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绢人儿的鹭鸶爷爷

来源 :小溪流(故事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妈妈说,等放了暑假,让素素跟鹭鸶老头学做绢人儿。素素没说什么。学做绢人儿就学做绢人儿吧。学校倡导学生学一门与功课无关的才艺,素素是女孩,学木工陶艺不合适,舞蹈又辛苦,乐器和美术好像太普通了一些,学做绢人儿挺好的,她最喜欢玩娃娃了。
  鹭鸶老头姓陆,因为长得又高又瘦,活像长脚鹭鸶,认识他的人就叫他“鹭鸶老头”。这个外号是由早年间某个孩子先叫出来的,后来,所有的孩子都这么叫了,再后来,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新一代的孩子接着叫,于是,“鹭鸶老头”的名号就固定下来了,他本来的名字倒被大家忘记了。
  鹭鸶老头年纪很大了,据素素猜测,总有八九十岁。他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亲人,独自一人住在一栋老旧的房子里,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是在绢花厂上班。绢花厂是一家福利工厂,工人大多是残疾人,鹭鸶老头也是残疾人,他只有一条腿,另一条腿,据说是在跟日本鬼子打仗时给炮弹炸掉了。
  鹭鸶老头在绢花厂做到很老才退休。退休后,他一个人没事干,就在家捣鼓绢人儿。绢花厂以前主要生产绢花,后来绢花生意不景气,又做了一段时间的洋娃娃,素素猜测,鹭鸶老头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将两门技艺融会贯通,最终做出了纤巧秀气的绢娃娃。
  从素素家到鹭鸶老头家,骑自行车只要十分钟。暑假的第二天,妈妈就带素素去登门“拜师”了。
  那是一栋坐落在窄巷深处的小房子,带着个小院,院落虽然破旧,但收拾得干净整齐,一院子花木葳蕤。茉莉、珠兰、凌霄、栀子、晚香玉……还有些花木,素素根本叫不出名字,只觉得一股扑鼻的香气,从肺里直冲上脑门,薰得她晕晕乎乎的。
  “哎,是素素妈不是?我在屋里头呢,你们自己拉门进来。”纱窗里透出一个亲切的声音。
  妈妈拉开纱门,带素素进到屋子里。
  屋子里光线有点儿暗,大白天也开着电灯,素素借着灯光四下里打量,看见一个不大的房间,靠墙摆着一圈儿高高低低的柜子,柜子里陈列着好些做工精美的绢人儿;窗户下面是一张长方形的案板,案板上堆着一些色泽鲜艳的纱罗,还有许多素素看不懂的工具。
  鹭鸶老头坐在案板旁边的圈椅里,看见素素母女俩进来,高兴地起身相迎。
  “孩子放暑假啦?”鹭鸶爷爷笑咪 咪地看着素素,又示意母女俩坐。
  “您腿脚不利索,不用起来!”妈妈按住鹭鸶老头。
  素素的目光不自觉落到鹭鸶老头的腿上。那是两条圆规一样纤细伶仃的长腿,穿着米灰色棉纱布长裤,素素下死劲儿盯了一眼,没看出哪一条是真腿,哪一条是假腿。
  “我能行。你们坐,我给倒茶去……没什么好茶水,就是茉莉花茶,沏了有一会儿了,还温着。”鹭鸶老头的声音里透着歉意。
  “哎,您费那事儿干吗?我们刚在家里吃了西瓜!是吧素素?咱们娘儿俩可是吃了个好大的西瓜!”
  素素知道妈妈是不愿意喝鹭鸶老头的茶水——她有轻微的洁癖,虽然鹭鸶老头和他的屋子看起来都很洁净,素素知道,还是过不了妈妈心里那一关。
  “是的是的!我们一点儿不渴,鹭鸶爷爷您就不用费事啦!”
  话刚出口,素素忽然掩住了嘴巴——她怎么把人家的外号当面给叫出来啦?
  妈妈瞪了素素一眼,素素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尖。
  不过,鹭鸶老头丝毫不以为意,他笑着说:“别说叫鹭鸶爷爷,哪怕叫鸳鸯爷爷我也应着。哎,我一个孤老头子,有人叫爷爷就高兴,还挑那个眼吗?”
  妈妈成功地阻止了鹭鸶老头去倒水,她把他按回圈椅,向他说明来意。鹭鸶老头不停地点头,说:“好!好!小姑娘就该学这些,紗呀绢的,好看不是?”
  妈妈和鹭鸶老头说话的时候,素素去看柜子里陈列的绢人儿。高的有一尺多,矮的只有几寸,穿着各种颜色的旗袍,脸蛋丰满,浓密的卷发乌油油的,风格很像旧上海月份牌里的女郎。
  鹭鸶老头见素素参观他的作品,越发欢喜,拄着手杖走过来道:“怎么样?比你们那些芭比娃娃好看吧?”素素回过头,看一眼鹭鸶老头,含糊地笑了笑,说:“各有各的好看……”
  这时候,素素看到了鹭鸶老头的脚,踩在塑料拖鞋里,虽然都穿着那种银灰色的老式丝袜,还是能看出来,一只是皮包骨的真脚,一只是木头的假脚——木头脚丰厚周正,比真脚更像真的,只可惜“真”得过份,反让人一眼就看出假来——这个年纪的老人,哪里还会有如此壮实的脚?显然是假的!
  素素看着鹭鸶老头的木脚,心里升起一股凉意。那股凉意很缥缈,就好像是从青阴阴的洋灰地里透出来的。
  2
  暑假里,素素几乎每天都去鹭鸶老头家学做绢人儿。
  不用交学费,也不用带材料和工具,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由鹭鸶老头提供,素素只要去个人就行了。鹭鸶老头好像很喜欢素素去,他白贴功夫白贴材料教她做绢人儿,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吝惜,好像还甘之如饴。
  不过,妈妈还是懂点儿人情世故的,她会隔三差五弄些东西给素素带去:水果,藕粉,蒸鱼,北瓜馅的饺子等等。不管素素带什么去,鹭鸶老头都很感激,是不安的那种感激:“哎呀,又带东西来!让你妈妈费心了!以后不要再带了呀,素素,我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素素又可气又可笑,跟她“糟蹋”的材料相比,这点儿吃食可真不算多。
  在素素之前,有不少人跟鹭鸶老头学做绢人儿:退休的老太太,下岗的锅炉工,刑满释放的中年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小年轻,有好奇心却没长性的学生……但是他们都没有学到,也就是说,都没学到鹭鸶老头制作绢人儿的技法精髓。他们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作品,用鹭鸶老头的话说,只是些似是而非的小玩艺儿。
  素素问过鹭鸶老头,那些人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鹭鸶老头说:“有人嫌累眼睛,有人嫌不挣钱,有人是年纪太轻坐不住……也不怪人家,我做这个是因为心里爱好,人家可要生活的……”
  就在素素拜师的前两天,还有个女生刚走。她连绢人儿头都没学会做,刚学会了缝衣裳、制作小饰品。她说:“我学会这个就行!我有好几个芭比娃娃,正好给她们做衣裳首饰。”   “她是不喜欢我的绢人儿啊。”鹭鸶老头说。
  “为什么不喜欢?绢人儿很好看啊。”素素问。
  “唉,那孩子,嫌我的绢人儿脸大!说现在流行锥子脸。我问什么是锥子脸,她说就是蛇精脸。那尖嘴猴腮的,有什么好看?”鹭鸶老头神情黯然。
  素素忍不住笑了,鹭鸶老头的绢人儿几乎都一个模样,银盆大脸,桃腮朱唇,那种上个世纪的审美,不怪人家嫌弃。
  鹭鸶老头的绢人儿用石膏做头,有模子,把石膏浆灌进去,等石膏干了,打开模子,绢人儿头的坯子就成了。
  坯子做好后,经过进一步雕刻打磨,就有了一个古典风美女的雏形。然后是绷坯布,坯布是有弹性的针织棉布,一层坯布抹一层胶水,绷完三层坯布再绷纱绢,是很薄很薄的纱绢,颜色呈肉粉色而微有光泽,就像健康女孩的皮肤。绷纱绢这一步最紧要!顺着鼻梁、眼窝、嘴唇、下巴和脖颈的起伏,利用纱绢的经纬之差一点点绷均匀,要绷到没有一丝褶皱,绷得圆润饱满,就像自然生长的肌肤。这一步最难,素素只能看着鹭鸶老头做,她完全干不了。
  绷好纱绢,接下来就是开脸。用画笔醮了特制的色料描绘五官。这一步素素能够将就着做,只是她开出的美人脸,要么眉毛僵硬,要么鼻孔朝天,嘴巴也很少画得好。这样绢人儿就丑了。鹭鸶老头说:“不要紧!反正是练手,丑就丑吧。”他让素素给丑绢人做头发、安身子、装手臂、穿衣服……等一个绢人儿全做完,师徒俩在一起左端详左端详,要还是丑得不能直视,就拆了重做。只是这样一来,绢人儿脸上的材料就都废了。鹭鸶老头说:“废就废吧。我刚做的时候,也废过不少。”
  给绢人儿做发头最考验耐性。用细针穿上黑色的仿真发丝在绢人儿的头皮上一根根缝出来,缝得密密麻麻,如瀑如云,然后加以修整,修整成各种时髦的发型:卷发,辫子,发髻……
  这一步也麻烦,但是素素最喜欢。
  给绢人儿做手也是个大学问。先用五根铁丝加棉花缠成手指的形状,再用跟脸一样的纱绢缝出“手套”。此“手套”不是彼手套,而是绢人儿手部的皮肤。翻过来,给棉花手穿上去,马上就指如削葱根啦。
  绢人儿的身体是用铁丝弯成骨架,骨架里面填卫生纸,外层裹棉花。棉花之外也要抹胶水,绷坯布,缝制“身套”。跟“手套”一样,用肉粉色纱绢缝制,缝好了,翻过来,给绢人儿穿上,就是一个手臂齐全的维纳斯了。
  脚因为要穿鞋袜,用不着像做手那么细致,有个“大概齐”就成了。但是,也需要画出趾甲。
  然后就是把做好的手、头和身体拼接起来。这一步尤其得小心,不仅不能露出针线和胶水的痕迹,还要姿态自然。这一步完成,绢人儿基本就做好了,给穿上衣服鞋袜就行了。鹭鸶老头喜欢给绢人儿穿旗袍,素素却要别出心裁,她更愿意给绢人儿穿古装,那样丰满而气度雍容的脸蛋儿,配上盛唐时的襦裙,多美呀。
  “这样打扮也好看!”鹭鸶老头看着素素折腾,表情是宠溺的。
  3
  干活的时候,一老一小经常聊天儿。
  在聊天的过程中,素素一点点知道了鹭鸶老头的身世。
  鹭鸶老头年轻时跟日本鬼子打过仗。那时候,鹭鸶老头已经有了未婚妻。他的未婚妻是他上司的女儿。两个人感情非常好,可是,就在结婚的前夕,鹭鸶老头的腿让日本鬼子的炸弹给炸飞了。
  独腿的鹭鸶老头就不再想结婚那件事了,未婚妻却对他不离不弃。她一直照顾着他,直到后来她跟着父亲去了台湾。
  鹭鸶老头留在大陆,再没结婚。大陆和台湾通邮的时候,他多方打听未婚妻的消息,没有结果。
  鹭鸶老头一直没有忘记未婚妻的模样,她是一个杨玉环型的美人儿,脸圓圆的,身体胖胖的,丰容盛鬒。
  难怪鹭鸶老头做出的绢人儿,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过了时的圆脸,原来,那是他未婚妻的模样啊。
  “她叫秀芝,比我小三岁。她走的时候,就穿着这样一件蓝色旗袍。”鹭鸶老头呶了呶嘴唇,素素朝他示意的方向看,看到在柜子高处的隔架上,站着一个面目丰艳的绢人儿。绢人儿穿一袭深蓝色旗袍。旗袍很长,但是素素知道,绢人儿内心的忧伤一定比旗袍还要长;旗袍的颜色很忧伤,但是素素知道,绢人儿的内心一定比那颜色更忧伤……素素的心忍不住颤抖起来,原来,孤单的鹭鸶老头还有这样一段传奇的往事啊,简直是一部悲伤的文艺片!现在的鹭鸶老头,又瘦,又老,但是他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让人看着舒服。他的眉毛和胡子都是雪白的,眼神老那么温和,老那么带着一点笑意,说话从从容容,轻言慢语,素素简直可以肯定,年轻时的鹭鸶老头,一定英武迷人。
  素素被鹭鸶老头的故事迷住了。她内心不再叫鹭鸶老头为鹭鸶老头,在心里,她也叫他鹭鸶爷爷了。
  有时候,鹭鸶爷爷会弄些点心跟素素一起吃。绿豆糕啦,糯米藕啦,酸甜丸子啦,一人再来一杯茉莉花茶。
  “哎,人老了,就爱说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素素,你听烦了吧?”
  “不烦!一点儿都不烦!”素素享用着茶点,快乐地说。
  鹭鸶爷爷笑得两眼眯成了细缝儿。
  鹭鸶爷爷告诉素素,他想做一个大绢人儿,比照秀芝的身量,用铁丝、棉花和纱绢,重现她当年的模样。
  “等我死了,让她跟我一起去火化炉。年轻时没能结成婚,就在死后,两个人一道化成灰吧。”鹭鸶爷爷说,声音轻得素素几乎听不见。
  “好!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做!”
  素素和鹭鸶爷爷一起做“秀芝”。用铁丝扎一个真人大小的架子,填卫生纸,裹棉花,绷坯布,涂胶水,穿绢制的皮肤衣。
  为了能够让“秀芝”站得稳,这一次,鹭鸶爷爷请人给它打了两只铁脚。
  素素摩拳擦掌地想跟鹭鸶爷爷一起做完“秀芝”,可惜还没做到一半,开学了。
  4
  开学后,素素就不能每天去鹭鸶爷爷家了。她只能在星期天去一次,一次两小时。
  每次去,素素都希望能看到秀芝成长得更清晰一点儿。可是,鹭鸶爷爷好像特别谨慎,每个步骤都用一万分小心去做。去一次,去两次,去三次,素素看到的秀芝几乎没有变化。   “鹭鸶爷爷,你是不是不舍得把秀芝做出来给人看呀?”素素调侃地问。
  “哪里,哪里……”鹭鸶爷爷窘迫地笑着,像个害羞的少年。
  说这话的时候,桂花已经开了,浓郁的香气弥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窄小的巷子,老旧的排房,哪儿都给桂花薰到了,那些慢慢地走着,慢慢地生活,慢慢地老去的人们,都给薰成香喷喷的人了。
  菊花开放的时候,鹭鸶爷爷做好了秀芝的手脚,也做好了秀芝的头发。秀芝的衣服也准备好了,旗袍、丝袜和皮鞋都是鹭鸶爷爷去店里买来的。
  “我做不了大件的衣服,只能让秀芝穿工厂货了。”鹭鸶爷爷抱歉地跟素素说。
  素素有点儿想笑,你干吗要跟我抱歉呀,那可是你自己未婚妻!
  鹭鸶爷爷穿得有点儿多,素素还只一身春秋季的校服,他已经穿上绒面的薄棉袄了,人也有点颤颤巍巍。到底年纪大了,那枯瘦的身板儿,抵不过风寒了。
  “明天把头发修一修,我就要给秀芝开脸了。素素,你要不要过来看?你要是想看,我等你,等你星期天来了再开……”
  “妈妈刚给我报了数学补习班!你怎么不早开呀?真是的!”素素嗔怪道。
  鹭鸶爷爷尴尬地笑着,好像对素素有了更多的歉意。
  其实怪不得别人,谁让素素不好好学习,期中考试把数学考砸了?她要是考得好,哪里用得着上补习班!
  不过,素素愿意把怨气发泄到鹭鸶爷爷身上,这个老头把她给惯坏了。
  素素先是补数学,后来补物理,再后来忙着复习预备期末考试,昼短夜长的季节,几乎每天披星戴月。鹭鸶爷爷那里她很久没有再去了,她也很久没想到鹭鸶爷爷和他的绢人儿。她忙得委屈又狼狈,花木葳蕤的小院,亲切和蔼的鹭鸶爷爷,美丽的绢人儿,跟她像隔着一个世界那么遥远。
  快放寒假了。有一天晚上,素素顶着寒风骑自行车到家,妈妈说:“素素,你知道吗?你暑假里跟着学做绢人儿的鹭鸶爷爷死了!”
  “什么?”素素愣住了。
  “昨天夜里死的,好像是睡梦里死的。街道给处理的后事,听说明天还要给开追悼会……”
  妈妈又说了什么,素素都没有听见。她的耳朵嗡嗡响,鹭鸶爷爷、秀芝,一下子全涌到她的脑海里了。
  第二天,素素没有上学。她要参加鹭鸶爷爷的追悼会。
  在参加追悼会之前,素素先去了鹭鸶爷爷的小院。还没进门,她就让腊梅花的甜香包围了。
  推开院门,素素朝四下里看了看,茉莉、珠兰、栀子、桂花……许多花木的叶子还是浓绿的,满树嫩黄的腊梅更是开得闹嚷嚷,素素没法子相信,亲手种下这些花木的老人,已经跟世界永别了。
  有几个人在鹭鸶爷爷的屋子里忙碌着。他们归置遗物,并把所有的绢人儿打包装箱。素素看到一个真人大小的绢人儿,已经被装进一只大纸箱里了,素素看见了绢人儿的脸,丰满大气,仪态万方。
  “她是秀芝!鷺鸶爷爷要跟她一起化灰的,你们不能把她带走!”素素大叫着冲了上去。
  几个人诧异地看着素素。
  “化灰?什么化灰?老人家留下了遗嘱,把所有的绢人儿都捐给市博物馆,我们是负责接收的。”
  鹭鸶爷爷要把秀芝捐给博物馆,她怎么不知道?他都没有跟素素商量过。可是,他怎么跟素素商量呢?她那么久没有来了,久得差一点儿把鹭鸶爷爷和秀芝都忘记了。
  素素愣了一会儿,慢慢蹲下身去,大声号哭起来:“鹭鸶爷爷,你为什么不等等我呀?你为什么不等等你的素素?我们还有那么多话没有说,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呜呜呜……”她的哭声那么尖锐,就像小刀子,一下,一下,扎进寒冷而空无一物的空气里。
  鹭鸶爷爷在墙上的照片里微笑着,他的笑容那么温暖,就好像已经把整个世界原谅。
其他文献
宋徽宗时,汴京开封有一位诗人叫邢俊臣,他善用前人的诗句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诙谐效果,令人捧腹。  宋徽宗喜欢搜集怪石珍玩。他派人在江南弄许多花石纲,其中有块叫“神运石”的花岗石非常大,用几十艘大船排连在一起才能承载。这块“神运石”运回京城后,徽宗满心喜欢,把它放在艮岳万岁山上,命邢俊臣以“高”字为韵,做首词来助兴。  邢俊臣随即吟出一首,末句是:“巍峨万丈与天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这后两句有个
1 .你怎么什么都吃  万物蓬生的盛夏,一大群孩子如同一群羊羔,在广阔的田野上嬉笑玩闹着,这是星光小学四年级举行的一次野外夏令营活动。傍晚时分,孩子们陆陆续续走向大巴车。  疯玩了一天的孩子们一个个瘫倒在座位上,有的找东西吃,有的翻看相机里的照片,有的还在打闹着。  “谁有吃的啊,贡献一点儿,我饿死了!”李思特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嚷道。  蓝雪老师正在车后清点人数,被李思特这么一嚷,忘数了,回头瞪了
咸丰年间,四川合州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居住在一起。有一天深夜,女主人向氏醒来发现丈夫不见了,而且大门开着,就急忙叫醒儿子出去看看,可儿子去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回来。直到天亮后,向氏才发现丈夫和儿子被人杀死在几十步外的路边,于是赶紧报案……合州知州接到报案后,立即派人对现场进行了勘察,随后对向氏家周围住户进行走访,但毫无线索。由于事关两条人命,所以上级部门很重视,四川太守多次要求破案,案件却迟迟破不了,
看着手中画册上那只蓝色蝴蝶,莫小康呆住了——那是一只他从未见过的蝴蝶,有一双淡蓝色翅膀,两只金色触角,像是从天而降的精灵。  “妈妈,这世上真的有蓝蝴蝶吗?”莫小康问。“有的,你没碰见过而已。”妈妈回答。莫小康当即决定捕捉一只蓝蝴蝶送给妈妈,因为她的生日快要到了。  第二天,莫小康一到学校就直奔生物老师办公室。他是一名初一学生,刚上生物课不久。“刘老师,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蓝蝴蝶吗?”莫小康指着画册上
戴安娜王妃的胞弟曾说,“戴安娜总是说,自己只是一个脑小如豆,其笨如牛的乡下姑娘”。被无数人仰望的王妃内心却是如此胆怯和自卑,这和照片中神采奕奕的她形成了鲜明对比。  1981年,33岁的查尔斯王子迎娶了20岁的戴安娜。婚姻的初期是甜蜜的,可是,她一夜之間变成狗仔队围追堵截的对象,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在世人面前,这让戴安娜陷入惊慌失措的境地。每次出席重要的公众场合,她都紧张得需要用长时间的哭泣来缓解心中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重阳节。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它又叫老人节、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踏秋节等。重阳节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每逢重阳节我就会想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等千古流传的诗句。  以前我对重阳节不甚了解,觉得它没有春节热闹
一次,著名作家吴组缃应某报编辑约请,撰写了一篇关于《三国演义》的文章,这位编辑将文章修改了几处,又寄回给他。吴组缃看后说:“这已经不是我的文章了,发表时不要署我的名字。”文章发表后,编辑部寄来稿酬100元,吴组缃却如数退回,说:“我写的稿件没有用,不能收这笔稿费。”  20世纪40年代,吴组缃应聘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任教授。他去时适逢学期中间,校方表示让他开半个学期的课,但支付他整个学期的薪水。吴组
一  “对不起,请问,你……您是女巫吗?”  我拉了拉赭红色的斗篷,让大半部分脸隐藏在阴影之中,露出的嘴角下方有一道结痂的伤痕,怵目惊心。果然,来访者脸上出现了我意料之中的神色。  这间狭小的屋子里,紫黑色的浓汁在我身后的坩埚中冒着泡,白色烟雾呈螺旋状上升。桌上堆满魔法书,泛黄的书页间传出细细的响声。  “王子殿下历尽千辛万苦找到这儿来,就是想让我陪同去找人鱼么?”我一边不急不慢地问,一边暗暗地观
嘉庆年间,南安县星子村的河边出现了一具尸体,一连两天都无人认领。第三天,南安县的首富范荣去县衙报案,称那具尸体是他的表妹于淑珍,他说,于淑珍肯定是被她丈夫李宗所害,请县太爷一定要严惩凶手。成知县听范荣这么一说,立即让师爷王丰带着仵作杨同前去验尸。  王丰跟杨同刚出门,范荣便拦住二人,掏出两根金条递给王丰,说道:“河边出现的那具尸体确实是于氏,我想师爷应该不会有不同意见吧!”王丰看了一眼金条,答道:
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这几乎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有着高超医术的良医。  施耐庵曾一度居住在江蘇兴化城里。当时,有一名病人叫顾斐,患病数月,面黄肌瘦,神情恍惚,整日口中不断念叨着“五月艳阳天”。多名郎中经过诊治,都认为病人脉搏微弱,舌苔焦红,系肝火太旺之故,均开了去火之方。然而顾斐服用后,病情非但不见减轻,反而日甚一日。如此怪病,使得施耐庵也感到一时难以对症下药。  一日,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