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认识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动脑动口,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奉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能予以诱导启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探求精神?其方法枚不胜举。以下仅就“设悬”、“质疑”、“解囊”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设悬”、“质疑”、“解囊”是相辅相承、互为作用的。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质疑”、“解囊”是通过巧设悬念提出一系列疑点引发学生动脑动口,最后解下包袱。这样既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如学习《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时,学习前先给学生介绍一则消息:“我国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在巴黎唱了一支动听的歌,当时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崇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祖国人民的心声,也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那首歌的歌词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柯岩写的《周总理,您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导题把学生带进了怀念周总理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出一系列疑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寻求答案。如:1、本诗在构思上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画面的?2、此诗采用了什么写法展开情节的?这样由浅入深进行质疑,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轻松愉快又群情激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学习小说《故乡》,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写法时,为了使同学们勤于动脑,可结合同学们的思想经历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质疑:同学们,当你们攻破一道难题,写出一篇称心的文章,做出一件顺心的事情时,心情是喜悦的,这时你们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充满了美;校园的花儿随风摆动,好象在向你微笑;听到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好象在为你歌唱;路旁的垂柳随风飘拂,好象在向你招手……这一切的一切,使你沉醉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反之,当你一切都不如意时,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不顺眼,好象老天有意与你作对,就连大地也好象对你不满……同学们是否都有此感受?(同学们齐声答:有!)这说明了什么?此种表现方法是什么?同学们茅塞顿开,异口同声地回答:“衬托!”这时让同学们齐读“时候既然是深冬……”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这两段描写,然后让学生答这两段中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问题(前一段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后一段衬托了“我”的喜悦之情),由此达到情随物迁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应向学生指出作文时不要为了描写而描写,要紧扣主题,通过不同环境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同学们颔首赞许,心悦诚服。
总之,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或指明学习新知识的价值以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教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在教改大潮中阔步向前。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探求精神?其方法枚不胜举。以下仅就“设悬”、“质疑”、“解囊”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设悬”、“质疑”、“解囊”是相辅相承、互为作用的。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悬念,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质疑”、“解囊”是通过巧设悬念提出一系列疑点引发学生动脑动口,最后解下包袱。这样既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如学习《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时,学习前先给学生介绍一则消息:“我国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在巴黎唱了一支动听的歌,当时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崇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祖国人民的心声,也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那首歌的歌词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柯岩写的《周总理,您在哪里》。通过这样的导题把学生带进了怀念周总理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进而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出一系列疑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寻求答案。如:1、本诗在构思上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画面的?2、此诗采用了什么写法展开情节的?这样由浅入深进行质疑,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轻松愉快又群情激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学习小说《故乡》,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写法时,为了使同学们勤于动脑,可结合同学们的思想经历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行质疑:同学们,当你们攻破一道难题,写出一篇称心的文章,做出一件顺心的事情时,心情是喜悦的,这时你们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充满了美;校园的花儿随风摆动,好象在向你微笑;听到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好象在为你歌唱;路旁的垂柳随风飘拂,好象在向你招手……这一切的一切,使你沉醉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反之,当你一切都不如意时,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不顺眼,好象老天有意与你作对,就连大地也好象对你不满……同学们是否都有此感受?(同学们齐声答:有!)这说明了什么?此种表现方法是什么?同学们茅塞顿开,异口同声地回答:“衬托!”这时让同学们齐读“时候既然是深冬……”和“深蓝的天空中挂着……”这两段描写,然后让学生答这两段中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问题(前一段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后一段衬托了“我”的喜悦之情),由此达到情随物迁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还应向学生指出作文时不要为了描写而描写,要紧扣主题,通过不同环境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同学们颔首赞许,心悦诚服。
总之,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或指明学习新知识的价值以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教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在教改大潮中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