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感,指的是学生能够快速、准确、敏感地通过文字感知其他的能力,是分析理解文字的能力。运用语感感知文字的过程不单单是理解分析文字的过程,也是透过文字深入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情感经验、学习体会等都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效果。同时,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分析、归纳整合能力以及思维逻辑、发散想象能力等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通过语感感受文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小学时期是学生各项能力养成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语感对学生后期语言能力养成来说极为重要。而语感的养成需要依靠对文章的多样化品读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培养语感是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筆者将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介绍以下几种借助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感受性,品读发现语感
发现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第一步,只有首先获得语感方面的知觉,了解语感存在的价值才能够继续深入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借助感受性品读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接触语感,建立起学生与语感之间的“链接”,为后期激发、建立、强化语感作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建立语感“链接”。比如,在《城市之肺》一课中,笔者便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并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时,笔者首先在PPT中展示了“你知道什么是‘城市之肺’吗?”“你知道的城市之肺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空气污染问题?”“你遇到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四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在阅读前进行了5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进行文章品读,并在文章中标画出与问题答案有关的内容。阅读结束后,笔者邀请几名学生进行问题答案分享,并邀请几名学生发表了文章读后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将实际生活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阅读文章,提高文章的情感共鸣,逐渐培养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细阅读习惯,进而实现语感能力的提升。在利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所提出问题的逻辑顺序性,通过渐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
二、借助反复性,品读激发语感
通过感受性品读发现语感后,教师需要借助反复性品读激发学生的语感。小学时期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自控能力差,因此一遍阅读根本无法达到明显的激发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文章内部,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语感。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笔者便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预习阅读、带领学生阅读、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以及总结回顾阅读的方式达到反复阅读的效果。首先,笔者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文章的自主预习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课后注释的重点字词在文章中进行标记;其次,笔者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统一学习,重点分析了文章中卖火柴小女孩的心理变化以及人物形象。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并按照分工朗读文章。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尽量结合故事情节调动情感变化,富有情感地完成分角色朗读,以此来加强自己与故事人物之间的心灵互动。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这种反复且多形式阅读的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使语感得到充分激发并逐渐体会到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调整教学进度,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三、借助体验性,品读建立语感
在借助一定的途径激发学生语感后,教师应当及时通过体验性品读帮助学生建立语感。所谓体验性品读,即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情感表现比较明显的文章片段供学生阅读体会。在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时,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波动,进而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促进语感建立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笔者便通过带领学生品读文章中情感表述明显的句段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感。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阅读,并提出了“留意并标画出文章中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和词语”的要求。学生阅读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意见,尽量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将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和词语补充完整。小组讨论过后,笔者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通篇学习,并对文章中描述父亲从悲痛到坚定,再到惊喜的一系列感情变化以及父亲“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坚定不移地寻找儿子踪迹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带领学生统一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来理解文章。
通过这种体验性品读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情感方面获得更明显的体验,语感的养成效果也会更佳。
四、借助拓展性,品读强化语感
教师通过课内文章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还可以借助拓展性课外品读,帮助学生强化语感建立。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拓展课外文章阅读,以此来丰富学生阅读量并提升学生语感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多种多样的阅读类型。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课或者读后感分享活动,让学生能够借助专业的学习时间和阅读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以每月两次的频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在分享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阅读感想分享。除此之外,有意愿的学生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书籍推荐。同时,笔者还在班级内建立了“课外读书角”,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课外读物放到图书角中,以供其他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种组织特定活动以及建立读书角的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同类型读物的阅读技巧,体会不同类型读物带来的心灵感受,进而养成对不同类型读物的语感。
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必须为学生拓展更多知识面,扩大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借助拓展性品读、培养强化学生语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感的必要措施。
品读过程不仅仅是感知文字、分析理解文字的过程,还是透过文字了解世界、观察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总而言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策略变得更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叶集明强学校(237431)
一、借助感受性,品读发现语感
发现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第一步,只有首先获得语感方面的知觉,了解语感存在的价值才能够继续深入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借助感受性品读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接触语感,建立起学生与语感之间的“链接”,为后期激发、建立、强化语感作铺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建立语感“链接”。比如,在《城市之肺》一课中,笔者便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并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时,笔者首先在PPT中展示了“你知道什么是‘城市之肺’吗?”“你知道的城市之肺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空气污染问题?”“你遇到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四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在阅读前进行了5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进行文章品读,并在文章中标画出与问题答案有关的内容。阅读结束后,笔者邀请几名学生进行问题答案分享,并邀请几名学生发表了文章读后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将实际生活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阅读文章,提高文章的情感共鸣,逐渐培养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细阅读习惯,进而实现语感能力的提升。在利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所提出问题的逻辑顺序性,通过渐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
二、借助反复性,品读激发语感
通过感受性品读发现语感后,教师需要借助反复性品读激发学生的语感。小学时期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自控能力差,因此一遍阅读根本无法达到明显的激发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文章内部,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语感。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笔者便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预习阅读、带领学生阅读、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以及总结回顾阅读的方式达到反复阅读的效果。首先,笔者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文章的自主预习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课后注释的重点字词在文章中进行标记;其次,笔者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统一学习,重点分析了文章中卖火柴小女孩的心理变化以及人物形象。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并按照分工朗读文章。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尽量结合故事情节调动情感变化,富有情感地完成分角色朗读,以此来加强自己与故事人物之间的心灵互动。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这种反复且多形式阅读的方法,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章,使语感得到充分激发并逐渐体会到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调整教学进度,纠正教学中的不足。
三、借助体验性,品读建立语感
在借助一定的途径激发学生语感后,教师应当及时通过体验性品读帮助学生建立语感。所谓体验性品读,即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情感表现比较明显的文章片段供学生阅读体会。在阅读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时,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波动,进而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促进语感建立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笔者便通过带领学生品读文章中情感表述明显的句段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感。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阅读,并提出了“留意并标画出文章中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和词语”的要求。学生阅读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意见,尽量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将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和词语补充完整。小组讨论过后,笔者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了通篇学习,并对文章中描述父亲从悲痛到坚定,再到惊喜的一系列感情变化以及父亲“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坚定不移地寻找儿子踪迹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在带领学生统一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来理解文章。
通过这种体验性品读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情感方面获得更明显的体验,语感的养成效果也会更佳。
四、借助拓展性,品读强化语感
教师通过课内文章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还可以借助拓展性课外品读,帮助学生强化语感建立。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拓展课外文章阅读,以此来丰富学生阅读量并提升学生语感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多种多样的阅读类型。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课或者读后感分享活动,让学生能够借助专业的学习时间和阅读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以每月两次的频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在分享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阅读感想分享。除此之外,有意愿的学生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书籍推荐。同时,笔者还在班级内建立了“课外读书角”,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课外读物放到图书角中,以供其他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种组织特定活动以及建立读书角的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同类型读物的阅读技巧,体会不同类型读物带来的心灵感受,进而养成对不同类型读物的语感。
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感,教师必须为学生拓展更多知识面,扩大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借助拓展性品读、培养强化学生语感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感的必要措施。
品读过程不仅仅是感知文字、分析理解文字的过程,还是透过文字了解世界、观察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总而言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方法,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策略变得更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叶集明强学校(23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