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哎——”放下笔,赵晓宇一声长叹。
2011年4月的一天,重庆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樱花正艳。
望着窗外灿烂的樱花,赵晓宇却一脸黯然。
“你做的‘学历直通车’课题,绝对通不过。”几个同事说。
“大家说得我都不想继续搞了。”赵晓宇很沮丧。
“咚!咚!”敲门声响起。
打开门,永川区教委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邹有奇微笑着走进来。
赵晓宇的眼睛一下亮了。
三个年轻人的烦恼
月光透过窗户,铺在张建秋脸上。
在这个2008年9月初的夜晚,他必须作出抉择:读,还是不读?
白天,他收到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渴望的学校就在眼前。”喜悦,在他心里跳动。可一回头,他望见了满头白发的父母。
“如果我继续读书,父母得借多少钱,受多少苦啊!”悲伤,涌上他胸口。
这夜,两个念头激烈交战。
鸡鸣,天边露白,张建秋一咬牙:“放弃。”
而这个月,杜仕友经历着另一种抉择。
大二刚开学,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就开了选修课。
看到消息栏上的“模具设计”,杜仕友尖叫起来。
“你高兴什么?选修这门跟专业无关的课,不能获得学分,学了也是白学。”同学说。
杜仕友的心一下凉了。
他对所学的电子信息专业毫无兴趣,大一时,就想转到模具设计专业去,可学校不同意。
“选吧,学了也是白学;不选,又心有不甘。”晚上,杜仕友失眠了。
在重庆水电职业学院,李强也举棋不定。
“我联系了家大企业,你去上班!”老爸打来电话。
“我还在读书呢。”
“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找个好工作。”
“可毕业后,我的发展空间要大一些。”
“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退学,还是不退。”李强急得直挠头。
就在三人眉头紧锁之际,一场酝酿两年的变革悄然破茧。
学分制
2006年,在一家制造企业当主管并负责招工的王树,偶遇在永川区教委工作的朋友。
“我以前喜欢招职校生。”王树说。
“为什么?”
“觉得他们有学历,比农民工强。”
“难道不是?”
“还真不是。职校生复合能力较差,和农民工差不多,但不如农民工踏实。现在我很少招职校生了。”
王树的朋友是个有心人,随即向领导反映了这一问题。
永川区教委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果真如此。“职校生就业率虽超过90%,但就业的含金量并不高,晋升的机会很少。”邹有奇说。
如何提高职校生的复合能力?永川区教委决定推出学分制。
学分制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是专业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是学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课程。修10—18课时可得1个学分,每门课都必须修满一定学分。
“以前是大工厂式培养,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网络、多媒体等都要学一点,都懂一点,但样样不精。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按偏好深入学习,选修动漫、编程等,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邹有奇说。
不但可“一专”,还可“多能”。
“对提前修满本专业学分的学生,可选修其他专业,取得双专业学历。”邹有奇说,“其复合能力由此大大增强。”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强式的烦恼也被纳入其中解决。
“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段获得积分,完成学业。”邹有奇说,“你可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也获得在企业晋升的机会。”
酝酿两年后,学分制出炉。
学分制推出后,杜仕友找到老师:“我可以选修模具设计吗?”
“当然可以。”老师答。
“选修这个也能获学分,拿学历?”
“当然,实行学分制了。”
“哦 !”杜仕友扮一个鬼脸。
2010年1月,杜仕友修满电子信息专业学分,拿到第一个学历证书。最后一学期,他倾所有精力于模具设计学习之中。
“6月,我拿到了模具设计专业学历证书。”杜仕友说。
凭着这个证书,他找到了喜欢的工作。毕业后不到两年,他就晋升为重庆星源农机质量管理室主任。
“要是没学分制,我不敢想象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杜仕友眼里满是感激。
在杜仕友选修模具设计之时,张建秋的手机响了。
“你是张建秋吗?”
“嗯。”
“我是重庆水电职业学院的老师,你怎么没来上学啊?”
“家里经济条件太差了。”
“你可以选择半工半读,半年打工,半年上学。”
“真的吗?”张建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
“学分制真好。”通过半工半读,2011年夏天,张建秋成功拿到了学历证书。
学分制,帮他实现了从无力上学到取得学历的晋升。
正在抓耳挠腮的李强,也遇到了这场及时雨。
“我可以半工半读吗?”
“可以啊。”
“太好了。这样我就能既不违背老爸意愿,又能圆了学历梦。”李强说。
“因为学分制,我既拿到了学历,又在企业获得了晋升。”
2011年夏天,李强一个劲儿咧嘴直乐。
“学历直通车”
“真不该来。”来自秀山县的姑娘张金花,才到永川就后悔了。
2011年7月,高考放榜。
“我考得很差,三本都没上。”张金花哭了。
她想了好几天,决定复读。
当年8月,永川区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送达。
“去读高职算了,高职现在也能升普通大学的应用技术本科。”亲戚建议。
张金花心动了。
2011年9月,张金花到了永川。
“高职可以升应用技术本科吗?”张金花打听。
“可以,但是也等于不可以。”高年级同学说。
“什么意思?”
“升本通道太窄,一个学校没几个能考上。”
张金花从头凉到脚。
带着张金花式的烦恼,邹有奇走进赵晓宇办公室。
“现在的职业教育几乎是‘断头教育’,高职升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通道太窄了。”邹有奇开门见山,“听说你在研究‘学历直通车’课题,便来找你。”
“找我?”赵晓宇问。
“希望能把这个内容并到学分制当中去,想请你设计一下。”
“行。”赵晓宇一下来了精神。
在区教委引导下,赵晓宇的设计逐渐成形。
“上升通道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来解决。本科院校认可高职院校的学分,高职院校认可中职学校的学分,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体系。”赵晓宇说。
各个学校都有一定名额,选拔优秀学生,升入下一个学历的学习。
“这个‘学历直通车’,可以较好地解决‘断头教育’的问题。”赵晓宇说。
“我何时才能圆本科之梦?”坐在教室里,张金花正忧心。
“学历直通车”推出后,张金花的梦想,将有望变成现实。
建议
打通学历教育通道、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通道“三大通道”,让学生同时具备两种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获得两个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
创新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市场对劳动者的判别标准从“是否干得了”转向“能够干得好”,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黔江区民族职教中心校长张耀天
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创新非连续学制、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鼓励职校毕业生先就业、再学习,不断发展。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取得学历。
——永川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金露
建议通过政府补助方式在重庆推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帮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副校长肖彬
2011年4月的一天,重庆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樱花正艳。
望着窗外灿烂的樱花,赵晓宇却一脸黯然。
“你做的‘学历直通车’课题,绝对通不过。”几个同事说。
“大家说得我都不想继续搞了。”赵晓宇很沮丧。
“咚!咚!”敲门声响起。
打开门,永川区教委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邹有奇微笑着走进来。
赵晓宇的眼睛一下亮了。
三个年轻人的烦恼
月光透过窗户,铺在张建秋脸上。
在这个2008年9月初的夜晚,他必须作出抉择:读,还是不读?
白天,他收到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渴望的学校就在眼前。”喜悦,在他心里跳动。可一回头,他望见了满头白发的父母。
“如果我继续读书,父母得借多少钱,受多少苦啊!”悲伤,涌上他胸口。
这夜,两个念头激烈交战。
鸡鸣,天边露白,张建秋一咬牙:“放弃。”
而这个月,杜仕友经历着另一种抉择。
大二刚开学,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就开了选修课。
看到消息栏上的“模具设计”,杜仕友尖叫起来。
“你高兴什么?选修这门跟专业无关的课,不能获得学分,学了也是白学。”同学说。
杜仕友的心一下凉了。
他对所学的电子信息专业毫无兴趣,大一时,就想转到模具设计专业去,可学校不同意。
“选吧,学了也是白学;不选,又心有不甘。”晚上,杜仕友失眠了。
在重庆水电职业学院,李强也举棋不定。
“我联系了家大企业,你去上班!”老爸打来电话。
“我还在读书呢。”
“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找个好工作。”
“可毕业后,我的发展空间要大一些。”
“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退学,还是不退。”李强急得直挠头。
就在三人眉头紧锁之际,一场酝酿两年的变革悄然破茧。
学分制
2006年,在一家制造企业当主管并负责招工的王树,偶遇在永川区教委工作的朋友。
“我以前喜欢招职校生。”王树说。
“为什么?”
“觉得他们有学历,比农民工强。”
“难道不是?”
“还真不是。职校生复合能力较差,和农民工差不多,但不如农民工踏实。现在我很少招职校生了。”
王树的朋友是个有心人,随即向领导反映了这一问题。
永川区教委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果真如此。“职校生就业率虽超过90%,但就业的含金量并不高,晋升的机会很少。”邹有奇说。
如何提高职校生的复合能力?永川区教委决定推出学分制。
学分制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是专业课,限选课和任选课是学生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课程。修10—18课时可得1个学分,每门课都必须修满一定学分。
“以前是大工厂式培养,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网络、多媒体等都要学一点,都懂一点,但样样不精。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按偏好深入学习,选修动漫、编程等,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邹有奇说。
不但可“一专”,还可“多能”。
“对提前修满本专业学分的学生,可选修其他专业,取得双专业学历。”邹有奇说,“其复合能力由此大大增强。”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强式的烦恼也被纳入其中解决。
“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段获得积分,完成学业。”邹有奇说,“你可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也获得在企业晋升的机会。”
酝酿两年后,学分制出炉。
学分制推出后,杜仕友找到老师:“我可以选修模具设计吗?”
“当然可以。”老师答。
“选修这个也能获学分,拿学历?”
“当然,实行学分制了。”
“哦 !”杜仕友扮一个鬼脸。
2010年1月,杜仕友修满电子信息专业学分,拿到第一个学历证书。最后一学期,他倾所有精力于模具设计学习之中。
“6月,我拿到了模具设计专业学历证书。”杜仕友说。
凭着这个证书,他找到了喜欢的工作。毕业后不到两年,他就晋升为重庆星源农机质量管理室主任。
“要是没学分制,我不敢想象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杜仕友眼里满是感激。
在杜仕友选修模具设计之时,张建秋的手机响了。
“你是张建秋吗?”
“嗯。”
“我是重庆水电职业学院的老师,你怎么没来上学啊?”
“家里经济条件太差了。”
“你可以选择半工半读,半年打工,半年上学。”
“真的吗?”张建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
“学分制真好。”通过半工半读,2011年夏天,张建秋成功拿到了学历证书。
学分制,帮他实现了从无力上学到取得学历的晋升。
正在抓耳挠腮的李强,也遇到了这场及时雨。
“我可以半工半读吗?”
“可以啊。”
“太好了。这样我就能既不违背老爸意愿,又能圆了学历梦。”李强说。
“因为学分制,我既拿到了学历,又在企业获得了晋升。”
2011年夏天,李强一个劲儿咧嘴直乐。
“学历直通车”
“真不该来。”来自秀山县的姑娘张金花,才到永川就后悔了。
2011年7月,高考放榜。
“我考得很差,三本都没上。”张金花哭了。
她想了好几天,决定复读。
当年8月,永川区一所高等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送达。
“去读高职算了,高职现在也能升普通大学的应用技术本科。”亲戚建议。
张金花心动了。
2011年9月,张金花到了永川。
“高职可以升应用技术本科吗?”张金花打听。
“可以,但是也等于不可以。”高年级同学说。
“什么意思?”
“升本通道太窄,一个学校没几个能考上。”
张金花从头凉到脚。
带着张金花式的烦恼,邹有奇走进赵晓宇办公室。
“现在的职业教育几乎是‘断头教育’,高职升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通道太窄了。”邹有奇开门见山,“听说你在研究‘学历直通车’课题,便来找你。”
“找我?”赵晓宇问。
“希望能把这个内容并到学分制当中去,想请你设计一下。”
“行。”赵晓宇一下来了精神。
在区教委引导下,赵晓宇的设计逐渐成形。
“上升通道可以通过学分互认来解决。本科院校认可高职院校的学分,高职院校认可中职学校的学分,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体系。”赵晓宇说。
各个学校都有一定名额,选拔优秀学生,升入下一个学历的学习。
“这个‘学历直通车’,可以较好地解决‘断头教育’的问题。”赵晓宇说。
“我何时才能圆本科之梦?”坐在教室里,张金花正忧心。
“学历直通车”推出后,张金花的梦想,将有望变成现实。
建议
打通学历教育通道、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转换通道“三大通道”,让学生同时具备两种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同时获得两个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永川区委书记胡际权
创新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市场对劳动者的判别标准从“是否干得了”转向“能够干得好”,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黔江区民族职教中心校长张耀天
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创新非连续学制、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鼓励职校毕业生先就业、再学习,不断发展。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取得学历。
——永川工业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金露
建议通过政府补助方式在重庆推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帮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副校长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