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风雨兼程,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十年,励精图治,他让一所中外企业合作创建的职业学校跃居到中国职业教育的领军地位。谁是这丰硕成果的耕耘者?明立军——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院长,是他将学院带入了一个全新天地!
明立军曾被丰田中国总代表——服部悦雄称为“有名的校长”,为了职业教育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明立军焚膏继晷地奋斗与付出,最终换来了学院良好的口碑与傲人的成果。几番约请,记者终于能够与这位“有名的校长”深入交流,明立军——这位强调“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资深职教人,透过朴实深邃的话语,流露出他历经磨砺后对于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深远思考。
校企合作:独具特色追求卓越
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原中国汽车工业丰田金杯技工培训中心)成立于1989年,至今,学院已经走过了二十一年的历程。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全是旖旎风光、一帆风顺。
2002年,明立军出任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院长,从上任之初到十年收获,经历过高考扩招、新建职业院校冲击等重重困难,他带领学院在压力面前奋勇前行。在这段不寻常的从业生涯里他始终坚信: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
对于2002年担任院长一职,明立军只用了“任职时并没有什么准备,虽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使命,就自己个人而言,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时吧。”来形容,然而这简单的回答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更多是他来自心底的那份对于职业教育精益求精的探索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切从学生出发,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从小事抓起助推职业教育由大变强”,这是明立军上任以来始终坚持的信条!
丰田与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合作始于1989年9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学校的起点很高,对于整个校园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实习设备的投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技术水平上应该说都得到了日本丰田公司的大力支持”。早在合作建校时,学校就提出了“掌握一流技能,制造一流汽车“的育人定位。而这一点也与当时学校和丰田公司“以培养能担负起制造汽车重任、具有高度专业技术的人才”的合作目的不谋而合。在明立军院长的带领下,学院以建设成为一流的职业院校为目标,提出了“中外汇通,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十年来,明立军校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采用独具特色的丰田教学模式,为中国汽车企业培养出了两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得益于日本丰田公司和华晨汽车集团的强大支持,目前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拥有进口与国产实习实训教学设备1046台(套)、教学仪器设备1170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学院通过丰田公司援助、政府专项资金和自有自筹资金,加大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各专业实训力量愈加雄厚。
学院雄厚的实训实力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先进。采用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通过60年职业教育经验结晶而成的“日本丰田教法”;二是实训设备充足。学院背靠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实训教学条件,可实现一人一机、一人一岗的实习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完善。学院提供全套的日本丰田汽车及各种检测设备、设施,供学生实习使用。四是师资水平高。学院汽车专业拥有接受过日本、德国、新加坡专业技术培训的专业教师队伍,汽车专业师资水平一流。如今,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专业设置丰富、培养层次多样化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
几十年来,丰田公司为让学生“掌握一流技能,制造一流汽车”,采取许多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提供《中国集合研修》教材、设立奖学金、派遣丰田教员、开展日中师生交流活动、选派学生和老师赴日进修、购置先进教学设备、引进丰田先进教学模式等等。
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对学院的7次援助累计达近亿元人民币。随着双方合作的逐渐深入,丰田汽车公司除无偿提供相关设备外,还以接受师生赴日研修、派遣教员来校指导、提供丰田奖学金等形式对丰田金杯技师学院进行援助。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结出了丰硕成果。2003年,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通过了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学校。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双证书毕业:赢在起跑线上
针对就业难这一棘手问题,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有着“黄金杀手锏”——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并举、双管齐下。
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办学模式,让学生毕业实现学历、技能“双丰收”,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从人们的传统观念上来看,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起点低、水平低,因此待遇相对就低。然而,当下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部分学校就业率甚至连续多年达到100%,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0%左右,三本生、普通大专毕业生到技工学校“回炉”现象比比皆是。
明院长认为,目前人才结构不完全合理,不缺少一般化的脑力人才,缺的是技术含量高、动手能力强、操作经验丰富的“半脑半体”的劳动者,即成型熟练的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师。当今成才的定义已变,人们的观念也应不断更新。“即使你设计出产品,但也要有人来进行具体操作、制作出产品来不是?现如今对于人才的定位应该有所变化。”明立军院长希望社会上对这种观念的调整与改变能够有一些明确性的规定或政策来扶持。另外面对职业类院校初中生、高中生毕业时毕业文凭定位不清、层次模糊这一实际问题,明院长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毕业文凭采取措施加以重视与改善,使得从职业教育院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也能拥有相应的同等学历证书的资格,从而提升毕业生资历与待遇。
明立军院长提出的“双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学生全面培养方面,在当今其他职业院校一味强调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情况下,明立军院长提出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明立军院长认为,职业技能短时间内可以学会,但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终身受益的。明立军院长希望通过三年的学校培养,不仅传授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只有知识与能力并举,才智与品德并重,才是职业院校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就业教育:从进校门开始思考如何走出校门
出任院长已有十年,明立军对于如何促进职校学生就业也有诸多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在促进学生更好就业方面也有着众多颇有成效的举措。
树立就业目标,明确职业定位。“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明立军认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负责在学校学习的几年,应该达到通过学校几年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明确的职业定位目标,帮助学生从毕业时就能融入社会,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从学生一进入校门就应该开始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打基础,无论是学习课程内容还是实践活动都应与日后的工作相接轨。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就业铺路,明立军院长试图教会学生“从进校门就开始思考如何走出校门”。
背靠企业、校企合作是该院学生就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院与华晨集团所属企业及其他省内外装备制造业的1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推荐优秀学生就业创业,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级考核和职业鉴定等服务。“在就业方面,因为我们是企业办的学校,所以有企业提供就业资源的优势。”明立军院长介绍说。
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在学生就业门路拓展方面,学院有着自己的经验。“一个是走出去,学院就业办主动到社会各企业了解用工情况,为学生收集信息;再一个就是请进来,我们把企业请进学校,让他们了解学校情况,如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等,让他们来学校自主进行选择。”明院长说,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建立了众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诸多的订单班、定向班,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及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软实力培养: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
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很抢手。
“据统计,到6月30日,我们的学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7.96%了”今年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毕业学生有2000多名,学院为学生推荐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就有4000多个。提到这些,明立军院长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学院多年来为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其中有高级技师、工程师以及企业管理者。该校的学生曾代表沈阳市、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在历届国家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多人多次荣获金银奖、优秀奖、雏鹰奖。
在职业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如此丰硕的成果,如此耀眼的光环从何而来?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何以屹立于其中并成为领先者?在功劳簿上明立军院长绝对书写了浓重的笔墨。在与院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除了师资、设备等“硬实力”够硬,学院强劲的“软实力”也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明院长认为,职业院校普遍招收的是一些上不了好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大多是弱势群体或是单亲家庭。因此,就这些学生而言,在之前的十年里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底子比较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是很高。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明院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与管理方法。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第一年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行为养成上,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规矩。”明院长说,“学院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安全教育、日常言行举止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院会按照《学生手册》的要求严格管理。”
“在我们学校,平日里要求学生在离开教室时要养成将椅子推回桌子下的习惯。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习惯,我们学校有两个已经就业的学生,在一次工作单位新员工见面会结束后,习惯性地将椅子推回桌下,这一行为引起了公司领导的注意,从而赢得了领导的青睐。”提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明院长给我们举了这个例子。“这就是一个小事啊”,他用这样简单的话形容了这件事,但是从中不仅反映出明院长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上的深谋远虑,也表明了明立军治校、育人的基本理念和追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尽管日常工作十分繁忙,明院长还是会经常抽空为学生授课。“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讲的课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开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性的课程。”例如,院长会为学生上书法课。明院长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脑,但电脑还是代替不了写字的。比如说有些时候去公司面试,就会遇到填写一些表格之类的用笔写字的情况,如果字写得很漂亮,就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学院会以大课的形式搞讲座,通过古诗词鉴赏等课程在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学生逐渐领悟到从小事抓起、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此外,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着重放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年,“具体说,就是在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逐渐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设计与规划。”在第三年,学院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其中包括职业岗位、自我创业等相关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与企业需求什么、学生如何正确自我定位、进入到企业后如何成功转换角色成为优秀的企业员工”。 “经过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三年的培养,要使我们的学生从进入校门时的不大像样,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像个样”。明立军院长表达了自己对于学生的希冀。
职业教育:面对挑战,创新发展
对于当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立军院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第一,学生数量减少,竞争激烈。“现如今许多职业学校把规模搞得很大,我不敢说这样是好还是坏,但是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就是资源、能力过剩的问题。”第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培养难度增大。第三,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高。“这些年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都一直在探索,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还有什么样更好的的模式这个课题,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具体结果,所以还在摸索中。包括我们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模式也在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处于前进式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明立军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国家政府应大力扶持。“我觉得,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写的非常好,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长远的打算,来逐步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我们这个企业办的学校,在政府支持这方面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少。校企合作目前来说是职业教育必须经历的一个途径”。其次,应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界重视力度。“我觉得对于职业教育,关键还是重不重视,应该说,从前几年来看,社会对于我们的认可度还是在逐步提高的,我觉得应该继续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认可度。”第三,应提高学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积极性,主要是指学校要积极地把学生推荐出去;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比如说,我们应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第四,要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破除身份限制,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及工作后的福利待遇等,都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职业教育要有高职学校,将来可能还要开应用技术本科,我觉得这样的发展是对的,国外和中国的台湾地区早已有这样的发展”。明立军院长认为:“对于职业教育,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层次”。“当下我们学院,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学院在专业设置、专业定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但是职业院校实际对应的即是就业教育,我认为应该根据当前企业、社会的需求有针对地设计专业,提高专业的针对性,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跟进解决。”
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忠告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自卑,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我经常讲,人人皆可成才,另外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不问出处’,别在意自己的出身如何,作为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形成把工作做精做细的观念,把最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我觉得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出色,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你就可以成材,你就是人才。其次要以学校的老师为榜样,他们从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到留校任教,从职业学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大王、劳动模范,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有许多历练可以给新人以启示”。
明院长认为,现如今,许多家长不顾实际状况把孩子送进大学就以为万事大吉的做法显然是非理性的。学生们应该结合自身状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个领域专心奋斗,再平凡的职业也能塑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我觉得不仅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所有青年人来说,都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还是要从基础做起,不断学习,自我完善。”
“宝剑锋自磨砺出”,任职10年来,明立军用饱满的爱心与辛勤的奉献铸造出一座辉耀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金杯——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相信在明院长的带领下,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人物链接:
明立军,1982年开始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自2002年任职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校长至今。主编有《职业教育价值理论与实践》《车工实训教程(丰田教学模式)》《电工电子技术》等职业教育类图书,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与研究成果。
明立军曾被丰田中国总代表——服部悦雄称为“有名的校长”,为了职业教育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明立军焚膏继晷地奋斗与付出,最终换来了学院良好的口碑与傲人的成果。几番约请,记者终于能够与这位“有名的校长”深入交流,明立军——这位强调“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资深职教人,透过朴实深邃的话语,流露出他历经磨砺后对于职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深远思考。
校企合作:独具特色追求卓越
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原中国汽车工业丰田金杯技工培训中心)成立于1989年,至今,学院已经走过了二十一年的历程。然而这一路走来并非全是旖旎风光、一帆风顺。
2002年,明立军出任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院长,从上任之初到十年收获,经历过高考扩招、新建职业院校冲击等重重困难,他带领学院在压力面前奋勇前行。在这段不寻常的从业生涯里他始终坚信: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能量。
对于2002年担任院长一职,明立军只用了“任职时并没有什么准备,虽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使命,就自己个人而言,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时吧。”来形容,然而这简单的回答背后,让人感受到的更多是他来自心底的那份对于职业教育精益求精的探索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切从学生出发,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从小事抓起助推职业教育由大变强”,这是明立军上任以来始终坚持的信条!
丰田与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合作始于1989年9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学校的起点很高,对于整个校园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实习设备的投入,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技术水平上应该说都得到了日本丰田公司的大力支持”。早在合作建校时,学校就提出了“掌握一流技能,制造一流汽车“的育人定位。而这一点也与当时学校和丰田公司“以培养能担负起制造汽车重任、具有高度专业技术的人才”的合作目的不谋而合。在明立军院长的带领下,学院以建设成为一流的职业院校为目标,提出了“中外汇通,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十年来,明立军校长带领他的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采用独具特色的丰田教学模式,为中国汽车企业培养出了两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得益于日本丰田公司和华晨汽车集团的强大支持,目前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拥有进口与国产实习实训教学设备1046台(套)、教学仪器设备1170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学院通过丰田公司援助、政府专项资金和自有自筹资金,加大实训教学设备的投入,各专业实训力量愈加雄厚。
学院雄厚的实训实力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教学模式先进。采用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通过60年职业教育经验结晶而成的“日本丰田教法”;二是实训设备充足。学院背靠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实训教学条件,可实现一人一机、一人一岗的实习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完善。学院提供全套的日本丰田汽车及各种检测设备、设施,供学生实习使用。四是师资水平高。学院汽车专业拥有接受过日本、德国、新加坡专业技术培训的专业教师队伍,汽车专业师资水平一流。如今,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专业设置丰富、培养层次多样化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
几十年来,丰田公司为让学生“掌握一流技能,制造一流汽车”,采取许多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包括提供《中国集合研修》教材、设立奖学金、派遣丰田教员、开展日中师生交流活动、选派学生和老师赴日进修、购置先进教学设备、引进丰田先进教学模式等等。
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对学院的7次援助累计达近亿元人民币。随着双方合作的逐渐深入,丰田汽车公司除无偿提供相关设备外,还以接受师生赴日研修、派遣教员来校指导、提供丰田奖学金等形式对丰田金杯技师学院进行援助。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结出了丰硕成果。2003年,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通过了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学校。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
双证书毕业:赢在起跑线上
针对就业难这一棘手问题,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有着“黄金杀手锏”——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并举、双管齐下。
丰田金杯技师学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办学模式,让学生毕业实现学历、技能“双丰收”,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从人们的传统观念上来看,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起点低、水平低,因此待遇相对就低。然而,当下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部分学校就业率甚至连续多年达到100%,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0%左右,三本生、普通大专毕业生到技工学校“回炉”现象比比皆是。
明院长认为,目前人才结构不完全合理,不缺少一般化的脑力人才,缺的是技术含量高、动手能力强、操作经验丰富的“半脑半体”的劳动者,即成型熟练的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师。当今成才的定义已变,人们的观念也应不断更新。“即使你设计出产品,但也要有人来进行具体操作、制作出产品来不是?现如今对于人才的定位应该有所变化。”明立军院长希望社会上对这种观念的调整与改变能够有一些明确性的规定或政策来扶持。另外面对职业类院校初中生、高中生毕业时毕业文凭定位不清、层次模糊这一实际问题,明院长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毕业文凭采取措施加以重视与改善,使得从职业教育院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也能拥有相应的同等学历证书的资格,从而提升毕业生资历与待遇。
明立军院长提出的“双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在学生全面培养方面,在当今其他职业院校一味强调加强学生技能培养的情况下,明立军院长提出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行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明立军院长认为,职业技能短时间内可以学会,但是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终身受益的。明立军院长希望通过三年的学校培养,不仅传授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只有知识与能力并举,才智与品德并重,才是职业院校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就业教育:从进校门开始思考如何走出校门
出任院长已有十年,明立军对于如何促进职校学生就业也有诸多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在促进学生更好就业方面也有着众多颇有成效的举措。
树立就业目标,明确职业定位。“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明立军认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负责在学校学习的几年,应该达到通过学校几年的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明确的职业定位目标,帮助学生从毕业时就能融入社会,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从学生一进入校门就应该开始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定位打基础,无论是学习课程内容还是实践活动都应与日后的工作相接轨。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的就业铺路,明立军院长试图教会学生“从进校门就开始思考如何走出校门”。
背靠企业、校企合作是该院学生就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该院与华晨集团所属企业及其他省内外装备制造业的1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推荐优秀学生就业创业,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级考核和职业鉴定等服务。“在就业方面,因为我们是企业办的学校,所以有企业提供就业资源的优势。”明立军院长介绍说。
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在学生就业门路拓展方面,学院有着自己的经验。“一个是走出去,学院就业办主动到社会各企业了解用工情况,为学生收集信息;再一个就是请进来,我们把企业请进学校,让他们了解学校情况,如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学生的技术能力等,让他们来学校自主进行选择。”明院长说,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建立了众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诸多的订单班、定向班,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及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软实力培养:注重细节从小事抓起
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很抢手。
“据统计,到6月30日,我们的学生就业率已经达到97.96%了”今年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毕业学生有2000多名,学院为学生推荐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就有4000多个。提到这些,明立军院长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学院多年来为汽车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其中有高级技师、工程师以及企业管理者。该校的学生曾代表沈阳市、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在历届国家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多人多次荣获金银奖、优秀奖、雏鹰奖。
在职业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如此丰硕的成果,如此耀眼的光环从何而来?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何以屹立于其中并成为领先者?在功劳簿上明立军院长绝对书写了浓重的笔墨。在与院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除了师资、设备等“硬实力”够硬,学院强劲的“软实力”也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明院长认为,职业院校普遍招收的是一些上不了好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大多是弱势群体或是单亲家庭。因此,就这些学生而言,在之前的十年里并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底子比较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是很高。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明院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与管理方法。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第一年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行为养成上,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规矩。”明院长说,“学院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安全教育、日常言行举止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院会按照《学生手册》的要求严格管理。”
“在我们学校,平日里要求学生在离开教室时要养成将椅子推回桌子下的习惯。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习惯,我们学校有两个已经就业的学生,在一次工作单位新员工见面会结束后,习惯性地将椅子推回桌下,这一行为引起了公司领导的注意,从而赢得了领导的青睐。”提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明院长给我们举了这个例子。“这就是一个小事啊”,他用这样简单的话形容了这件事,但是从中不仅反映出明院长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上的深谋远虑,也表明了明立军治校、育人的基本理念和追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尽管日常工作十分繁忙,明院长还是会经常抽空为学生授课。“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讲的课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开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性的课程。”例如,院长会为学生上书法课。明院长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脑,但电脑还是代替不了写字的。比如说有些时候去公司面试,就会遇到填写一些表格之类的用笔写字的情况,如果字写得很漂亮,就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学院会以大课的形式搞讲座,通过古诗词鉴赏等课程在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学生逐渐领悟到从小事抓起、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此外,学院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丰田金杯技师学院将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着重放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年,“具体说,就是在老师的辅导下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逐渐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设计与规划。”在第三年,学院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其中包括职业岗位、自我创业等相关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与企业需求什么、学生如何正确自我定位、进入到企业后如何成功转换角色成为优秀的企业员工”。 “经过丰田金杯技师学院三年的培养,要使我们的学生从进入校门时的不大像样,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像个样”。明立军院长表达了自己对于学生的希冀。
职业教育:面对挑战,创新发展
对于当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立军院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第一,学生数量减少,竞争激烈。“现如今许多职业学校把规模搞得很大,我不敢说这样是好还是坏,但是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就是资源、能力过剩的问题。”第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培养难度增大。第三,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高。“这些年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都一直在探索,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还有什么样更好的的模式这个课题,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具体结果,所以还在摸索中。包括我们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模式也在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处于前进式阶段,如何更好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明立军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国家政府应大力扶持。“我觉得,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写的非常好,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个长远的打算,来逐步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我们这个企业办的学校,在政府支持这方面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少。校企合作目前来说是职业教育必须经历的一个途径”。其次,应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界重视力度。“我觉得对于职业教育,关键还是重不重视,应该说,从前几年来看,社会对于我们的认可度还是在逐步提高的,我觉得应该继续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认可度。”第三,应提高学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积极性,主要是指学校要积极地把学生推荐出去;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比如说,我们应鼓励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第四,要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破除身份限制,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及工作后的福利待遇等,都应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职业教育要有高职学校,将来可能还要开应用技术本科,我觉得这样的发展是对的,国外和中国的台湾地区早已有这样的发展”。明立军院长认为:“对于职业教育,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层次”。“当下我们学院,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学院在专业设置、专业定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但是职业院校实际对应的即是就业教育,我认为应该根据当前企业、社会的需求有针对地设计专业,提高专业的针对性,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跟进解决。”
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忠告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自卑,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我经常讲,人人皆可成才,另外中国有句老话叫‘英雄不问出处’,别在意自己的出身如何,作为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最为关键的是应该形成把工作做精做细的观念,把最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我觉得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出色,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你就可以成材,你就是人才。其次要以学校的老师为榜样,他们从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到留校任教,从职业学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大王、劳动模范,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大家学习,有许多历练可以给新人以启示”。
明院长认为,现如今,许多家长不顾实际状况把孩子送进大学就以为万事大吉的做法显然是非理性的。学生们应该结合自身状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某一个领域专心奋斗,再平凡的职业也能塑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我觉得不仅是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对于所有青年人来说,都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还是要从基础做起,不断学习,自我完善。”
“宝剑锋自磨砺出”,任职10年来,明立军用饱满的爱心与辛勤的奉献铸造出一座辉耀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金杯——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相信在明院长的带领下,丰田金杯技师学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人物链接:
明立军,1982年开始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自2002年任职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校长至今。主编有《职业教育价值理论与实践》《车工实训教程(丰田教学模式)》《电工电子技术》等职业教育类图书,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与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