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yley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l)蛋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iaml的表达情况。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Tiaml,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ERKI)、ERK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转录因子AP-1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Tiam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呈棕黄色,且Tiaml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应用特异性siRNA沉默Tiaml后,乳腺癌细胞中磷酸化ERKl、ERK2和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转录因子AP-1的转录活性降低。结论Tiaml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iaml可能是通过ERK、AP-1和VEGF通路影响其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生存资料。结果29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9例(65.5%),女性10例(34.5%);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53岁。(1)常见的临床表现:咳嗽15例(51.7%),发热6例
目的研究术中电子线放疗(IOERT)对局部晚期和复发性四肢和关节附近软组织肉瘤(STS)术后近期局部控制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1例行IOERT的四肢和关节附近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放疗后并发症、复发和转移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个月内皮肤急性毒性反应I级6例,Ⅱ级3例。2年晚期皮肤毒性I级4例,Ⅱ级2例。皮下纤维化I级3例,Ⅱ级3例。6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延迟。6例患者出现关
目的构建靶向EZH2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重组表达载体,探讨抑制EZH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EZH2cDNA序列设计具有短发夹结构的DNA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鉴定后转染至swg80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EZH2基因的抑制效果,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EZH2抑制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EZH2基
目的 评价cobas4800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技术用于细胞学转诊和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670例研究对象来自于参加子宫颈癌筛查或医院门诊健康检查的妇女,均经病理和细胞学诊断。采用cobas4800HPV检测技术和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平行检测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采用HPVPCR检测(HybriBio)和基因测序分型,比较检测HPV16和H
患者男,42岁。因右下肢麻木、疼痛1年,加重半年,于2011年4月20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治疗。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屈侧疼痛,行走时疼痛明显伴右足麻木,逐渐出现右侧腓肠肌下垂无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行手术治疗,术后足部麻木感消失。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外科手术(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VATS治疗的737例非小细胞肺癌连续病例的资料,以同期常规开胸行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的6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手术效果。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VATS组50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
目的探讨重组人热休克蛋白(HSP)110-HER2/neu胞内区(ICD)复合物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方法利用D2F2细胞构建高表达HER2/neu的小鼠乳腺癌模型,分别以磷酸盐缓冲液(PBS)、HSP110、HSP110-B789-797复合物和HSP110-HER2/neuICD复合物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HLA-DQAl基因拷贝数多态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3例胃癌患者和330例正常对照者的HLA-DQAl基因拷贝数多态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患者胃癌的发病风险,以及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对胃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携带HLA-DQAl基因2拷贝基因型的患者,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OR:1.87,95%CI为1.15~3.0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探讨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妇女的正常或炎症宫颈组织(对照组)、宫颔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各30例,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DAPK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D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
2012年3月3日,国家癌症中心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隆重召开。卫生部科教司刘登峰副司长、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王锦倩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部肿瘤学科处洪微处长、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处张兆丰副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再帕尔处长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王明荣副院所长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