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追问的有“度”跟进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再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更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课堂追问的有“度”跟进:
  一、 审时度势——选择追问的角度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课堂追问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问题的设置应该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角度选得好,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其思维的方向,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错误处追问——巧纠妙引。学生因生活经验的局限和思维发展的不成熟,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种种错误或偏差。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包容学生的错误,更要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巧妙地纠正和引导,通过追问使其成为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学苏教版三下《荷花》一课,我利用课文的留白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
  师:“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小鱼会告诉我什么呢?
  生:小鱼梦到它的头上有一把大伞在为它遮风挡雨。
  生:鱼儿梦到荷花变成了荷花姐姐和它一起嬉戏。
  生:它梦到河水变臭了,都是人们在乱丢垃圾,小鱼没办法生活了!(听到这儿,孩子们笑了起来,这也能算好梦?)
  师:这是一条留心生活的小鱼!它梦到小河被人们乱丢弃的垃圾弄臭了,鱼儿无法生活。这样的梦真让人揪心,能不能接着把梦做下去,让它成为一个好梦呢?
  生:能。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鱼儿没法生活了,就开始清理垃圾。
  师:如果你也加入了清理垃圾的行动,你还可以为小鱼做什么?
  生:我觉得人们还会在河边立个牌子,写上“鱼儿是我们的朋友,爱护小河,给小鱼美好的家园。”让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
  生: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来清理垃圾,保护环境。
  师:小鱼生活的河水在你们共同的保护下,一定会更加清澈、明亮,这真是一个好梦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远离了教师的预设,但教师及时追问、适度挖掘,促成精彩的动态生成。
  2. 在关键处追问——绽放精彩。教材中有许多关键处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情感的基点,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升华精彩。在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笔者抓住文本中的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作为学生深入文本的情感基点,将视线聚焦在人物三次简短有力的话语上。以“黄晓文大声喊道:‘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为例,“来不及了”这急促有力的话语饱含着黄晓文怎样的情感!也许卫生员就在大堤上,处理伤口也只要一两分钟,但黄晓文没有犹豫,他心中惦记着——;也许一分钟后再一次洪峰就会到达,所以,黄晓文没有迟疑,他坚决地——;也许一分钟的犹豫后果就不堪设想……笔者抓住时机,一层一层追问下去,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因此,再来体会人物情感时,学生“设身处地”,尽情发挥内心的情感。
  二、 拾级而上——巧设追问的坡度
  教师的提问太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提问太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回答,又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问题应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听过一节《螳螂捕蝉》,教师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学生说:“我觉得少年很聪明,大臣们都有些笨,比不上这个少年!”话音刚落,教师就这样评价:“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真不错!”这位教师没有中肯地指出这位同学个性化见解的根源,更错过了课堂生成的一个大好机会。怎样充分利用这个动态的生成,促使课堂再衍生出一次精彩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三步追问。第一步: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智慧之源”,进行第一问——你认为大臣们“笨”,那么他们的“笨”表现在哪里?少年的聪明又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第二步,教师要适时挖掘“资源”进行第二问——比较大臣们的劝和少年的劝有什么不同?这样发问的实质,是挖掘少年的劝是妙劝、巧劝、智劝。第三步,拓展延伸,乘胜追击,进行第三问——少年机智勇敢,智劝吴王收到奇效,那生活中有没有像吴王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例子呢?你要怎么劝?这样发问,目的在于借机总结深化中心。三次追问,合理设计了问题的坡度,为学生铺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三、 张弛有度——调控追问的深度
  对文本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时,学生很容易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此时,教师巧妙、有效的追问,一步步推进学生思维的转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灵性和生机。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在师生共同欣赏了高尔基儿子种的花盛开的媒体画面后,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们不禁赞叹起来。教师适时追问:“这样的鲜花是怎样栽种的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生:儿子拿着镢头,一镢头一镢头地挖地,把种子种下后,就开始浇水、施肥……
  师:儿子挺轻松的呀,一会儿就种好了!看看高尔基的儿子还没有镢头那么高呢?他会这么轻松吗?
  生:儿子吃力地拿着镢头,使劲儿地锄地,可老半天才挖了一个小坑,把花种种下后,他小心地压着土。
  生:儿子费劲地锄着地,一不小心摔倒了,弄了一身泥土。
  生:儿子扛着镢头,费了好大的劲才锄动了土,不一会儿他就汗流浃背了,手也磨得很痛,起了血泡……
  师:孩子,手都磨破了,休息一下吧!
  生:不能休息,我要给爸爸种最美的花。
  师:爸爸看到你就高兴了,休息一下吧!
  生:不,假期一结束,我就回去了,那时爸爸多寂寞呀,我想让花陪着爸爸!
  生:爸爸,这花里全是我对您的爱!
  生:看到花就像看到了您的儿子,为爸爸种花,我不觉得累!
  从上面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一开始游离在文本之外,教师在冷静辨析学生的答案后,及时追问,挖掘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对话中做深度延伸,进而促使学生的心里激荡着情感,与文本共呼吸。   四、 恰到好处——把握追问的密度
  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回答,教师的追问并非多多益善,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握好“度”。听过一节三下《少年王勃》一课教学,在理解王勃所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学生受认知能力的局限,理解出现了触礁,于是教师追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落霞说明现在是什么时候?孤鹜说明了什么?秋水呢?课文哪一小节写出了诗中的景色……一连串的追问让人目不暇接,学生更是云里雾里。其实,教师不妨设计这样三个问题,第一步,结合诗句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景物,但却感受不到景的美,于是第二步追问,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也很美,读一读。结合挂图与文字,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第三步,当学生体会出景的美时,教师再次追问,美在什么地方?仅仅是落霞、秋水、孤鹜这三处景和物吗?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出王勃的诗句竟可以引发人们如此无限的遐想,可见其真是奇才!
  五、 炫彩夺目——提升追问的亮度
  好的课堂追问不仅要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还要能创造出新鲜的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使他们的思维火花得到迸发,课堂精彩自然绽放。比如,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第二部分“旋转板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学生模仿刘老师靠着一条残疾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去完成高难度的“旋转板书”——
  师:请一位同学现场学着刘老师的样子也来做一次“旋转板书”。(一生一手拄拐杖左脚抬起,卖力地旋转。其他学生一开始忍着,后来是哄堂大笑)
  师:(做起了现场记者)这位“刘老师”板书得很卖力,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他“旋转板书”的动作太滑稽了。
  生:他的脸憋得通红,动作又不连贯,实在让人可笑。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这位小“刘老师”脸都憋得通红了。请“刘老师”也来说说,这“旋转板书”究竟是什么感觉?
  生:(表演者)我只转了两圈就觉得很累,手掌和手臂都转得很痛。
  师:可以再坚持转几圈吗?
  生:(苦着脸摇头)很困难!
  师:是呀,我们健康人跳跃旋转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而且还身有残疾,他一天不知要跳跃旋转多少次呢!现在,你们还笑得出来吗?此时,你们的心中又是一种什么感受?
  生:心里难过,觉得刘老师真不容易。
  生:酸酸的,同情刘老师的残疾。
  生:我佩服刘老师,他很有毅力。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讲台上?
  生:对工作的热爱!
  生:我觉得还有对学生的爱!
  案例中的学生虽然很卖力地“旋转板书”,却没有震撼其他同学的心灵,反而是笑声一片。此时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没有产生共鸣,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表演者”内心的微妙变化,以他心灵冲突的细节为突破口,层层剥茧,每一次追问都撞击着学生的心灵,都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课堂在追问中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徐州市睢宁县睢城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策略性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猜测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猜测能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角度的猜测,不仅能有效地启发
检察官职业化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司法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推进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检察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改
“以事实说话——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是这样向观众宣告自己的品质的。“以事实说话”,报纸可不可以也这样办批评性栏目呢? “To tell the truth - th
期刊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肿瘤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
【摘要】轮滑运动具有健身、娱乐、竞技等多种功能,深受大众尤其是幼儿的喜爱。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支持,幼儿轮滑已成为城镇幼儿娱乐、健身的重要形式,同时轮滑运动在幼儿身体运动技能、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轮滑;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  轮滑运动自从20世纪初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广泛开展,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轮滑协会。1940年4月28日在罗马举行的第43屆国
目的:分析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患儿50例,依据诊断方法的差异性均分
在线抱怨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领域中一类新的问题。随着因特网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客户在网上表达和传播抱怨的方式发生变化,抱怨言论文本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不规范性特点
期刊
为了解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用自编量表对621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