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加强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2.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2.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2.3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导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近年来,由于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导读的具体措施,我校高三毕业班的历史科高考连连取得可喜的成绩。
收稿日期:2010-07-12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2.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2.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2.3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导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近年来,由于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导读的具体措施,我校高三毕业班的历史科高考连连取得可喜的成绩。
收稿日期: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