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通感审美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z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荷塘月色》以艺术的笔法,用通感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绿叶、荷花、清香及月色,给人以“惊异”的美。通感手法的运用,调动了人的一系列感官,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感,生发出审美愉悦的空间,给人以多重而交叉的美的意境。
  【关键词】感觉 沟通 审美
  
  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荷塘月色》之所以脍炙人口,为人所乐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不乏通感之功。先生以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展现的是荷塘月色令人“惊异”的美,作者在描绘这一幅具有“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的图画时,调动了人所有的感官,准确生动而又精炼形象地把诸种感觉相互沟通起来,全面地、主体地刻画,呈现出梦幻般的诗意。
  文中特别值得揣摩的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花与景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处,把“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的“歌声”,这就把嗅觉形象当成了听觉形象;用“梦”喻月色下的“叶子和花”,就把视觉形象转移为所有的感觉形象;将“月色”比为“奏着的名曲”,这就把视觉形象比成了听觉。运用不同范畴的事物打比方,主体与喻体必须有较明显的相似点;上面的比喻却超出了这个范围,那么应如何去感知体会呢?
  其实,这就是通感的艺术魅力。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这种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就是所谓的通感。一般认为通感可分为形容和比喻,前者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木兰花》),后者如前文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不管怎样去界定它的类别,究其结果,不外乎是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增强文章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生发出耐人寻味的意韵。
  从读者的期待视野来看,我们知道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接受屏幕”,要求外界客观的物象进入主体要以主观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通过这个“屏幕”作窗口而摄入。由于读者的能力、经历、情感需要等均各不一样,作品的意义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指数,因此产生和形成的期待视野也不相同。通感正是这样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它的魅力,也就呈现出斑斓烂漫的审美愉悦空间。
  通感最简单的表现形态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沟通交融,或叫感觉转移,它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联觉”;这种联觉就是前文所指的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有人认为嗅、味、触觉不能作为高级审美感官,但容易诱发人们的在实用观念和占有欲望支配下的实践性反应或行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从中得到的只是生理上的快感。但视、听觉在感受客观对象时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视觉感受具有空间性,容易引起真切的形象感,往往间接地唤起美感;听觉感受则具有时间性,容易造成空灵的形象感,往往直接地唤起美感。若从不同方面诉诸审美的感官,就可以有成效地在美的世界里遨游了。
  钱钟书先生在其《通感》中曾说:“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都有了声息——‘闹’;鸟声竟熏了‘香’,风声竟染了‘绿’;白云‘学’流水声,绿荫‘生’寂静感;月色与风共‘香’,月光有籁可‘听’,燕语和‘剪’一样‘明利’,鸟语如‘丸’可以抛落;五官的感觉简直是有无相通,彼此相生。”
  这段话,是对通感现象作了高度概括,说明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联系,彼此合作,形成审美空间。
  在“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中,诗人以“湿”字来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破云而去,故“湿”。这里从耳闻之钟声的听觉感觉,联觉到触觉所感的冷暖,把触觉与听觉交互沟通,造成一种厚重感,耐人回味。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中,雾带香气,沾湿云鬟;月光凄清,玉臂生寒。诗人以“香”饰“雾”,给人以嗅觉上的视觉感受,又以“青”来现“寒”,给人以触觉上的视觉感受。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的形象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人以一个审美的想象空间。在“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诗人把“雪花”与“春风”相联,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这里,不仅有“风”的吹拂,更有“风”吹拂的“片片”落红的情状,使诗的意境有了层次感,给人的是丰富的立体审美。在“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中,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里,由单一的听觉(琴声)而知晓多重志趣的所在(高山与流水),有起伏,见深浅;视听互通中给人以多重的交叉审美。
  《荷塘月色》中之所以这样比,正是诉诸不同感官的沟通联觉。试想,荷花的清香在微风中散发,一缕缕的,远处的歌声在微风中传播,一阵阵的,时断时续,似有若无,这正是“荷香”与“歌声”的近似点,嗅听联觉。看那月色中的叶子和花,在月色,水气的交织映衬下,呈现出一片安谧、恬静的若隐若现、柔和朦胧的美态;人的梦,若断若续,时明时暗,再罩以轻纱,就烘托出隐隐约约朦胧柔和之美,这样叶子与花在“青雾”之中,就有如笼着轻纱的梦;作者就这样把视觉效应移换为所有的感觉审美,使文章有着梦幻般的诗意。再看那月色,“光”与“影”的不同层次的朦胧之美,与正在奏响着的不同音阶音位和谐之美相融合;月色的或明或暗,或浓或淡,小提琴奏出的名曲,因节奏旋律的变化,也或高或低,或急或缓。二者就这样视听联觉了,给人以立体的审美。这样,我们用整个身心去细细品味,就能咀嚼出美的意境来,也正是这样,我们对《荷塘月色》就会百读不厌、百看不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的,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如何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呢?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     在活动实施过
期刊
新一轮课改新潮涌动,教师不再走满堂灌的老路,也不能偏至“讲风太盛”的倾向,还不能使学生的课堂活动太少。看来教师也得转变角色——把“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与学生朋友式地、平等地共同质疑解惑。  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活”起来。然而,老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与“主体”能否两全,引导与牵拉哪个更佳?  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面对课改曾有过一些困惑: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作用如何发挥?②课外
期刊
有则伊索寓言:一天,一位农夫牵着一头驴子走到了悬崖边,农夫怕驴子跌下去,用绳子牵着它靠里边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牵它就越向外挣扎,最后跌下了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  有人会说:为什么只用“绳索”牵,而不用“青草”唤呢?  这则寓言,寓意深刻,绳索可作多种阐释,今天,我想借此来谈谈班主任工作。所谓“绳索”可解释为班规班纪,校规校纪;所谓“青草”也许是一个表情,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关爱……是班主
期刊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抓好。  班级文化建设从新生入学一开始便要开始抓,这是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受到不同文化氛围的影响。由于学生具有不同思想、心理、性格、兴趣、爱好,因此对文化的追求与态度都有所不同。另外学生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消费水平。凡此种种,在班级学生之间必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这些影响和作用,
期刊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内容要求,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和建设班级集体,做好学生转化工作。在形成良好班风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身教”,而且还要注重“言教”,即讲究语言艺术,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交谈、疏导、引导,教育者应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
期刊
每天早晨到校门口,我们做老师的总能受到这样的优待:几位值日生站在校门两侧敬礼迎接:“老师早!”我们也总是情不自禁地回以点头微笑,有时也不忘回一句:“同学早!”这是我们教师每天的第一堂课。  一天,我刚跨进校门,就被一位家长叫住,我忙于听家长跟我讲话,忽略了校门口这几个孩子的灿烂笑容,疏忽了对孩子的回应。忽然听见背后有个声音:“连老师都这么没礼貌,我又为什么向他们问好?”我的心猛地颤动了一下,这是我
期刊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尤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探究”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识。因此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即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是否认真学习、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一把标尺。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自主探究在情境创设中启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情
期刊
班级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而班主任则是抓好班级工作的关键。结合我们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关爱、尊重学生,健全学生人格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爱自己的学生不应以其学业成绩优劣、思想表现好坏及家长的权势为标准,而要一视同仁、公正无私。对待优生要严格要求;对待后进生不能降低要求、放任自流。特别是面对文化
期刊
【摘要】鲁迅在小说《药》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华老栓在一个凌晨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到刑场买回了革命青年夏瑜的血,回到家里制成人血馒头,用来治疗其小儿子华小栓的痨病。但他的儿子在吃了“药”之后并没有活下来。贫穷的华老栓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血来救自己的孩子,反而要花大价钱去买一个革命者的血?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文章主题的需要;二、祭奠亡灵的思想;三、生命的一种轮回。  【关键词】血 主题 祭奠 轮回   
期刊
现代社会中,能力投资是有效的投资,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能力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就精辟地说明创造力培养是当今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在全球格局中占重要地位的迫切需要。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和基础,担负母语教学又是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