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搭上财富列车?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布斯》记者Ricardo Geromel最近撰文认为,世界新的亿万富豪将产生在农业和清洁能源领域。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中国,可能得推后许多年。
  判断一个领域是否会产生富豪,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未来发展对其需求量会大幅增长,有足够的财富空间;二、这个空间不易被人发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就是新富豪的创富机会期。而上述的两个领域,都不能满足第一个条件。
  对于清洁的能源,很多人对它的前景深信不疑,但对这一前景何时能成为现实,却不敢妄下结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其高昂的成本,还无法形成一个持续性的国内需求。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还指出这一产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来投资,不是为了发展这一产业,而是来圈钱、圈地。”
  农业具有很长的产业链,种植、食品加工、配送以及饲料领域,都会产生一些创富的机会,但由于其附加值比较低,不会集中产生富豪。
  以上述两个标准来衡量,蕴藏着无限创新可能的互联网行业,依然可能是造富大户。 一方面,其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依然有很多的创新空间,“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可能”。另一方面,它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进入者有限,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供求平衡。
  城市化的财富前景如今是被所有人看好。其创造机会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众目睽睽下,每个人到底能分到多少蛋糕,尚需观望。另外,其涉及的主要领域房地产和服务业,前者格局已定,后者门槛不高,在公平准入的情况下,或许很容易达到供求平衡。
  金融领域或有惊喜。中国的金融产品严重不足,需求旺盛,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唯一需要破除的,是政府对民间资本的入门限制。“比如网上支付,我付钱给你,为什么非要通过银行?解决了这个准入问题,就会有很多的创富机会。”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金融领域的另一个造富的机会,来自于民间金融自由化。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民间藏富惊人,这些钱被金融管制堵在地下,一旦开闸,将会成为“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
  虽然调控未见放松的迹象,很多人还是对房地产寄予厚望。除了对调控行将结束的预期外,由城市化带来的刚需的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在泡沫中成长的产业,虽然仍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在政府的严密注视下,再创辉煌还得具备更多的条件。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战略发展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有自身特点。本文将战略导向型绩效管理体系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评价中,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
将部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应用策略汇总,表述语言教育和教学法的系列原则和理论。这些原则和理论解释说明获得第二语言知识能力的惯例和基本规则,探讨学习者个别差异现象重要
忆南县厂容惨案丁凡连堤尸积冤魂哭,匈水临空怒浪翻。可恨寇倭人性灭,塔嗟苛政虎蹄奔。今朝且喜乾坤换,明日尤欢大地暄。三万谷弘留碧血,警钟常告我儿孙u忆南县厂容惨案@丁凡...
期刊
The wavemeter can measure a wavelength of a tuned laser and an unknown laser. Due to the Doppler shift, the wavemeter operates and establishes coherent interfer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招商引资是一项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复杂而又充满竞争的系统工程。在各地优惠政策已无优势可言的同时,环评审批严格、土地指标短缺、资金周转困难,各层各级更要解放思想,加
尽管受到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影响和国内资源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但今后10年或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存在大量潜在优势和发展红利。其一,地区发展潜在红利。由于地区发展
企业各产权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企业各产权主体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过程,找出机会主义行为得以实施的原因,并提出对机会
过去五年,关于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经济报道充斥着我们的耳畔。但是随着其他一些经济体的出现这种声音逐渐减弱,孟加拉、墨西哥等国家迅速崛起并有望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随手关灯、使用节水用具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出台,其重要意义得到升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