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教学是云纹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依据诗歌本身的特殊性,设计适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与文学素养的培养。关于如何进行诗歌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读代讲,学会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高中语文教师要以点带面地把诗歌联系起来建立专题去讲解;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以练带学,促进学生理解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诗歌教学 朗诵能力 理解能力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诗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诗歌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诗歌的教学具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诗歌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但是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去感悟诗歌的意境,揣摩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想法: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读代讲,学会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诗歌由于其特殊性,单靠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很难让学生完全明白和理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带来学生朗读诗歌,通过学生自己去读,去揣摩,去体味,再结合语文教师的讲解,会是非常搞笑的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对于学习诗歌非常重要,语文教师要将会学生如何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去体味诗歌带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
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时要把握诗歌的节拍、停顿的韵律,要掌握朗读声调的抑扬顿挫,要把握音节的强弱和语速的缓急。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情感融入到朗读诗歌中去,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是各种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在读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时候体味作者那份深沉的落寞,在读天地一沙鸥时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凄凉,在读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体味作者内心的散淡,通过朗读体味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和柳咏与李清照的婉约。
刚刚开始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拍与节奏,掌握朗读的语调与语速,并通过这些朗读时的变化,把学生的情感拨动起来,感悟作者的痛苦与快乐,悲伤与愉悦,激情与平静。通过语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与作者形成心灵的交流,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充分的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流露出来。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学习好诗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性格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以点带面地把诗歌联系起来建立专题去讲解
学习诗歌要学习诗歌的意境、意象、象征等等,高中生意境可以系统的把握这些知识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单纯的把每节课的诗歌讲解完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把诗歌联系起来,建立专题去讲,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把握诗歌的内涵,还有助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与比较,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诗歌,更能够教会学生一种如何自己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可以建立一个意象的专题,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全诗给学生的感觉,学生自然就会回答这首诗歌给人一种凄凉、孤寂和衰败之类的感觉,这就是诗歌给人的意象。作者简单的在藤、树鸦、道、风、马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客观事物前面加上枯、老、昏、古、西、瘦等形容词,马上就带有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然后,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意境来解读诗歌要抒发的情感。这也就达到了外在形象与内在的思想内涵的统一。这是可以从诗词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羁旅游子之情,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思想情感的体会,如孟郊的《游子吟》,诗句“游子身上衣”并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而是包含着母爱的浓情衣。所以,有时候诗中的物象寄托的是诗人的情感,当很多位诗人都用同一种物象来表情达意时,它就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的表达。比如“雨”往往就代表的是离愁,如“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是思乡怀远的意思,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等。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典型的意象总结归纳出来,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更好地理解诗意。当然,万事都是不是一成不变的,高中教师一定要传递给学生不能迷信教师的理念,因为创新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能力。比如,自古以来,都有折柳送别之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可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确把柳树比作了夕阳中的新娘。此时表达的是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就像看到了美丽的新娘,依依不舍。诗歌是流动的建筑,针对物象和内涵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目标就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的世界自由翱翔。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以练带学,促进学生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然后可以举办诵读比赛,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更主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例如,学生想要创作诗歌,就必须要掌握诗歌的韵律、对仗、平仄等基本知识,还要能够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旋律,要推敲诗歌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意义,甚至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的诗歌,进行借鉴。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增强,理解诗歌的能力也同样增强,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好诗歌。
综上所述,诗歌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和理解能力,完事诗歌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诗歌教学 朗诵能力 理解能力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诗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诗歌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诗歌的教学具有着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诗歌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但是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去感悟诗歌的意境,揣摩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诗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想法: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读代讲,学会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诗歌由于其特殊性,单靠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很难让学生完全明白和理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带来学生朗读诗歌,通过学生自己去读,去揣摩,去体味,再结合语文教师的讲解,会是非常搞笑的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对于学习诗歌非常重要,语文教师要将会学生如何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去体味诗歌带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音乐美。
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时要把握诗歌的节拍、停顿的韵律,要掌握朗读声调的抑扬顿挫,要把握音节的强弱和语速的缓急。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情感融入到朗读诗歌中去,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是各种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在读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时候体味作者那份深沉的落寞,在读天地一沙鸥时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凄凉,在读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体味作者内心的散淡,通过朗读体味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和柳咏与李清照的婉约。
刚刚开始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拍与节奏,掌握朗读的语调与语速,并通过这些朗读时的变化,把学生的情感拨动起来,感悟作者的痛苦与快乐,悲伤与愉悦,激情与平静。通过语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与作者形成心灵的交流,在朗读的时候能够充分的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流露出来。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学习好诗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性格的兴趣。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以点带面地把诗歌联系起来建立专题去讲解
学习诗歌要学习诗歌的意境、意象、象征等等,高中生意境可以系统的把握这些知识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单纯的把每节课的诗歌讲解完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把诗歌联系起来,建立专题去讲,这样一来,不但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把握诗歌的内涵,还有助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与比较,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诗歌,更能够教会学生一种如何自己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可以建立一个意象的专题,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全诗给学生的感觉,学生自然就会回答这首诗歌给人一种凄凉、孤寂和衰败之类的感觉,这就是诗歌给人的意象。作者简单的在藤、树鸦、道、风、马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客观事物前面加上枯、老、昏、古、西、瘦等形容词,马上就带有了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然后,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意境来解读诗歌要抒发的情感。这也就达到了外在形象与内在的思想内涵的统一。这是可以从诗词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羁旅游子之情,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思想情感的体会,如孟郊的《游子吟》,诗句“游子身上衣”并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而是包含着母爱的浓情衣。所以,有时候诗中的物象寄托的是诗人的情感,当很多位诗人都用同一种物象来表情达意时,它就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的表达。比如“雨”往往就代表的是离愁,如“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是思乡怀远的意思,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等。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典型的意象总结归纳出来,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更好地理解诗意。当然,万事都是不是一成不变的,高中教师一定要传递给学生不能迷信教师的理念,因为创新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能力。比如,自古以来,都有折柳送别之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可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确把柳树比作了夕阳中的新娘。此时表达的是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就像看到了美丽的新娘,依依不舍。诗歌是流动的建筑,针对物象和内涵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目标就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的世界自由翱翔。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以练带学,促进学生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然后可以举办诵读比赛,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更主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和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例如,学生想要创作诗歌,就必须要掌握诗歌的韵律、对仗、平仄等基本知识,还要能够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旋律,要推敲诗歌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意义,甚至学生会主动查阅相关的诗歌,进行借鉴。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增强,理解诗歌的能力也同样增强,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好诗歌。
综上所述,诗歌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和理解能力,完事诗歌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