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浪费金钱、盲目消费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财商”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大学生“财商”存在的问题,剖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对策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35-01
美国人罗伯特撰写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让“财商”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时髦的概念。在“个人理财”日益被重视的同时,“财商”不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个人与家庭收入的逐年增加,股票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理财,重视“财商”的教育。中国的孩子往往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会独立生活,开始掌握消费的自主权。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习惯,“钱不够花”在当今大学校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成为“负翁”的大学生也比比皆是。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呼吁社会应多关注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将财商教育融入大学教育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大学生“财商”存在的问题
1.理财意识淡漠
当前,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从没有受过到基本的消费观教育,认为没有必要学习理财;或者简单的将炒股或储蓄等同于理财,甚至认为“节约就是理财”,没有对理财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2.存在消费误区
很多大学生将“享受生活”作为自己消费的全新观念,经常出入高档酒吧、商场,将物质生活和社交作为消费的主要重心,而对于书籍等文化精神消费则能省则省。此外,大学生往往以同龄人的示范消费作为消费的主要动机;有的甚至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些高端消费,如时尚品牌的衣服、手机等,形成盲目攀比的风气。
3.缺乏理财计划与目标
很多大学生支出主观随意性强,用钱没有计划,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有钱的时候就大手大脚,没钱的时候只好借债勉强度日,也就成了月初的“富翁”和月末的“负翁”。即使有些大学生能在每月做好自己的收支计划,却很少有人将理财作为人生的一种长期规划,其实,大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现实问题,理财的长期规划尤为重要。
4.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
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如果家庭不是特别贫困,很少有大学生会考虑其他的融资和谋生的方法来“开源”。对于父母的血汗钱,很多大学生张张口就可以轻轻松松拿到,轻轻松松花光,丝毫不懂节约和珍惜。
二、中国大学生“财商”欠缺的原因
1.社会的传统观念影响
中国素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金钱是万恶之源”等观点,认为金钱是“君子”所不齿、而是“小人”所关心的东西,甚至认为金钱是导致许多丑恶事物发生的源头。从古至今,中国人往往“谈钱色变”;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和经济相关的职业不受重视,反遭轻视,甚至,“贫穷”成为了“高尚”情操的重要因素。这些观点在很多古代诗词和文章中都有体现。在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占据了一些人的思想,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一些大学生们的头脑中,造成大学生对理财的错误认识,甚至产生偏激的想法。
2.学校的教育观念影响
在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中,一般存在两种教育,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商”培养,体现为造就学生很高的学术水准;一种则是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发展的人才,比如医生、设计师或者律师等等。中国,甚至全世界几乎没有学校把理财教育作为专门的一种教育,也很少有学校能开设理财教育的课程。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核心内容的,强调的是“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财商”的教育内容。学校对“财商”教育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个人理财方面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指导,造成了“财商”普遍低下的局面。
3.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学读书阶段无需培养理财能力,而应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学业上或社交能力上;“财商”在参加工作后会自然提高,也不需要专门的培养。有些家长认为“独生子女”在大学花点钱做些喜欢做的事情也无可厚非;一部分家长过分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让孩子盲目崇拜金钱,却忽视理财教育;还有家长为防止孩子产生“拜金主义”倾向,沾染上“铜臭”味,灌输传统的安贫乐道、无钱是福的思想,使得很多大学生轻视理财教育、淡化理财观念。
三、培养中国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对策
1.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
理财其实首先是一种观念。当一个人用科学的理财观念来规划人生时,他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生命运都将发生改变。纠正大学生的理财误区是搞好理财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钱少同样可以理财。每个人都必须通过理财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保值,以顺利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活目标。其次,理财并不仅仅表示买股票和买基金。还应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或家庭的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等很多内容。最后,理财应在力求财务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持续增长,不应忽视风险,片面追求高收益。
2.学校提供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理财教育。一方面,让财商教育走进课堂。可以开设理财方面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也可以请专门的理财专家作有关讲座,或者介绍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和一些金融产品在理财中的应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财知识,开阔眼界,走向社会时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实践专题活动,或者进行理财职业模拟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问卷调查、制定理财计划或者模拟炒股、模拟保险公司等环节。重在创造理财教育情境,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提高“财商”。
3.家长重视理财教育
西方国家的很多父母,将理财视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5岁让他们认标签,7岁就让他们自由支配金钱,并教他们如何使用零用钱。中国父母对于理财方面的教育比较欠缺。父母首先应自己摈弃一些不成熟的理财观念,并培养孩子的正确理财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比如,节俭的习惯、记账的习惯、投资的习惯、计划消费的习惯、遵守理财纪律的习惯等。并让他们懂得理财的成功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督促孩子改掉浪费、攀比消费等坏习惯。
参考文献:
[1]胡涛.大学生财商教育浅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72.
[2]许爱青.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99-100
[3]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 [J], 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4]林恋珊,林建华.智商、情商之后,还有财商[J].财富,2007,3:40-42
[5]谷晓丹,大学生经济观浅谈[J].教育研究,2008,3:207-208.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035-01
美国人罗伯特撰写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让“财商”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最时髦的概念。在“个人理财”日益被重视的同时,“财商”不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个人与家庭收入的逐年增加,股票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理财,重视“财商”的教育。中国的孩子往往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会独立生活,开始掌握消费的自主权。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知识和理财习惯,“钱不够花”在当今大学校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成为“负翁”的大学生也比比皆是。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呼吁社会应多关注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将财商教育融入大学教育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大学生“财商”存在的问题
1.理财意识淡漠
当前,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从没有受过到基本的消费观教育,认为没有必要学习理财;或者简单的将炒股或储蓄等同于理财,甚至认为“节约就是理财”,没有对理财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2.存在消费误区
很多大学生将“享受生活”作为自己消费的全新观念,经常出入高档酒吧、商场,将物质生活和社交作为消费的主要重心,而对于书籍等文化精神消费则能省则省。此外,大学生往往以同龄人的示范消费作为消费的主要动机;有的甚至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些高端消费,如时尚品牌的衣服、手机等,形成盲目攀比的风气。
3.缺乏理财计划与目标
很多大学生支出主观随意性强,用钱没有计划,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有钱的时候就大手大脚,没钱的时候只好借债勉强度日,也就成了月初的“富翁”和月末的“负翁”。即使有些大学生能在每月做好自己的收支计划,却很少有人将理财作为人生的一种长期规划,其实,大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现实问题,理财的长期规划尤为重要。
4.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
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如果家庭不是特别贫困,很少有大学生会考虑其他的融资和谋生的方法来“开源”。对于父母的血汗钱,很多大学生张张口就可以轻轻松松拿到,轻轻松松花光,丝毫不懂节约和珍惜。
二、中国大学生“财商”欠缺的原因
1.社会的传统观念影响
中国素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金钱是万恶之源”等观点,认为金钱是“君子”所不齿、而是“小人”所关心的东西,甚至认为金钱是导致许多丑恶事物发生的源头。从古至今,中国人往往“谈钱色变”;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和经济相关的职业不受重视,反遭轻视,甚至,“贫穷”成为了“高尚”情操的重要因素。这些观点在很多古代诗词和文章中都有体现。在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的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占据了一些人的思想,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一些大学生们的头脑中,造成大学生对理财的错误认识,甚至产生偏激的想法。
2.学校的教育观念影响
在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中,一般存在两种教育,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商”培养,体现为造就学生很高的学术水准;一种则是专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各种职业发展的人才,比如医生、设计师或者律师等等。中国,甚至全世界几乎没有学校把理财教育作为专门的一种教育,也很少有学校能开设理财教育的课程。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核心内容的,强调的是“智商”和“情商”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财商”的教育内容。学校对“财商”教育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在个人理财方面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和指导,造成了“财商”普遍低下的局面。
3.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学读书阶段无需培养理财能力,而应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学业上或社交能力上;“财商”在参加工作后会自然提高,也不需要专门的培养。有些家长认为“独生子女”在大学花点钱做些喜欢做的事情也无可厚非;一部分家长过分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让孩子盲目崇拜金钱,却忽视理财教育;还有家长为防止孩子产生“拜金主义”倾向,沾染上“铜臭”味,灌输传统的安贫乐道、无钱是福的思想,使得很多大学生轻视理财教育、淡化理财观念。
三、培养中国大学生“财商”的教育对策
1.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
理财其实首先是一种观念。当一个人用科学的理财观念来规划人生时,他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生命运都将发生改变。纠正大学生的理财误区是搞好理财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钱少同样可以理财。每个人都必须通过理财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保值,以顺利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活目标。其次,理财并不仅仅表示买股票和买基金。还应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人或家庭的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等很多内容。最后,理财应在力求财务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持续增长,不应忽视风险,片面追求高收益。
2.学校提供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理财教育。一方面,让财商教育走进课堂。可以开设理财方面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也可以请专门的理财专家作有关讲座,或者介绍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和一些金融产品在理财中的应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财知识,开阔眼界,走向社会时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财富。另一方面,组织实践专题活动,或者进行理财职业模拟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问卷调查、制定理财计划或者模拟炒股、模拟保险公司等环节。重在创造理财教育情境,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提高“财商”。
3.家长重视理财教育
西方国家的很多父母,将理财视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5岁让他们认标签,7岁就让他们自由支配金钱,并教他们如何使用零用钱。中国父母对于理财方面的教育比较欠缺。父母首先应自己摈弃一些不成熟的理财观念,并培养孩子的正确理财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比如,节俭的习惯、记账的习惯、投资的习惯、计划消费的习惯、遵守理财纪律的习惯等。并让他们懂得理财的成功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督促孩子改掉浪费、攀比消费等坏习惯。
参考文献:
[1]胡涛.大学生财商教育浅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72.
[2]许爱青.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99-100
[3]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 [J], 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4]林恋珊,林建华.智商、情商之后,还有财商[J].财富,2007,3:40-42
[5]谷晓丹,大学生经济观浅谈[J].教育研究,2008,3: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