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无敌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BC的经典纪录片《行星地球》中全程捕捉到了非洲猎犬集体捕猎的珍贵镜头——
  发现黑斑羚后,头犬就会召集起家族内的十几头猎犬快速接近猎物。在逼近的过程中,跟在头犬身后的猎犬们不断地向两翼分散包抄,去占领羚羊群四周的各个位置。当所有猎犬埋伏到位,包围圈形成之后,头犬率领两头猎犬直冲猎物。羚羊四散逃命,头犬很快就锁定了一只落单的羚羊紧追不舍,同时外围的包围圈开始收网。猎犬们并不是盲目地一拥而上,而是逐个杀出拦截羚羊。一只猎犬的出击被躲过了,马上就有另外一只冲上来。虽然黑斑羚跑得更快,力量更大,但是却怎么也冲不出猎犬们精心设下的层层罗网,很快就被制服,成了猎犬的口中餐。非洲猎犬在整个捕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明纪律和默契配合,让人叹为观止。非洲猎犬的体形比家犬还小,既没有狮子的力量,也没有猎豹的速度,单个猎犬甚至还奈何不了一只成年羚羊,然而它们却是捕猎效率最高的非洲肉食猛兽,唯一的秘诀就是——团队协作。
  生活在恒河的印度水獭则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印度水獭是唯一一种群体生活的水獭,20只左右的水獭组成了一个团结一致的大家庭。集体协作的好处不仅体现在捕鱼时的得心应手,更能帮助它们面对更危险的挑战——恒河鳄鱼的入侵。对于身长四米、无比凶猛的恒河鳄鱼来说,50多厘米长的单个水獭是还不够塞牙缝儿的点心,但是侧重团队协作的印度水獭却敢于奋起抵抗保卫家园。面对鳄鱼的血盆大口,十多只水獭整齐地排成“獭墙”,靠着后腿的支撑高高挺立起来,毫不示弱地尖叫示威。其它的水獭有的绕到鳄鱼背后猛咬其尾巴,有的围在鳄鱼两侧伺机偷袭,更有大胆的还在鳄鱼背上像跨栏一样跳来跳去。单打独斗的鳄鱼空有一身蛮力,面对众志成城的水獭却是顾头不顾尾,只有狼狈不堪地慢慢退去。集体作战,让弱小的水獭打败了强大的鳄鱼,“团队无敌”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而精彩的诠释。
  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非洲猎犬成功地在非洲草原上占据一席之地,团队的气势和威力则是印度水獭挫败强敌的法宝。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激烈竞争中,无处不闪耀着团队无敌的光芒。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导师,而猎犬和水獭是我们学习的最好例子。在今天这个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竞争的社会里,在当今推崇个性独立、强调个人发展的风气中,我们也许更应该珍视和实践团队协作的精神。社会中的人,总是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团队之中,个人的生存发展也完全取决于这些团队的运作情况。完全脱离任何团队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的话,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前途也不会光明。竞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生存发展,团队合作则是源于竞争而高于竞争的。个人的力量和智慧终究有限,只有许多个体融入集体,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而团队回馈给个人的将是更安全的保障和更丰厚的利益。
  编辑 刘丽娜
  E-mail:lina1104@126.com
  (插图:吴欣然)
其他文献
2006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在江苏常熟举行,在台上,韩红深情地拉着孙楠的手对观众说:“你们很喜欢孙楠,我也很喜欢他,他还是我的结拜哥哥!”随后,两人在合唱歌曲《美丽的神话》时,时而相拥,时而拉手,时而对望,这份浓浓的兄妹情谊,那样深沉,那样温暖,那样令人感动……    歌坛争辉,无名小卒初遇歌坛大哥大    韩红出生在西藏昌都一个艺术家庭,韩红的父母都是部队搞文艺的。在家庭的熏陶下
伊索看到自己创作的寓言很受欢迎,便自费出版了一套《伊索寓言》,全权委托书店代销。然而。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正在懊悔之际,狐狸王国的国王慕名请他去给子民讲一讲有关智慧和诚信的寓言。  伊索说:“要我给你们讲课可以,但听课者,必须每人到书店去买一本《伊索寓言》。”  狐狸国王说: “这很好办,明天你来了,我保证听课者人手一册。”  第二天,狐狸王国的大小狐狸都来听伊索讲寓言。  伊索开讲之前,组织听课
我去支教的地方是云南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山村小学,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班上的一个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上任的第一天,就给学生留了作业,但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全班41人,却交来40本。我问谁没有交作业,一个高个子的男生站了起来。  这个学生叫李鲲鹏,下第一节课后,我向学生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他的父亲原来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三年前因患肺癌去世了,家里只有他和他母亲,他母亲又患了气喘病,不能下田做活,
2008年4月8日,童话大王郑渊洁,以辅导员的身份,来到陕西省佳县木头峪乡羊圈山村希望小学。这个村是国家级贫困县里最贫困的村庄。在这里,郑渊洁见到了八岁女孩儿刘佩佩,她的家在羊圈山村是最穷的。  郑渊洁和刘佩佩交谈时,突然听到一个怪声音,一开始郑渊洁还以为她是在说英文呢,刘佩佩低着头含泪说:“我每天只能吃两顿饭,那是我饥饿的肚子在叫啊。”郑渊洁一把抱过刘佩佩,动情地说:“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
人总是生活在过程之中。就像一幅习作阶段的画,被太浓或太淡的油彩、被过于生硬或过于脆弱的笔触所反复涂抹。这么一天蓦然回首,我发现它一切都恰到好处,甚至当时最懊恼的败笔,对于其形成都是必要的。  于是我不那么感叹了。  1989年1月,我还是武汉大学四年级学生,却不得不提前半年考虑分配问题了。我爱搞创作,现在要走向社会了,我当然知道扎根什么地点、什么单位对我所具备的意义。  寒假,我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简直凤毛麟角,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到目前为止,仅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一人。他是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获得了1958年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  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桑格说:“是善于和别人沟通,使我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别人的智慧,才使我如此荣耀。”  桑格是英国剑
15年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世界第二富翁沃伦·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闻其名,不识其人,两人之间甚至还有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固执、小气,靠投资发财,不懂时代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而已。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商场上不多见的莫逆之交,巴菲特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老师。  这种转变起源于他们在1991年春天的第一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初一的一节课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桌上满是你的口水。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对的人与对的公车一样难等,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始终会来。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诺贝尔  友情和爱情一样,也是有保鲜期的,想一想,有多少已经不联系的朋友,默默地存在于你
在我26岁那年,总公司根据我的成绩让我担任了化验室主任一职。一年后,又让我兼任技术质量部部长。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竟然同时担任着两个重要职务,让同事们羡慕不已。  后来,公司派同事小王担任化验室主任,仍归我对口管辖。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岗位让小王当主任了,让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但又万般无奈。  平心而论,小王技术好,文笔也过硬,这在我们公司是难得的人才。可我一直对他有意见。技术部的材料都是他主笔的,但他
2008年3月份以来,国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藏独分子闹事事件。不少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大肆丑化中国,并将此和北京奥运挂钩。这些媒体中,CNN是最赤裸的一家,它利用自身是世界上最庞大、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在整个西方社会虚假报道中起到急先锋的作用。特别是在这次奥运圣火的传递中,CNN一副笑话看到底的嘴脸,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近日,CNN的一名女记者因成龙的新电影《功夫之王》而采访他。身穿唐装的成龙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