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n元素对AgCuZn钎料润湿特性的影响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AgCuZn钎料的润湿铺展特性,研究了Ni、Mn元素对AgCuZn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Y1 (BAg45CuZn)、Y2 (BAg40CuZnNi)和Y3 (BAg49ZnCuMnNi)钎料凝固组织均由灰白色的富Ag相和灰黑色富Cu相组成,Ni、Mn元素可细化钎料中富Cu相,使界面区富Cu相由断续分布的粗大树枝晶逐渐向断续分布的“痘点状”胞状晶及连续分布的小块胞状晶转变.3种钎料润湿性由好到差依次为:Y3、Y2、Y1,其原因是Ni、Mn元素降低界面富Cu相与试板间的界面张力,随着界面富Cu相由断续向连续状转变,钎料在试板上的润湿性逐渐提高.
其他文献
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变形的楔形锻压试块,采用模拟方法分析了锻压试块各部位的等效应变范围.在850℃进行了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结合试验及模拟结果,研究了应变及退火保温时间对TA15钛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各种应变及退火试样均为双相组织,随等效应变的增加,部分等轴状的初生α相变形为细丝状,次生α相片层变细,部分变为粒状;随着退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初生α相含量持续增长,次生α相片层宽度逐渐增加.90 min和144 min保温时间下,不同等效应变试样硬度差别不大.
针对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镁合金薄板冲压成形性能差的问题,提出将板材温度和模具温度引入优化过程,利用响应面模型(RSM)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PSO)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冲压工艺,提升镁合金冲压件的成形质量.以AZ31B镁合金方形薄壳件为例,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构造以开裂和起皱为目标函数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通过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Pareto解集中的一组非劣解集,运用最小距离选解法从非劣解集中选取一组最优粒子.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复杂温变条件下的多因素优化问题,显著改善镁合金薄壳件的冲压成形质
某大型水电站活动导叶采用空心焊接结构,其瓣体的型线尺寸大、成型精度要求高.由于该焊接结构尺寸大,焊接量大,导致焊后易产生变形,瓣体型线尺寸很难保证.分别从结构设计、瓣体成型、空间曲面检查、焊接变形控制方面考虑,制定了瓣体热模压成型、单截面样板及立体样板尺寸检测,合理设计接头形式、焊接顺序,增加工艺支撑、结构刚性等措施,保证了焊后尺寸满足加工要求.该焊接技术的研发为大型零部件的整锻、整铸结构改为焊接结构提供借鉴.
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辅助电弧复合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应力以及变形进行模拟与分析.分析了激光辅助电弧复合增材制造的应力场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堆积方式、激光功率对残余应力以及变形的影响.结果 表明,成形件残余应力整体上呈现拉应力,中间部分为拉应力,靠近基板处为压应力.交错式堆积路径下成形件残余应力小于同向式,交错式堆积路径下成形件变形较大.成形件的残余应力以及变形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900W功率时成形件应力以及变形最小.研究成果对激光辅助电弧复合增材制造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
为了实现智能化焊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实时获取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区域图像。现有相机获取的图像都存在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问题。为了在弧光、飞溅干扰的前提下获得完整的焊区信息,通过设置相机的不同曝光参数来获取焊接过程中多幅图像,再对多幅图像进行融合。通过基于软件触发的相机曝光参数在线修改的方法,从而实现焊接过程中多种曝光参数的图像实时采集。对于获取到的多曝光图像,先对图像进行伽马变换,再进行平均加
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影响着车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通过数值模拟4种焊接顺序下车架用方钢T型焊接接头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对比了固态相变与不同焊接顺序下的焊后残余应力分布,并对最优焊接顺序下的焊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结果 表明:考虑固态相变后计算出来的焊接残余应力比不考虑固态相变的偏小,固态相变对Q345钢焊接残余应力影响不可忽略;在不同焊接方案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出现明显差异;在垂直于焊缝方向的路径上,改变焊接顺序可降低横向残余应力;沿焊缝方向的路径,焊缝端部的纵向残余应力因二次循环加热的情况不同而差异明显;
基于雷塞控制系统的五轴焊接机器人可以完成焊接工业中的各种焊接任务(如电弧焊、直角焊),焊接时振动小,焊接精度高.建立了该焊接机器人的D-H连杆坐标系,求解出了其运动学正逆解,使用Matlab中的Robotics工具箱对正逆解进行了验证;使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该机器人的可达空间.对机器人的硬件控制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最后使用simmechanics工具箱对机器人进行建模,验证其在进行运动时理论模型与模拟仿真的一致性.
利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及拉伸试验机对QT5007球黑铸铁球形壳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利用扫描电镜对其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球形壳体的力学性能符合GB/T1348要求,断裂位置的金相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石墨+大量的渗碳体,断裂位置比较薄,冷却速度较快,导致渗碳体大量析出,局部硬度升高,超过了GB/T1348要求.材料脆性增加是开裂的主要原因.整个断口的微观形貌是解理断裂,呈现一次性开裂的脆性断裂特征.经过在断口处增加保温材料,降低冷却速度,抑制渗碳体的析出,彻底解决了壳体的开裂问题.
通过对D2/U71Mn轮轨材料滑动磨损实验,研究了轮轨滑动磨损下的磨损规律以及磨损对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轮轨滑动磨损初期,发生粘着磨损:进一步因变形强化,粘着磨损转化为磨粒磨损,并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损伤.U71Mn钢轨试样磨损初期残余压应力迅速增加,1000 r后增加平缓并趋于稳定,腐蚀深度达20 μm时残余压应力急剧减小.轮轨磨损的犁沟、脊缘使得轮轨试样接触不充分,造成磨损系统不规则自激振动,产生磨损噪声.
较差的沿板厚材料流动行为是导致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中出现孔洞缺陷和未填充缺陷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提出在组成焊接工具的套筒外壁开设倾斜凹槽的思想,建立了点焊过程材料流动的有限元模型,其合理性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套筒外壁及端面附近的材料流动速度大于套筒内壁附近材料流动速度.套筒外壁凹槽可以促进材料向下流动,随着凹槽数量的增加,材料向下流动的趋势逐渐加强.套筒外壁附近的材料向下流动促使远离套筒的材料向上流动,形成材料流动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