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1 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 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
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3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3.1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也可以用一些夸张甚至荒谬的结论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2 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
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4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5 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
6 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
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
1 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 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
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3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高一物理的力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采取一定教学手段和方法,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3.1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能够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知识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来吸引学生,也可以用一些夸张甚至荒谬的结论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笑声中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2 列举新鲜事例,加强密切联系
可以结合国内外事件、收藏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
4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5 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规律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除课本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一些演示实验。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中间提一个锁来演示;讲“竖直上抛运动”时可以用一根粉笔头演示。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小物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不论学习物理还是将来从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
6 密切学生情感,教学中多用启发、鼓励性语言
可以使学生很快与教师沟通心理通道,进入学习高中物理的角色,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教师的言谈举止应贴近学生,使学生信任和尊敬老师,想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共闯难关的帮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