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区域游戏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轻松的区域游戏中能够对数学探究产生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数学领域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数学探索的对象。”作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求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大班数学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我以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为材料,开展“有趣的扑克牌”系列游戏,并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促进幼儿自主发展”进行实践与探究。
1.发掘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价值
我们班的幼儿对扑克牌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将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摆放在区域中,通过不断丰富的游戏内容,给幼儿一个继续探究和讨论的空间,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数学活动“站立的扑克牌”
在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的集体活动中,幼儿对最后用扑克牌搭纸牌屋的环节特别感兴趣,他们综合运用几种扑克牌站立的方法来搭纸牌屋,我将这个纸牌屋放在数学区域中,引导他们深入开展游戏。
(2)数学活动“大于、小于、等于”
幼儿在合作比扑克牌数量大小的过程中掌握“>”“<”“=”的符号及运用,在“有趣的扑克牌”区域中,除了原有玩法“比大小”,幼儿又丰富了用贴画统计自己获胜次数的玩法,不断丰富的游戏内容,还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2.发掘区域游戏偶发事件中的价值
“有趣的扑克牌”数学区域游戏的内容不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也可以从幼儿游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偶发事件中产生。
案例:扑克排排队
在“有趣的扑克牌”的游戏中,馨宝有了新的发现。她将几张扑克牌排成一行,问我:“老师,你知道我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吗?”我先看数再看花色,发现都不是,最后才发现是按颜色规律排序(红红黑黑)。馨宝陆续让好几个同伴来猜她排的规律。其他幼儿也和我一样开始都猜不出来,在讨论后才发现原来是按颜色排序的规律,有的幼儿说:“太花了,看不清。”
分析:
在建构区的游戏中扑克牌保留了花色、数量、数字、颜色,因此干扰因素过多,幼儿不易发现规律,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幼儿对按规律排序非常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发幼儿对模式的探索开展“有趣的扑克牌”数学区域游戏的另一个内容——扑克排排队。
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最为关键,教师要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设置,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游戏开展情况不断调整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支持和帮助。
1.发现胶带的作用
以案例“不断倒塌的纸牌屋”为例,涵涵和涛涛在搭建纸牌屋时,先用四张纸牌围成一个方形,在搭第二层的时候,纸牌屋倒了,只有重新再来。这一次涵涵加倍小心,可是当搭到第三层的时候,第一层散了,纸牌屋又倒了。涛涛想了想说:“用透明胶吧,粘起来就不会倒了。” 涵涵拿到了透明胶,用它把做“围墙”的纸牌贴在一起,终于,纸牌屋不倒了。
分析:
纸牌比较轻,在对折的时候如果没有折整齐就会底边不平,架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在不断地失败中,幼儿迁移了平时用透明胶固定美术作品的经验,在用胶带固定后,果然纸牌屋不倒了,有了新材料的加入,纸牌屋的建构更加稳固了,幼儿的作品也不断丰富。
2.删减干扰因素
去掉数字,提供“方块A”“梅花A”两种花色,减少数字和数量的干扰,变成单一的图案元素,让幼儿利用扑克牌开展规律排序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扑克牌,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分析:
幼儿拿到扑克牌,惯性地按照它本身的花色方向进行排序,两个元素的排序,幼儿有丰富的经验,虽然简单,但是这个阶段的游戏重点是让幼儿发现扑克牌也是可以进行排序游戏的,感知扑克牌两种花色的特点(形状、颜色)。
活动的持续推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推进幼儿活动发展。
案例: 站不稳的纸牌屋
静静用纸牌卷了两根圆柱,将双面胶贴在一张新的纸牌上,然后将圆柱粘在双面胶上,让圆柱 “站”在“地板”上。可是很快就倒了,静静又贴了两层双面胶,还是不行。
小煜用剪刀在圆柱的底端剪了几个小口子,再将它们拉开,变成“开花”的样子,接着用双面胶将纸牌贴在底板上,这一次圆柱稳稳地站在了纸牌上。
分析:
“站得稳”是纸牌屋建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班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扑克屋”游戏开展了一周,都在解决“怎么站得稳”的问题。幼儿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在粘貼时用双面胶更加合适,但是怎么用呢?由于圆柱形的纸牌着力面积很小,所以容易倒,不同的幼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静静用了双层双面胶固定,没有成功,而小煜成功了,他基于美工活动“纸杯花”中“开花”的已有经验,剪出“花瓣”再用双面胶固定,这样圆柱的着力面积变大,容易固定。
游戏评价中,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改进游戏中的问题,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1.根据幼儿活动中偶发事件的评价
案例:有方向的扑克牌
一次的游戏评价中,我出示了一组小雅排的扑克牌,她将扑克牌按颜色排序,但是最后一组中有一张扑克牌中的梅花是倒置的,幼儿在观察其中的规律,尧尧率先发现了不同,他说:“不对,他右边第二张排错了,前面都是正的,这张倒过来了。”我出示最后那组扑克牌问:“看看我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扑克牌在排序的时候还可以有方向上的变化,于是游戏进一步向“有方向的扑克牌”推进。幼儿发现梅花有四个方向,这样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排序规律,他们排出一个基本单元就让同伴观察、猜测、发现规律,然后根据已有的规律接着往下排,这种“你排我接”的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
分析:
扑克的花色不仅有颜色也有方向,我提供了梅花和方块,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色,梅花是有方向性的,方块制作成没有方向性的,这样使得原本两个元素变成了5个元素。在游戏开始阶段,幼儿都习惯于使用正位的花色,没有发现方向性。我利用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加入的方向变化,引发集体的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扑克牌还有方向变化,增加了游戏的层次,进一步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2.圍绕新的问题拓展经验的评价
案例:有变化的扑克牌
当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掌握了不同方向排序,渐渐对游戏失去兴趣。在一次游戏评价中,我出示了递增式排序:“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幼儿立刻说:“梅花还是一张,方块越来越多。”我进一步提问:“它是什么样的规律?”幼儿进一步观察发现“方块每次多一张”,原来排序还可以有变化,可以越来越少也可以越来越多,但是每次变化的数量要有规律,于是游戏继续向 “有变化的扑克牌”推进。
分析:
当游戏因为缺乏挑战而让幼儿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从幼儿的游戏中提取新的经验,也可以引入新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与观察,从而推进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当我们班的幼儿发现发展性的模式排序时,他们开始举一反三,从递增到递减,又加入了方向,不断丰富排序的经验。
通过数学区域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模式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而教师运用自身的支架作用,在充分地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游戏后,不断推进,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内容的深化,使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数学区域内容的推进——发掘教学活动、偶发事件的价值
1.发掘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价值
我们班的幼儿对扑克牌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将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材料摆放在区域中,通过不断丰富的游戏内容,给幼儿一个继续探究和讨论的空间,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数学活动“站立的扑克牌”
在探索如何让扑克牌站立的集体活动中,幼儿对最后用扑克牌搭纸牌屋的环节特别感兴趣,他们综合运用几种扑克牌站立的方法来搭纸牌屋,我将这个纸牌屋放在数学区域中,引导他们深入开展游戏。
(2)数学活动“大于、小于、等于”
幼儿在合作比扑克牌数量大小的过程中掌握“>”“<”“=”的符号及运用,在“有趣的扑克牌”区域中,除了原有玩法“比大小”,幼儿又丰富了用贴画统计自己获胜次数的玩法,不断丰富的游戏内容,还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2.发掘区域游戏偶发事件中的价值
“有趣的扑克牌”数学区域游戏的内容不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也可以从幼儿游戏中一些有价值的偶发事件中产生。
案例:扑克排排队
在“有趣的扑克牌”的游戏中,馨宝有了新的发现。她将几张扑克牌排成一行,问我:“老师,你知道我是按什么规律排的吗?”我先看数再看花色,发现都不是,最后才发现是按颜色规律排序(红红黑黑)。馨宝陆续让好几个同伴来猜她排的规律。其他幼儿也和我一样开始都猜不出来,在讨论后才发现原来是按颜色排序的规律,有的幼儿说:“太花了,看不清。”
分析:
在建构区的游戏中扑克牌保留了花色、数量、数字、颜色,因此干扰因素过多,幼儿不易发现规律,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幼儿对按规律排序非常感兴趣,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引发幼儿对模式的探索开展“有趣的扑克牌”数学区域游戏的另一个内容——扑克排排队。
二、数学区域材料的推进——适时调整游戏材料
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最为关键,教师要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设置,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及游戏开展情况不断调整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提供支持和帮助。
1.发现胶带的作用
以案例“不断倒塌的纸牌屋”为例,涵涵和涛涛在搭建纸牌屋时,先用四张纸牌围成一个方形,在搭第二层的时候,纸牌屋倒了,只有重新再来。这一次涵涵加倍小心,可是当搭到第三层的时候,第一层散了,纸牌屋又倒了。涛涛想了想说:“用透明胶吧,粘起来就不会倒了。” 涵涵拿到了透明胶,用它把做“围墙”的纸牌贴在一起,终于,纸牌屋不倒了。
分析:
纸牌比较轻,在对折的时候如果没有折整齐就会底边不平,架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在不断地失败中,幼儿迁移了平时用透明胶固定美术作品的经验,在用胶带固定后,果然纸牌屋不倒了,有了新材料的加入,纸牌屋的建构更加稳固了,幼儿的作品也不断丰富。
2.删减干扰因素
去掉数字,提供“方块A”“梅花A”两种花色,减少数字和数量的干扰,变成单一的图案元素,让幼儿利用扑克牌开展规律排序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扑克牌,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分析:
幼儿拿到扑克牌,惯性地按照它本身的花色方向进行排序,两个元素的排序,幼儿有丰富的经验,虽然简单,但是这个阶段的游戏重点是让幼儿发现扑克牌也是可以进行排序游戏的,感知扑克牌两种花色的特点(形状、颜色)。
三、数学区域持续开展的推进——关注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的持续推进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活动的积极性,推进幼儿活动发展。
案例: 站不稳的纸牌屋
静静用纸牌卷了两根圆柱,将双面胶贴在一张新的纸牌上,然后将圆柱粘在双面胶上,让圆柱 “站”在“地板”上。可是很快就倒了,静静又贴了两层双面胶,还是不行。
小煜用剪刀在圆柱的底端剪了几个小口子,再将它们拉开,变成“开花”的样子,接着用双面胶将纸牌贴在底板上,这一次圆柱稳稳地站在了纸牌上。
分析:
“站得稳”是纸牌屋建构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我班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扑克屋”游戏开展了一周,都在解决“怎么站得稳”的问题。幼儿在不断尝试中发现在粘貼时用双面胶更加合适,但是怎么用呢?由于圆柱形的纸牌着力面积很小,所以容易倒,不同的幼儿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静静用了双层双面胶固定,没有成功,而小煜成功了,他基于美工活动“纸杯花”中“开花”的已有经验,剪出“花瓣”再用双面胶固定,这样圆柱的着力面积变大,容易固定。
四、数学区域层次的推进——有效利用评价环节
游戏评价中,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改进游戏中的问题,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1.根据幼儿活动中偶发事件的评价
案例:有方向的扑克牌
一次的游戏评价中,我出示了一组小雅排的扑克牌,她将扑克牌按颜色排序,但是最后一组中有一张扑克牌中的梅花是倒置的,幼儿在观察其中的规律,尧尧率先发现了不同,他说:“不对,他右边第二张排错了,前面都是正的,这张倒过来了。”我出示最后那组扑克牌问:“看看我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扑克牌在排序的时候还可以有方向上的变化,于是游戏进一步向“有方向的扑克牌”推进。幼儿发现梅花有四个方向,这样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排序规律,他们排出一个基本单元就让同伴观察、猜测、发现规律,然后根据已有的规律接着往下排,这种“你排我接”的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
分析:
扑克的花色不仅有颜色也有方向,我提供了梅花和方块,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色,梅花是有方向性的,方块制作成没有方向性的,这样使得原本两个元素变成了5个元素。在游戏开始阶段,幼儿都习惯于使用正位的花色,没有发现方向性。我利用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加入的方向变化,引发集体的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扑克牌还有方向变化,增加了游戏的层次,进一步推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2.圍绕新的问题拓展经验的评价
案例:有变化的扑克牌
当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掌握了不同方向排序,渐渐对游戏失去兴趣。在一次游戏评价中,我出示了递增式排序:“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幼儿立刻说:“梅花还是一张,方块越来越多。”我进一步提问:“它是什么样的规律?”幼儿进一步观察发现“方块每次多一张”,原来排序还可以有变化,可以越来越少也可以越来越多,但是每次变化的数量要有规律,于是游戏继续向 “有变化的扑克牌”推进。
分析:
当游戏因为缺乏挑战而让幼儿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从幼儿的游戏中提取新的经验,也可以引入新的经验引导幼儿讨论与观察,从而推进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当我们班的幼儿发现发展性的模式排序时,他们开始举一反三,从递增到递减,又加入了方向,不断丰富排序的经验。
通过数学区域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模式分析能力、发散性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而教师运用自身的支架作用,在充分地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游戏后,不断推进,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内容的深化,使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