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通过对新教材的不断学习和使用,我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就是说,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我们认真实施新课程只会使教学质量提高,而不是下降。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真的得到转变,现在,新人教实验教材的容量都比原来加大了,这些主要表现在:老教材相当一部分的内容,现在也出现在新教材中,老师就得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不仅使学生学完规定的教材,而且自己也要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有意识地利用和开发合理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实施办法,提高质量
1.钻研教材,尝试教法
新课程理念相当经典,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教学质量方面也不能放松,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得努力钻研教材,而且还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要增强教学研究意识,要经常教学中反思教学,反思中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否则,就会出现“教而不研则浅”的后果;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理想课堂,提高课堂效益。课堂导入有情境,知识展开有“亮点”,课堂终结有回味。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出现一些困惑,如实施新课程是不是多让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形式越丰富是不是就能让学生越能学到知识、考试就能考好?课堂上是不是老师问得越多,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得就越充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这些困惑需要我们用热情和耐心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课程改革的实践会不断地积累我们的经验,不断地增长我们的认识,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多元评价,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更新,自身角色是否转变,最直接地反映在教师的口头评价上。教师良好的课堂口头评价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人文素养的积淀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导”者,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自身人格和个性化。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接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评价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3.转换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授型为主转变到探究型为主,创设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适时适度的表扬,能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平时作业中努力捕捉学生答题时的“闪光点”,诸如技巧、创新、见解独特之处并给予及时鼓励,写上几句鼓舞人心的评语,这样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多给学生发言、质疑、提问、辩解、争执、探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假设和思维层次。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为此,要从“备、讲、批、辅、考、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备课方面,加强教材钻研的深度,掌握教材特点、重点、疑点。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不断提高备课质量。上课方面,要求教师巧设导言、精心设问,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训练精当,抓好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技能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在辅导上,教师应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注热情与耐心,多给予关爱。帮助学生找出缺陷与不足,分析形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情况、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检查,并进行督促和帮助。在考试上,强调“淡化期末,重在平时”的评论原则,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对于每次考试的情况,作出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地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提高,使学生感到考试确确实实是服务于教学,是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总之,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以上的要求,还要注意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掌握知识的能力,搞好课堂预设与师生共同生成的等多方面的关系,循序渐进,从玩乐中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实施办法,提高质量
1.钻研教材,尝试教法
新课程理念相当经典,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教学质量方面也不能放松,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得努力钻研教材,而且还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要增强教学研究意识,要经常教学中反思教学,反思中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否则,就会出现“教而不研则浅”的后果;要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理想课堂,提高课堂效益。课堂导入有情境,知识展开有“亮点”,课堂终结有回味。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出现一些困惑,如实施新课程是不是多让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形式越丰富是不是就能让学生越能学到知识、考试就能考好?课堂上是不是老师问得越多,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得就越充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评价?这些困惑需要我们用热情和耐心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课程改革的实践会不断地积累我们的经验,不断地增长我们的认识,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多元评价,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而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更新,自身角色是否转变,最直接地反映在教师的口头评价上。教师良好的课堂口头评价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于人文素养的积淀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导”者,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自身人格和个性化。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接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此时,教师就应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作好评价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和评价语言,如指导学生如何多角度地去看待评价的问题,如何利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3.转换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由传授型为主转变到探究型为主,创设培养创造思维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适时适度的表扬,能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在平时作业中努力捕捉学生答题时的“闪光点”,诸如技巧、创新、见解独特之处并给予及时鼓励,写上几句鼓舞人心的评语,这样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多给学生发言、质疑、提问、辩解、争执、探讨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假设和思维层次。学生、教师、教材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其决定因素是教师。为此,要从“备、讲、批、辅、考、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重点放在“备、讲、辅、考”四个环节上。备课方面,加强教材钻研的深度,掌握教材特点、重点、疑点。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不断提高备课质量。上课方面,要求教师巧设导言、精心设问,努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训练精当,抓好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技能训练点、德育渗透点。在辅导上,教师应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注热情与耐心,多给予关爱。帮助学生找出缺陷与不足,分析形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情况、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检查,并进行督促和帮助。在考试上,强调“淡化期末,重在平时”的评论原则,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对于每次考试的情况,作出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地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总结提高,使学生感到考试确确实实是服务于教学,是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总之,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以上的要求,还要注意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掌握知识的能力,搞好课堂预设与师生共同生成的等多方面的关系,循序渐进,从玩乐中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