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纲要》提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康、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户外活动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自选环节更是受到幼儿的青睐。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户外活动,对增强幼儿的体质尤其重要。
一、合理划分场地,注重环境的暗示效应
合理划分场地不仅使活动井井有条,也能避免因拥挤而影响活动效果等不安全因素。场地划分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种材料的特点和玩法、使用空间可否交叉利用、是否安全等问题。
《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应起到暗示作用,并可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以砸包区的起终点线控制远近;钓鱼、套圈的圆圈代表场地,脚印作为参加人数的标志,起到限制人数的作用,脚印对应的小方块表示做记录的标志区;赶球的不同曲度的折线用于控制赶球线路及难度;保龄球、足球队的记分表,既可以表示规则,又可以记录成绩,还能锻炼幼儿数数和统计能力。这些具有暗示性的环境设置有着十分突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1.注重安全性
教师在用易拉罐和铁丝做舞龙时,应用胶布黏合每一个易拉罐开口处和铁丝的接口处;在用废油桶做油罐车时,应用胶布黏合其开口处,以防止幼儿被划破手。在安装高跷、跑马时,教师应先检测其牢固程度,防患于未然。
2.注重结构性
现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基本动作的重点发展目标与兴趣需求、身心发展特点,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活动材料。如在发展跑的基本动作阶段,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然后分析幼儿发展的特点水平,可分别为小中班幼儿提供“布老鼠”“小跑马”等材料;在发展躲闪能力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揪尾巴”“长臂手”“踩气球”“小鱼网”等材料。
3.注重层次性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位幼儿水平的基础上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选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有所提高。如教师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圈,长短不一的钓鱼竿和鱼线等。这些都体现了层次性,充分尊重了幼儿水平的差异性。
三、创设精神环境,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自选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设体现开放、自由的活动,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参与活动的准备、材料的制作、活动中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活动后材料的整理等各个环节,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1.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激发幼儿选择的自主性
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索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的亲切感,可以大大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如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积极的幼儿,教师可以考虑每天选择同一种材料,并加以引导;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犹豫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对于迟迟不肯选材料的幼儿,教师应首先了解原委,然后和他们一起熟悉各种游戏材料的玩法,进而让他们自主选择材料,参与游戏。
2.培养领袖意识,鼓励孩子成为游戏的组织者
培养幼儿做游戏的组织者,成为“领袖”,会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头饰、领袖的标志物之外,还可以提供语言、情感的支持,对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主动组织游戏的欲望。
3.让幼儿参与环境材料的准备、摆放、整理
准备材料的过程,能够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爱惜材料;摆放材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整理材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只要教师遵循《纲要》精神,把主动权交还幼儿,相信幼儿一定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受到快乐,发展能力,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一、合理划分场地,注重环境的暗示效应
合理划分场地不仅使活动井井有条,也能避免因拥挤而影响活动效果等不安全因素。场地划分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种材料的特点和玩法、使用空间可否交叉利用、是否安全等问题。
《纲要》指出:“良好的环境应起到暗示作用,并可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如以砸包区的起终点线控制远近;钓鱼、套圈的圆圈代表场地,脚印作为参加人数的标志,起到限制人数的作用,脚印对应的小方块表示做记录的标志区;赶球的不同曲度的折线用于控制赶球线路及难度;保龄球、足球队的记分表,既可以表示规则,又可以记录成绩,还能锻炼幼儿数数和统计能力。这些具有暗示性的环境设置有着十分突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1.注重安全性
教师在用易拉罐和铁丝做舞龙时,应用胶布黏合每一个易拉罐开口处和铁丝的接口处;在用废油桶做油罐车时,应用胶布黏合其开口处,以防止幼儿被划破手。在安装高跷、跑马时,教师应先检测其牢固程度,防患于未然。
2.注重结构性
现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基本动作的重点发展目标与兴趣需求、身心发展特点,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活动材料。如在发展跑的基本动作阶段,教师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然后分析幼儿发展的特点水平,可分别为小中班幼儿提供“布老鼠”“小跑马”等材料;在发展躲闪能力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揪尾巴”“长臂手”“踩气球”“小鱼网”等材料。
3.注重层次性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每位幼儿水平的基础上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选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有所提高。如教师可以提供大小不同的圈,长短不一的钓鱼竿和鱼线等。这些都体现了层次性,充分尊重了幼儿水平的差异性。
三、创设精神环境,引导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自选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设体现开放、自由的活动,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参与活动的准备、材料的制作、活动中问题的讨论与解决、活动后材料的整理等各个环节,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1.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激发幼儿选择的自主性
幼儿和教师一起探索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的亲切感,可以大大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如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积极的幼儿,教师可以考虑每天选择同一种材料,并加以引导;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犹豫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对于迟迟不肯选材料的幼儿,教师应首先了解原委,然后和他们一起熟悉各种游戏材料的玩法,进而让他们自主选择材料,参与游戏。
2.培养领袖意识,鼓励孩子成为游戏的组织者
培养幼儿做游戏的组织者,成为“领袖”,会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头饰、领袖的标志物之外,还可以提供语言、情感的支持,对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主动组织游戏的欲望。
3.让幼儿参与环境材料的准备、摆放、整理
准备材料的过程,能够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爱惜材料;摆放材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整理材料的过程,能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只要教师遵循《纲要》精神,把主动权交还幼儿,相信幼儿一定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受到快乐,发展能力,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