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写和改是写作实践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把无形的思想语言变成有形的文字语言是写出来的,对文字的去粗存精是改来完成的。对内容的修改,对词语、句子的修改,对辞格的运用,以及增删的调整,会使文章由平淡到精彩。
关键词:作文修改;内容;词语;辞格
中图分类号:G623.24
叶圣陶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写”和“改”是写作实践中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把无形的思想语言变成有形的文字语言,是“写”出来的,而对文字的去粗寸精,则是由“改”来完成的。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修改是对自己作文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改动一个字,更换一个词,甚至添加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启发写作灵感。
一、内容的修改
从内容方面说,修改涉及主体的深化,材料的增删。写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中心,也就是要有一个明确、集中、深刻的立意。文章没有好的立意,内容再具体,文字再优美,都算不上好文章。班里有位同学写他与父母的关系前后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写父母很疼爱自己,事无巨细,自己被搞的很烦,同父母大吵一架。文章写的很详细,但内容仅仅是吵架而已,而自己的心理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于是他又写了第二篇,着重写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不满。这两篇文章几乎都是纯客观的叙述和描写,没有一个鲜明的立意。我启发他说:“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矛盾的几件事来表现当今中学生渴望长大却不被家长理解的主题”。他经过一番酝酿,写出了一篇较好的习作:
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我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他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谢”;妨碍别人时道个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也为同学的进步喝彩。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遭人冷落;被人揭短……
我渴望被人尊重。我喜欢音乐,音乐使我快乐,让我忘掉烦恼,放飞心情,我的心随着音乐在空中飞翔。但是父母不允许我学习音乐,我心爱的吉他被尘封在角落里,我动听的磁带被锁在抽屉里,就连平时哼哼歌也得东张西望,父母总是板着脸丢下一句话:“学音乐耽误学习,学习不好,以后连饭也吃不上。”
我喜欢流行时尚,买衣服时我总是挑选那些颜色鲜艳、张扬个性的衣服,但父母看到总是紧锁眉头,严厉的对我说:“这件衣服太野,那件衣服太鲜艳,男孩穿着不合适。”唉!我只得把衣服放回衣架上,恋恋不舍的走开。
父母总是不顾及我的面子,爱在朋友面揭我的短,弄的我没脸见人。男女同学来我家,我们谈的正投机,突然妈妈闯了进来:“又把臭袜子放哪了?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真懒的出奇。”话没说完,我已经羞的无地自容了。
我的房间像公共场所一样,每一处都暴露在父母的眼睛下。从前我每天记日记,在日记里我敞开心扉倾诉心语。后来母亲在看我日记时被我撞了个正着,当时的愤怒与惊讶让我终生难忘。于是我把日记藏了起来,但没几天我在日记中的记号又被翻动了,自此我就不再写日记了。
现在对我来说:音乐是奢望的,衣服是失望的,生活是无望的。
我一直在想象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自己安排时间,买自己的衣服,有自己的隐私。
上面的文章在反复修改中升华了主题。可见,我们构思和修改文章时一定要着眼整体,不能总让目光停留在某些看似生动的局部和细节上。树立了全局观念,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修改文章才能有的放矢。
二、锤炼词语
从单个的词看,一旦它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就具有了特定的语义内涵、语法功能、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炼词比一般的选择同义词的要求要高,在表意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鲜明、生动。叶圣陶先生十分考究语言的,他善于细致观察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特征,并从词语中挑选出最精当的一个来进行描述,给我们留下不少炼词的佳例:(1)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这里的“掷”改成了“扔”(《多收了三五斗》)。(2)听说,若是将它种在泥里,就能够透出碧玉一般的芽来。这里“透出”改成了“钻出”(《一粒种子》)。例(1)中把“掷”改成“扔”,“扔”的东西可大可小,可轻可重,而往往是被丢弃的。这一句中同香烟屁股相配,用“扔”更妥帖、自然。例(2)用“钻出”代替“透出”,更加形象地描绘出种子发芽时那种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的神态。通过作家创作后对原作的修改范例,我们不难发现,作家们根据具体语境锤炼词语的良苦用心。
三、辞格的运用
辞格,即修辞方法。写作时,有意识的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往往能使我们妙笔生花,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中学生用的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
比喻,往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优美。譬如,有个学生写《青春的烦恼》。开头用设问:“青春是什么?是只振起翅膀学飞的小鸟?是苹果树上柔嫩的花瓣?是黑夜里闪亮的星星?”小作者把对青春的看法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运用排比能够增强语势,让人耳目一新。譬如,有同学写:
快乐就是路边的一支康乃馨。因为我不惜“重金”把它从卖花女孩手中买下来,送给了妈妈。
快乐就是乡间小道上一串串的脚印,一袭袭的花香,一声声的鸟啾,还有一条条吓得你半死的小毛毛虫。
快乐啊,有无数种定义。寻找快乐嘛,也有数不清的法子,就看你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新作文》)
你看“快乐”这个较抽象的话题就这样表现出来了。它就是用“心”写出来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用“情”描绘出的一曲曲美丽的歌。通过这些对于快乐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当你愁思百结之时,别忘了主动地去寻找快乐,懂得寻找快乐的人,人生才美丽。
拟人也是中学生常用的手法,移情于物,往往能够化静为动,引人遐思。
四、增删的调整
有些同学的语言缺乏表现力,主干赤裸,缺乏修饰成分。有些同学说话啰嗦,句子写的繁复冗长,就需要化繁为简,删去多余的枝节。有同学却写得过于简单,没有表现力。比如,有同学写:“傍晚,我打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过来说:‘咱俩挤挤。’”这只是一般的性的形容,叙述没有形象,经过修改:“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后面跑来一位同学,一下子抱住我的肩膀,说:‘咱俩挤挤’”。这样通过修饰,夜色茫茫,雨雾蒙蒙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的情态便跃然纸上。
短句结构简单,接近口语,简单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表意周密,在行文中长短句交错,可以使句子形象,错落多姿,节奏美感。
总之,文章写完后,一定要回头看,鲁迅在给叶紫的信中谈到“等到成后,搁上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换改几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让心灵说话。
关键词:作文修改;内容;词语;辞格
中图分类号:G623.24
叶圣陶说:“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写”和“改”是写作实践中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把无形的思想语言变成有形的文字语言,是“写”出来的,而对文字的去粗寸精,则是由“改”来完成的。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修改是对自己作文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改动一个字,更换一个词,甚至添加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启发写作灵感。
一、内容的修改
从内容方面说,修改涉及主体的深化,材料的增删。写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中心,也就是要有一个明确、集中、深刻的立意。文章没有好的立意,内容再具体,文字再优美,都算不上好文章。班里有位同学写他与父母的关系前后写了三篇文章,第一篇写父母很疼爱自己,事无巨细,自己被搞的很烦,同父母大吵一架。文章写的很详细,但内容仅仅是吵架而已,而自己的心理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于是他又写了第二篇,着重写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不满。这两篇文章几乎都是纯客观的叙述和描写,没有一个鲜明的立意。我启发他说:“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矛盾的几件事来表现当今中学生渴望长大却不被家长理解的主题”。他经过一番酝酿,写出了一篇较好的习作:
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我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他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说声“谢谢”;妨碍别人时道个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也为同学的进步喝彩。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遭人冷落;被人揭短……
我渴望被人尊重。我喜欢音乐,音乐使我快乐,让我忘掉烦恼,放飞心情,我的心随着音乐在空中飞翔。但是父母不允许我学习音乐,我心爱的吉他被尘封在角落里,我动听的磁带被锁在抽屉里,就连平时哼哼歌也得东张西望,父母总是板着脸丢下一句话:“学音乐耽误学习,学习不好,以后连饭也吃不上。”
我喜欢流行时尚,买衣服时我总是挑选那些颜色鲜艳、张扬个性的衣服,但父母看到总是紧锁眉头,严厉的对我说:“这件衣服太野,那件衣服太鲜艳,男孩穿着不合适。”唉!我只得把衣服放回衣架上,恋恋不舍的走开。
父母总是不顾及我的面子,爱在朋友面揭我的短,弄的我没脸见人。男女同学来我家,我们谈的正投机,突然妈妈闯了进来:“又把臭袜子放哪了?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真懒的出奇。”话没说完,我已经羞的无地自容了。
我的房间像公共场所一样,每一处都暴露在父母的眼睛下。从前我每天记日记,在日记里我敞开心扉倾诉心语。后来母亲在看我日记时被我撞了个正着,当时的愤怒与惊讶让我终生难忘。于是我把日记藏了起来,但没几天我在日记中的记号又被翻动了,自此我就不再写日记了。
现在对我来说:音乐是奢望的,衣服是失望的,生活是无望的。
我一直在想象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自己安排时间,买自己的衣服,有自己的隐私。
上面的文章在反复修改中升华了主题。可见,我们构思和修改文章时一定要着眼整体,不能总让目光停留在某些看似生动的局部和细节上。树立了全局观念,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修改文章才能有的放矢。
二、锤炼词语
从单个的词看,一旦它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就具有了特定的语义内涵、语法功能、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炼词比一般的选择同义词的要求要高,在表意准确的基础上,还要讲究鲜明、生动。叶圣陶先生十分考究语言的,他善于细致观察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特征,并从词语中挑选出最精当的一个来进行描述,给我们留下不少炼词的佳例:(1)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这里的“掷”改成了“扔”(《多收了三五斗》)。(2)听说,若是将它种在泥里,就能够透出碧玉一般的芽来。这里“透出”改成了“钻出”(《一粒种子》)。例(1)中把“掷”改成“扔”,“扔”的东西可大可小,可轻可重,而往往是被丢弃的。这一句中同香烟屁股相配,用“扔”更妥帖、自然。例(2)用“钻出”代替“透出”,更加形象地描绘出种子发芽时那种破土而出、生机勃勃的神态。通过作家创作后对原作的修改范例,我们不难发现,作家们根据具体语境锤炼词语的良苦用心。
三、辞格的运用
辞格,即修辞方法。写作时,有意识的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往往能使我们妙笔生花,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中学生用的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和排比。
比喻,往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优美。譬如,有个学生写《青春的烦恼》。开头用设问:“青春是什么?是只振起翅膀学飞的小鸟?是苹果树上柔嫩的花瓣?是黑夜里闪亮的星星?”小作者把对青春的看法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运用排比能够增强语势,让人耳目一新。譬如,有同学写:
快乐就是路边的一支康乃馨。因为我不惜“重金”把它从卖花女孩手中买下来,送给了妈妈。
快乐就是乡间小道上一串串的脚印,一袭袭的花香,一声声的鸟啾,还有一条条吓得你半死的小毛毛虫。
快乐啊,有无数种定义。寻找快乐嘛,也有数不清的法子,就看你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新作文》)
你看“快乐”这个较抽象的话题就这样表现出来了。它就是用“心”写出来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用“情”描绘出的一曲曲美丽的歌。通过这些对于快乐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当你愁思百结之时,别忘了主动地去寻找快乐,懂得寻找快乐的人,人生才美丽。
拟人也是中学生常用的手法,移情于物,往往能够化静为动,引人遐思。
四、增删的调整
有些同学的语言缺乏表现力,主干赤裸,缺乏修饰成分。有些同学说话啰嗦,句子写的繁复冗长,就需要化繁为简,删去多余的枝节。有同学却写得过于简单,没有表现力。比如,有同学写:“傍晚,我打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过来说:‘咱俩挤挤。’”这只是一般的性的形容,叙述没有形象,经过修改:“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后面跑来一位同学,一下子抱住我的肩膀,说:‘咱俩挤挤’”。这样通过修饰,夜色茫茫,雨雾蒙蒙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的情态便跃然纸上。
短句结构简单,接近口语,简单明快。长句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表意周密,在行文中长短句交错,可以使句子形象,错落多姿,节奏美感。
总之,文章写完后,一定要回头看,鲁迅在给叶紫的信中谈到“等到成后,搁上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换改几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让心灵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