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学生阅读活动的时机观照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当学生的阅读活动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审时度势,主动介入,提纲挈领,使学生在文字徜徉中丰盈语言素养,觉醒人性本真。
  一、 在“误”读处点石成金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遇上这样的“石头”,有的教师是生硬地“跨过去”,有的是牵强地“绕过去”,而有的却把它点成“金子”。以下是某师执教的《赤壁之战》教学片断。
  生(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
  生:老师,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话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船帆”能读成“帆船”吗?
  生:老师,他读错了,可课文中为什么兵士报告时说“船帆”,而曹操看到的变成了“帆船”呢?
  师:是呀,为什么前后不同了,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我想“帆船”突出的是“船”,而“船帆”突出的是“帆”。
  师:说得有道理,所以不能读错。
  生:兵士先看到,隔得很远很远,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后看到,已经能看到挂帆的船了,就成了“帆船”,说明离得近了。
  师:说得对,我们再读读课文,是不是这个道理。
  (生读课文。)
  生:我想象当时曹操站在船头上只是一般的迎风眺望,没有特别留意,所以没看到什么。而专门在那里警戒的兵士,细心发现了隐隐约约的船帆,就赶忙来报告。曹操听到了报告后再看,已过了一些时间,就看到了一队帆船,这里用词不同说明了东吴的船速度很快。
  生:速度快是因为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对这一处读错的地方作了精彩的分析,真棒!原来这处不能读错,“船帆”与“帆船”虽然只是字序不同,但表现的却是赤壁之战能够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天时——东南风很急”。让我们再读一读,我想明白了意思就再也不会读错了。
  (学生再读,读得更动情了。)
  学生把“船帆”误读成“帆船”,我们普遍的做法是让他再读一遍,把句子读正确就罢了。但这位教师却慧眼独具,犀利地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主动介入,巧妙点拨。先让学生把“船帆”和“帆船”读出文本,理解两者不同的意思,体会到文本用词达意的精确,经受了一次言语实践的历练;再让学生把“船帆”和“帆船”读进文本,让他们体察“赤壁之战”的天时——“东南风很急”,为最终解开“赤壁之战以弱胜强”之谜留下线索。这一“出”一“进”,可谓是点石成金,有力地锤炼了学生的言语与思维。
  二、 在“迷”读处拨云见日
  行走于文字的丛林,受囿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学生有时会迷茫,会困惑。这时,就需要教师挺身而入,拨开云雾,迎着阳光,带领学生走出混沌,享受阅读的快乐。以下是某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断。
  生:作者说“最喜小儿无赖”,我觉得小儿很聪明,他在剥莲蓬,为什么说“小儿无赖”呢?
  师:把这两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我觉得那个最小的孩子特别淘气,他卧剥莲蓬应该很开心,所以我们笑着读。
  生:因为是老夫老妻最喜欢的小儿,天真活泼,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是笑眯眯的。
  师:刚才你们说,小孩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
  生:无赖。
  师: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就是——
  生:无赖。
  (师生哈哈大笑。)
  经时间的淘洗,“无赖”的意思与性质已“今非昔比”,也难怪学生生疑:一个剥着莲蓬的小儿,怎么会是“无赖”呢?面对学生的疑惑,该老师并没有即时呈现“无赖”的意思,而是先让学生圈出“无赖”这个词,再联系上下文想,接着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笑着读,最后点出“无赖”这个词就是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并进行了当场“语用”,活跃了课堂氛围。整个引导一气呵成而不露痕迹,显得自然、质朴、智慧,不经意间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三、 在“偏”读处拨乱反正
  文本具有内在生命活力的“召唤结构”,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再加上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很容易形成文本意蕴的偏读。这时,教师要悦然面对,泰然处之,使学生在潜心涵咏中领悟浸透在语言文字中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以下是某教师执教的《滥竽充数》教学片断。
  生:老师,我能提个意见吗?
  师:请讲。
  生: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
  (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
  师:我们先算他“聪明”。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南郭先生用他的“聪明”干了什么?
  生:骗钱。
  生:骗吃骗喝。
  生:骗取很高的待遇。
  ……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样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骗子,能说他聪明吗?
  生:不能。
  师:那你们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
  生:狡猾。
  生:投机取巧。
  生:弄虚作假。
  生:聪明反被聪明误。
  美国教育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多元有界”的观点,既肯定了个体体验的差异性、文本阐述的多元性,又着重强调了要防止“蔓延的相对主义”和“感情用事的唯我论”。本案例中,学生用 “聪明”一词来形容“投机取巧”的南郭先生,偏离了文本主旨与社会价值取向,无疑是越界了。面对这样的“偏读之音”时,这位老师并没有当头棒喝、一语否决,也没有弃之一边、不闻不问,而是善作善为,拨乱反正。他以一句“我们先算他‘聪明’”主动介入话题,巧妙地以“南郭先生用他的‘聪明’干了什么”一问,引导学生回溯文本、对话文本。随着学生阅读感官与心智的“觉醒”,我们听到了一句句极富个性、灵性的对话,课堂成为了一个“回归人性之善”的教学“场”,学生也顺利地抵达作品的“精神家园”。
  四、 在“浅”读处精耕细作
  在阅读活动中,遇到文本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之处,凭学生已有的语言积淀与认知能力,很难与文本达成深度交流,就无法获得独特感悟,也无法倾听作者心灵深处的呼唤。此时,教师必须及时度量学生的阅读状态,找寻切口,在“浅”读处精耕细作,或开渠引源,或铺路设梯,唤醒学生的言语感觉,敲开他们的言语心智,点燃他们的言语悟性,达到与文本、与作者“面对面”地对话。以下是某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片断。
  师:桂花香,摇花东,入梦甜。我们从“香”字读出了“乐”,读出了“甜”,那是留存在作者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的情思!你还能从这个“香”字中读出萦绕在作者心头的别样的情思吗?用心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
  生:我读出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师:这里的“外地”是指杭州。作者出生在浙江温州的瞿溪,12岁那年举家搬迁到杭州,再没回去过。杭州的满觉陇,漫山遍野都是桂花,真是香飘十里!满觉陇的桂花和龙井的茶是最香的。那么真的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生:这是她对家乡的思念。
  师:比的是什么?
  生:非常怀念自己家乡的那种深厚的感情。
  师:对呀!母亲比的不是桂花的香味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
  生:母亲对家乡的感情深,所以觉得故乡的桂花香。
  师:一深一浅,一浓一淡。谁来把这浓浓的乡情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作者写这篇散文时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1949年33岁时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的小诗了……你能看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生:悲伤。
  生:忧愁。
  生:流泪了。
  生:思念。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离开过家乡吗?
  生:我离开过家乡两个月。
  师:有感受吗?
  生:有。就是非常非常想回家,想看看自己的亲人,想看看自己住过的地方,很怀念。
  师:这就是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板书:乡愁)
  (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两小节。)
  “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对这句话,学生大多能体会出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而,“外地的桂花”如何之香?家乡的金桂为何最香?母亲何以说出这样的话?作者何以还能记得?……对这些问题学生是不会想到的,也就不会读到作者心里去,也就难以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挥之不去的乡愁了。于是,该老师补充了“外地”、补充了作者的“经历”、补充了写作的特定“时空”,学生仿佛就站在了作者面前,倾听着她的诉说,感受着她的内心,顺利地从外显的“乡思”触摸到了她怀藏多年的“乡愁”,文本的“情感园子”豁然开朗。于是乎,“乡愁”就如同那魂牵梦萦的金桂之香,弥漫于文本,弥漫于课堂,弥漫于学生的心灵。
  五、 在“愤”读处疏情导意
  《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是人的“认知、思维、情绪”交织、积蓄、酝酿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混沌状态。畅口欲言,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喷薄欲出,却找不到方向,极需要某种疏引,才能破茧成蝶。“愤”和“悱”之际,正是激扬语言、发展思维的最佳时刻,教师要顺势而为,启之,发之,让儿童享受心灵的自由、思想的放飞,在真实的表达中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以下是某师执教的《枫桥夜泊》教学片断。
  师:孩子们,展开你的想象,写写钟声的诉说。注意,此时此刻,你要化身为寒山寺的钟声。你来到客船,你想对孤独的张继说什么?对寂寞的张继、对忧愁的张继说些什么?
  (生随着音乐写话。师巡视。)
  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有的已经写完,正迫不及待要表达自己的心声;有的还在静静地书写,其实有没有写完不重要,写多写少,写长写短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提笔的一瞬间,你真的感到有话想对张继说。那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张继说——
  生:张继啊张继,不要觉得孤独,天地间万物虽若有若无,可现在有钟声陪你作伴,有何可愁的呢?放下一切不开心之事,放下人情的冷,放下不应该有的愁与仇,心静自然凉。
  师:好一个放下!惟有放下,才有快乐;惟有放下,才有自在。
  生:张继啊张继,你心里想说的那千言万语只有我这钟声能静听;你那孤寂的心情,也许只有我这钟声能明白;你那思乡的情感,也许只有我钟声能体会。那么,就让我来陪伴你吧!
  师:好一位深情款款的钟声。
  生:张继啊张继,不要忧愁,不要孤寂,这钟声能带给你快乐的心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烦躁,不要发愁,拾起快乐和自信,保持好心情,挺过这个难关,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师:这是激励的钟声,它让人振奋,让人昂首向上!当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款款消失的时候,老师相信,随着你们那温暖的钟声,那激励的钟声,那大彻大悟的钟声一起消失的一定还会有张继的——
  生:(齐答)愁眠。
  在这位教师诗意“钟声”的敲打下,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已“愁眠千年而不觉晓”。情感的堆积,使大家“愤悱”不已,他们需要觉醒,需要渲泄,需要表达,需要“走出愁眠”。而这位教师敏感地洞见到了情势,置换意象,让学生化身钟声,对“愁深似海”的张继写话。此情此境下,学生物我两忘,情智得以充分唤醒。于是,在他们的笔下,在他们的心中,寒山寺的钟声不再是“愁”,而是“激励”,是“温暖”,是“大彻大悟”,“让人振奋”,“让人昂首向上”。
其他文献
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多元文化的不断拓展已成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一种发展潮流,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价值多样性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也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而“中国梦”概
操作活动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过程。为了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在课前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课堂上学生根据活动方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固然可以提高课堂教
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党员档案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与信息
德国一所公立小学,对1990年从本校毕业的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15年的“成长追踪”。最后,他们整理出了“成长追踪”结果,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300名毕业生,分别上完初中、高中和大学,并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已经得到提拔并重用的有68人。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68人中,当初在小学时,有33人给校长写过信,有20人与校长共进过午餐,有12人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就是说,在68个最先
2010年3月19日上午,“设施农业先进材料及技术应用研讨会”的活动在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办公所在地,坐落于上海市花园石桥路33号花旗银行大厦的18层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活动是由拜耳(北京)板材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了北京鑫天碧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蒙特空气处理设备(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普瑞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共同组织的一次温室资材供应商与华东地区温室工程公司之间的一次技术交流
大课间到了,操场上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尽情地游戏,我也融入了这片欢乐的海洋。男孩子有玩球的,有玩拍手游戏的;女孩子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他们玩得花样很多,热情很高。  我刚走到女生附近看看,一个声音就响了起来:“老师,你会踢毽子吗?和我们一起玩吧。”原来是班上的那个小机灵鬼。“对!老师和我们一块儿玩游戏!”还没有等我回过神来,她们都邀请开了。说实在话,我也喜欢玩,但是我是老师啊,怎么能随便
教材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正确书写“考”、“试”等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到小白兔被录取的原因,懂得既要注意个人卫生,还要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并愿意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
班主任的习惯形成班级的文化,而班级文化则影响着班级制度的执行和班级的建设,这是优秀班集体唯一不可复制的部分,对于班级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这些习惯有利于提高班级建设。  一、 不过分追求完美  很多人都喜欢说一句话: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然而过分追求细节要以降低速度为代价,为得不到完美而放弃,结果却是零。笔者见过许多比较差的班级,班主任过分挑剔,使学生和班干部经常无所适从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了美国总统宝座。他有一个女秘书,人虽然长得漂亮,可工作中经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总统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的打扮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处理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问柯立芝:“这个方
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可谓热热闹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表现在对学段的要求和特点认识不清,于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师只有真正明确学段目标,把握学段特点,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有的放矢。下面笔者以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为例,浅谈在第一学段中如何体现口语交际特点。  一、 明确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目标  大多数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只是教学生倾听、表达、交流,甚是容易;但在实际教学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