口头汇报形式或书面表达形式。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可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民主生活常识,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常识并不理解,教师可让学生从最熟悉、最接近民主生活类型的事情出发,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民主生活的含义,他们的民主意识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3在讨论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将探究性谈论法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比如教材中涉及到了诚信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诚实守信”意义的理解,并感受一些不诚信的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可设计讨论主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对得到的认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懂得“做人要做诚实守信之人”的道理。另外,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提到了民族问题,提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教师在这个时候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民族故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进而通过学生的认识水平抓住他们的行为表现,实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结语
总之,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围绕着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的过程,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课程课型、学生实际情况等组织探究性讨论法教学,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储东晗.讨论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19(7):75.
[2]陆逸.基于问题探究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2,24(4):48-51.
[3]王玉凤,赵永军.讨论法教学初探[J].中国贸易报.2008,38(2):1-2.
【关键词】探究性讨论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9-01
目前,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大多只是流于浅层知识的传递,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着道德抉择,因此,为了为学生奠定更坚实的道德基础,促使学生朝着社会化发展,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探究性讨论法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1.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讨论法的条件
在学生方面,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题型,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和相关资料的搜取,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充满讨论欲望;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敢于充分运用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发表自己见解和敢于进行争辩的勇气,正确对待各种讨论结果,积极听取教师意见。
进行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实际生活经验,认真设计课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道德水平;另外,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公平对待学生差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于有些教材内容对探究性谈论法教学并不适用,因此,必须选择学生了解的,并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又能够通过原有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教材内容。
2.探究性讨论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确定主题,设计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都有值得探究和讨论的地方,因此,教师首先可确定讨论主题,主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确保主题与学生生活的紧密性和主题的开放性。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能设计难以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热情的容易问题,也不能设计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复杂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设计可以围绕一个集中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除了要难易适中外,还必须是学生最关注、最迫切想寻求答案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他们对问题链中子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总之,探究性谈论式问题是复杂的,是在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推进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讨论问题非常重要。
2.2运用讨论,解决问题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组,确定每组各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就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整理问题,并合理给出自己的建议;随机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过程和结果,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可采用口头汇报形式或书面表达形式。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可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民主生活常识,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常识并不理解,教师可让学生从最熟悉、最接近民主生活类型的事情出发,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民主生活的含义,他们的民主意识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3在讨论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将探究性谈论法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比如教材中涉及到了诚信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诚实守信”意义的理解,并感受一些不诚信的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可设计讨论主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对得到的认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懂得“做人要做诚实守信之人”的道理。另外,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提到了民族问题,提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教师在这个时候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民族故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进而通过学生的认识水平抓住他们的行为表现,实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结语
总之,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围绕着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的过程,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课程课型、学生实际情况等组织探究性讨论法教学,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储东晗.讨论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19(7):75.
[2]陆逸.基于问题探究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2,24(4):48-51.
[3]王玉凤,赵永军.讨论法教学初探[J].中国贸易报.2008,3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