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东山不仅有太湖边悠然的田园野趣,还处处花果琳琅,飞红点绿,秀色可餐。小满时节,枇杷正亮出诱人的金色!被誉为“果中之皇”的东山白沙枇杷,因其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受到广大游客朋友的喜爱。
5月21日,“2014年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旅游节推介会”在南京举行。对于喜欢东山枇杷的吃货来说,能吃上新鲜美味的枇杷不再是难题,你可以邀上三五同好自驾游上东山亲自采枇杷,也可以通过淘宝、微信等方式及时购买到新鲜的枇杷。
晋人郭义恭《广志》一书中记载:“枇杷……白者为上。黄者次之……”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白沙枇杷的记载。
洞庭山是全国唯一的白沙枇杷产区,也是中国枇杷品种最进化的地区之一。东山枇杷已有上千年以上种植历史,《吴县志》记载:“十世纪中叶,枇杷已在太湖洞庭种植。”明王世懋《学圃杂疏》(1587年)中有“枇杷出东洞庭者大”等句。
白沙原为村名,明代以前曾经以盛产枇杷著名,现在白沙已经特指枇杷品种。东山白沙品种可有十余个:皮呈鹅黄色、果硬毛茸茸的叫小白沙;果形大如小鸭蛋的叫鸭蛋白沙;圆而略扁的叫荸荠枇杷;皮色淡绿的叫青种白沙……
除此之外,还有灰种、照种的传说。灰种枇杷果形不大,淡黄色的表皮上有赭褐色的斑痕,皮薄、独核,果肉洁白晶莹,味甜,汁浓粘手,始产于东山后山石桥村的灵源寺。
据传清康熙皇帝南巡东洞庭山时,枇杷节令刚过,康熙却要吃枇杷,树上已经没有了,到哪里去摘呢?走投无路之时,灵源寺老和尚在烟囱灰里觅得几只失落枇杷,皮色难看,灰斑点点,无可奈何只好献上,幸得肉质尚好,口感特甜,居然龙心大悦,灰种枇杷之名由此得来,在东洞庭山盛名不衰,但种树极少,徒存虚名而已。
枇杷原产于四川大渡河中下游地区,古书记载和近代考古都证明,中国早在汉代就有枇杷栽培,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枇杷在江苏省的分布较广,但经济栽培只限于东山一带的太湖丘陵果区的洞庭山地区,长江下游平原果区和沿海落叶果树区,如南通、海门、扬中、扬州、无锡、常熟、东台等地有零星栽培。洞庭东山主要集中于东南部的西坞、涧桥、槎湾、杨湾一带,照种枇杷就是始产于东山槎湾。
槎湾有个果树改良能手贺照山,他年轻时曾为邻居王秋涛家担水,发现王家园子里有棵枇杷树,结的果实形大稍扁,柄长皮薄,肉厚核小,皮色淡黄,细洁晶莹,酸甜适度,入口即化,爽口不腻,是不可多得的枇杷良种。他向王家要了一枝,嫁接在自家藏船坞堆涧头的枇杷树上。经过精心照料,枇杷树终于成活,开花结果。从此槎湾枇杷声名鹊起,进而遍及全东山。人们将此枇杷称为照种枇杷,又以“银蜜罐”赞之,名扬海内外。
1979年,设在东山的江苏省果树研究所,把照种枇杷嫁接到青种枇杷树上,培育成一种白玉白沙新品种。
洞庭山枇杷是珍品中的珍品,每年成熟比樱桃迟十数天,在小满节边,差不多和梅子同时应市。在初夏果品中,樱桃供应期太短,一瞬即逝,梅子太酸,生食的人不多,唯有枇杷甜酸适口,是初夏唯一佳果。枇杷在端午节前后上市,当市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但这时候正是市场缺乏果品的季节,加上枇杷成熟早、病虫害少,很少用农药,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
枇杷除供鲜食外,可制成糖水罐头,广销国内外;还可酿酒,制果膏、果露等,是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良药。种子含有20%的淀粉,可供酿酒和提取工业用淀粉。叶子煎汤可以健胃,洗澡的时候用沾有煎汤的湿布擦,对治疗痱子和皮肤炎也有效果。据最新研究成果报道,枇杷叶含有抗癌、杀菌、增强免疫活性、净化血液、防止老化作用的成分。种子可以代替杏仁,煎的汤对气喘、咳嗽、浮肿等有很好的疗效,自古以来是民间疗法的重要植物。
5月21日,“2014年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旅游节推介会”在南京举行。对于喜欢东山枇杷的吃货来说,能吃上新鲜美味的枇杷不再是难题,你可以邀上三五同好自驾游上东山亲自采枇杷,也可以通过淘宝、微信等方式及时购买到新鲜的枇杷。
晋人郭义恭《广志》一书中记载:“枇杷……白者为上。黄者次之……”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白沙枇杷的记载。
洞庭山是全国唯一的白沙枇杷产区,也是中国枇杷品种最进化的地区之一。东山枇杷已有上千年以上种植历史,《吴县志》记载:“十世纪中叶,枇杷已在太湖洞庭种植。”明王世懋《学圃杂疏》(1587年)中有“枇杷出东洞庭者大”等句。
白沙原为村名,明代以前曾经以盛产枇杷著名,现在白沙已经特指枇杷品种。东山白沙品种可有十余个:皮呈鹅黄色、果硬毛茸茸的叫小白沙;果形大如小鸭蛋的叫鸭蛋白沙;圆而略扁的叫荸荠枇杷;皮色淡绿的叫青种白沙……
除此之外,还有灰种、照种的传说。灰种枇杷果形不大,淡黄色的表皮上有赭褐色的斑痕,皮薄、独核,果肉洁白晶莹,味甜,汁浓粘手,始产于东山后山石桥村的灵源寺。
据传清康熙皇帝南巡东洞庭山时,枇杷节令刚过,康熙却要吃枇杷,树上已经没有了,到哪里去摘呢?走投无路之时,灵源寺老和尚在烟囱灰里觅得几只失落枇杷,皮色难看,灰斑点点,无可奈何只好献上,幸得肉质尚好,口感特甜,居然龙心大悦,灰种枇杷之名由此得来,在东洞庭山盛名不衰,但种树极少,徒存虚名而已。
枇杷原产于四川大渡河中下游地区,古书记载和近代考古都证明,中国早在汉代就有枇杷栽培,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枇杷在江苏省的分布较广,但经济栽培只限于东山一带的太湖丘陵果区的洞庭山地区,长江下游平原果区和沿海落叶果树区,如南通、海门、扬中、扬州、无锡、常熟、东台等地有零星栽培。洞庭东山主要集中于东南部的西坞、涧桥、槎湾、杨湾一带,照种枇杷就是始产于东山槎湾。
槎湾有个果树改良能手贺照山,他年轻时曾为邻居王秋涛家担水,发现王家园子里有棵枇杷树,结的果实形大稍扁,柄长皮薄,肉厚核小,皮色淡黄,细洁晶莹,酸甜适度,入口即化,爽口不腻,是不可多得的枇杷良种。他向王家要了一枝,嫁接在自家藏船坞堆涧头的枇杷树上。经过精心照料,枇杷树终于成活,开花结果。从此槎湾枇杷声名鹊起,进而遍及全东山。人们将此枇杷称为照种枇杷,又以“银蜜罐”赞之,名扬海内外。
1979年,设在东山的江苏省果树研究所,把照种枇杷嫁接到青种枇杷树上,培育成一种白玉白沙新品种。
洞庭山枇杷是珍品中的珍品,每年成熟比樱桃迟十数天,在小满节边,差不多和梅子同时应市。在初夏果品中,樱桃供应期太短,一瞬即逝,梅子太酸,生食的人不多,唯有枇杷甜酸适口,是初夏唯一佳果。枇杷在端午节前后上市,当市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但这时候正是市场缺乏果品的季节,加上枇杷成熟早、病虫害少,很少用农药,因此深受消费者欢迎。
枇杷除供鲜食外,可制成糖水罐头,广销国内外;还可酿酒,制果膏、果露等,是润肺、止咳、健胃和清热的良药。种子含有20%的淀粉,可供酿酒和提取工业用淀粉。叶子煎汤可以健胃,洗澡的时候用沾有煎汤的湿布擦,对治疗痱子和皮肤炎也有效果。据最新研究成果报道,枇杷叶含有抗癌、杀菌、增强免疫活性、净化血液、防止老化作用的成分。种子可以代替杏仁,煎的汤对气喘、咳嗽、浮肿等有很好的疗效,自古以来是民间疗法的重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