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中高考试卷的结构比中,写作所占的比分越来越高,甚至在有的省市,语文考试只考写作。这样,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一应俱全。学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师手中,教师要进行紧张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时间大约一星期。然而,绝大多数同学对老师的批改不大重视,或者重视了写的评语,但看不懂,致使评改流于形式,到头来,学生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固有的水平上,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教师喊累,学生厌烦,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怎样才能在作文批改方面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在作文的批阅方式上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学生自己修改
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中国也有句古话:“吟妥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这些都表述了修改的重要性。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作文,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写出好文章,这当然与每个人写作能力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改的力度不够,没有改到火候。
学生自己修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学生写好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有老师会说:刚从小学毕业跨进初中的大门,学生能力、水平都有限,如何能开展自改呢?
我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确定一名小组长,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监督检查。学生初稿完成后,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好切题的内容。因为学生从小学作文到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判断选材是否符合文题的能力。这是关键,若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
然后,要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
最后,检查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在学生自改中,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但教师应从精批细改中的主体地位脱离出来,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多给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
每次作文时我都提出要求:每位同学交到老师手中的作文必须是三次修改后的正本,还须附带交上前几次修改过的原稿件。是否修改就请小组长检查验收。
正如有人说的:“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其意思是说学生自己写了作文,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批阅方法,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讲评,努力把他们推到第一线,当主角,让学生真正成为讲评的主人。
二、学生相互修改
以往学生的作文,老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根本没有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纵有很精彩的生活见闻,也无法与同学共享,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开通各种渠道,让学生的习作展现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所以后来我又要求学生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批改。学生自改作文后,要求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我也是采取四人一组,由小组长具体负责。
互改的具体步骤同自改的步骤大致相同,即首先审题,接着看内容是否清晰合理,最后检查语病和错别字。
对相互修改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像老师一样对同学的作文必须有批语,把意见或建议点画在作文本上:写得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写得差的,差在哪里。还须当面交换意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从对方的作文中受到启发,而且也能发现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问题。学生互改作文,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我记得有人说:“修改也是一种阅读,但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好文章要先写后改,改后再写,不断地斟酌、推敲。通过互相修改,能更多地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已批改习作的能力。
在学生自改和互改中,教师干什么呢?我觉得教师要始终在学生中间,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搜集学生批改中的信息,为下一步教师讲评打下基础。
三、教师评改
过去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都是学生作完之后,由老师一人批阅,忙得不亦乐乎,既耗费老师不少精力,同时收效甚微。我在教学中采取在学生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改,这样做看起来有悖于传统教学规律,实际对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效果是很明显的。
在学生互改好作文后,教师收齐作文只需花少数时间通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若干,先让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然后再让互改的那个同学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有时还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就此次作文发表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具体指出,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差的差在哪里,特别强调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他们就能参与讲评,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应的结果,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已作文的优缺点,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从学生作文的自改、互改到教师讲评,一般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同学们不但兴趣很高,而且课堂气氛热烈。
这样发动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写作文、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批阅方式应该改革。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而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再说精批细改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虽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学生未必都愿意花大力气去看。因此,笔者以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批阅方式必须改革,将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力求实效,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和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一应俱全。学生的作文本交到教师手中,教师要进行紧张的作文批改,前后所花时间大约一星期。然而,绝大多数同学对老师的批改不大重视,或者重视了写的评语,但看不懂,致使评改流于形式,到头来,学生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固有的水平上,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教师喊累,学生厌烦,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怎样才能在作文批改方面更有效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在作文的批阅方式上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学生自己修改
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中国也有句古话:“吟妥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这些都表述了修改的重要性。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作文,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写出好文章,这当然与每个人写作能力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改的力度不够,没有改到火候。
学生自己修改的方法能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学生写好作文后,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有老师会说:刚从小学毕业跨进初中的大门,学生能力、水平都有限,如何能开展自改呢?
我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确定一名小组长,主要责任就是负责监督检查。学生初稿完成后,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切题。如不切题,找出原因,选择好切题的内容。因为学生从小学作文到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判断选材是否符合文题的能力。这是关键,若文不对题,下面的工作就没有做的必要了。
然后,要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如有不足,立即补充。
最后,检查是否有病句和错别字,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在学生自改中,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但教师应从精批细改中的主体地位脱离出来,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多给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
每次作文时我都提出要求:每位同学交到老师手中的作文必须是三次修改后的正本,还须附带交上前几次修改过的原稿件。是否修改就请小组长检查验收。
正如有人说的:“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其意思是说学生自己写了作文,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用心评改才会有所得。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批阅方法,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讲评,努力把他们推到第一线,当主角,让学生真正成为讲评的主人。
二、学生相互修改
以往学生的作文,老师是学生习作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一个读者,根本没有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纵有很精彩的生活见闻,也无法与同学共享,更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开通各种渠道,让学生的习作展现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创新意识得到呵护、培养。所以后来我又要求学生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批改。学生自改作文后,要求学生当堂互改。互改是培养学生学会改作文的好办法。我也是采取四人一组,由小组长具体负责。
互改的具体步骤同自改的步骤大致相同,即首先审题,接着看内容是否清晰合理,最后检查语病和错别字。
对相互修改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像老师一样对同学的作文必须有批语,把意见或建议点画在作文本上:写得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写得差的,差在哪里。还须当面交换意见。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从对方的作文中受到启发,而且也能发现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问题。学生互改作文,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我记得有人说:“修改也是一种阅读,但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好文章要先写后改,改后再写,不断地斟酌、推敲。通过互相修改,能更多地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已批改习作的能力。
在学生自改和互改中,教师干什么呢?我觉得教师要始终在学生中间,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注意搜集学生批改中的信息,为下一步教师讲评打下基础。
三、教师评改
过去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都是学生作完之后,由老师一人批阅,忙得不亦乐乎,既耗费老师不少精力,同时收效甚微。我在教学中采取在学生互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改,这样做看起来有悖于传统教学规律,实际对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效果是很明显的。
在学生互改好作文后,教师收齐作文只需花少数时间通览,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若干,先让作者自己朗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然后再让互改的那个同学谈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有时还让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就此次作文发表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具体指出,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差的差在哪里,特别强调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学生可以仔细分析研究批改过的作文以及批改意见,他们就能参与讲评,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论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讲评是每次作文的总结,是作文结果的反馈。讲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反应的结果,进而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已作文的优缺点,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从学生作文的自改、互改到教师讲评,一般连续进行,一气呵成。同学们不但兴趣很高,而且课堂气氛热烈。
这样发动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写作文、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批阅方式应该改革。精批细改固然有好处,而事实上教师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再说精批细改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虽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学生未必都愿意花大力气去看。因此,笔者以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批阅方式必须改革,将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力求实效,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