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电下乡”政策全面实施的2月,陈清泉到镇上花了1300元买了台冰箱。这位在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偏僻村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汉,准备把它送给乔迁新居的女儿。“我这把老骨头用什么冰箱。”陈清泉说,“他们年轻人时兴这个,再说不正好有13%的补贴么?”
日益重视农村消费市场
2009年1月,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这也是中国学者们的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对于未来而言,扩大内需的大头在农村。”
中国东西部农村之间差距较大,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中西部农村发展水平低,消费需求偏弱。郑风田表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更多指的是中西部农村”。中国从2009年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政策从12个省(区、市)全面推广到全国,在现有补贴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的基础上,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由各地根据需要自主从中选择两个品种。根据这一政策,农民购买补贴范围内的家电品种,将享受额度13%的政府补贴。
在家电下乡政策向全国铺开的当前,社会纷纷将注意力聚焦于农民,关注哪些农民购买哪些家电。“对农民来说,购买大件家电一般在婚嫁、迁居新房时才会考虑,这是农村的消费习惯。”郑风田说。
正是乔迁新房这一因素,促成陈清泉决定购买享受补贴的冰箱。而同村正在建房的陈亚东,也将购买新家电提上了2009年的日程。
当前农民的消费需求
“在家电下乡的品种中,农民最需要摩托车和手机。农村远离城镇,交通工具必须有,现在比较常用的便是摩托车。”郑风田说,“手机对于外出的农民工来说,逐渐成为必需品,他们要时常与老乡沟通务工信息。”
郑风田认为,洗衣机、空调、电脑目前在广大中西部农村需求量极少。彩电基本上家家有,频繁更换在农村不太现实。而冰箱、餐灶炉具甚至微波炉等将逐渐成为年轻家庭的需求。在陈清泉所在的赣东地区,冰箱已然成为女孩子的嫁妆之一。
在大部分农村,很多需求因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而无法得到满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2月中旬的一次报告中指出,农村消费市场,受到基础设施的阻碍,比如农村有洗卫设备的消费需求,且比冰箱需求更大,但缺乏相关的管道设施。
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新寨村,冰箱已相当普遍,但凡建起2-3层小洋楼的中青年家庭一般都将冰箱列为必用家电。该村村民幸小娟说:“单纯从消费能力来说,大家都有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等的需要,但是缺乏下水管道,不能每家每户都将废水排到家门口,冬天会结冰的。”
为了下一代能更好地接受信息化教育,许多外出农民工正考虑为上中学的孩子购买电脑。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邵敏清,春节回家前计划给在城里上中学的儿子买台电脑,“学校开设了电脑课,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他从报纸上看中学生用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的学生用国产笔记本电脑,打算今年底再买,“年底会再便宜点”。在新寨村,也有少数中学生家庭购买了电脑。“村里还有网吧呢。”幸小娟说。
一批外出打工多年或者在外当个体户的农民在中小城市购买了商品房。“事实上,这批人虽然还是农民的身份,但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算是农民了。”郑风田说。
在这些消费需求面前,“家电下乡”能取得多大效果,郑风田表达了他的担忧:“农民会用脚作出选择。如果扣除补贴后的价格还比市场上同类家电更贵,农民还是会选择去买可替代的同类家电。”他认为短期内要激发农民消费的更好办法是发消费券,“暂时不买的农民转让消费券,然后几家凑起来买。而不是说谁买就补谁,这样才有普惠性。”
让农民能消费敢消费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最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郑风田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是关键,“很多基础建设能用劳动力代替的就用劳动力,而减少进口大型机械设备。招标的时候,看谁提供就业岗位多的,招用谁的。以工代赈,尽量多提供就业岗位。”
从长期来看,郑风田认为缩小两个新“剪刀差”是极其必要的: “种粮收入与打工收入差距大,种植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差距大。种粮收入应该与打工收入差不多,直接补贴粮价,谁卖粮就补贴谁,这样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收入,也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不会引起通胀。”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中国农村消费市场不振归之于农民储蓄高。郑风田认为农民之所以储蓄高不敢消费,有几大考虑:一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种粮收入不稳定,打工收入也不稳定;二是要为孩子上学、建房子、结婚嫁娶而储蓄;三是要为养老、看病储蓄。“目前农民消费低,除了几件大事,剩下就是改善一下日常生活水平。”郑风田说,“如果能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定能释放大量潜在消费力。”
在郑风田看来,农村金融信贷市场缺乏也阻碍了农民消费,目前农村只有小额生产贷款,而缺乏消费信贷,“城里可以贷款买房,农村无法贷款建房”。他认为,挖掘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还是一个长期过程。
日益重视农村消费市场
2009年1月,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这也是中国学者们的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对于未来而言,扩大内需的大头在农村。”
中国东西部农村之间差距较大,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中西部农村发展水平低,消费需求偏弱。郑风田表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更多指的是中西部农村”。中国从2009年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政策从12个省(区、市)全面推广到全国,在现有补贴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的基础上,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由各地根据需要自主从中选择两个品种。根据这一政策,农民购买补贴范围内的家电品种,将享受额度13%的政府补贴。
在家电下乡政策向全国铺开的当前,社会纷纷将注意力聚焦于农民,关注哪些农民购买哪些家电。“对农民来说,购买大件家电一般在婚嫁、迁居新房时才会考虑,这是农村的消费习惯。”郑风田说。
正是乔迁新房这一因素,促成陈清泉决定购买享受补贴的冰箱。而同村正在建房的陈亚东,也将购买新家电提上了2009年的日程。
当前农民的消费需求
“在家电下乡的品种中,农民最需要摩托车和手机。农村远离城镇,交通工具必须有,现在比较常用的便是摩托车。”郑风田说,“手机对于外出的农民工来说,逐渐成为必需品,他们要时常与老乡沟通务工信息。”
郑风田认为,洗衣机、空调、电脑目前在广大中西部农村需求量极少。彩电基本上家家有,频繁更换在农村不太现实。而冰箱、餐灶炉具甚至微波炉等将逐渐成为年轻家庭的需求。在陈清泉所在的赣东地区,冰箱已然成为女孩子的嫁妆之一。
在大部分农村,很多需求因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而无法得到满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2月中旬的一次报告中指出,农村消费市场,受到基础设施的阻碍,比如农村有洗卫设备的消费需求,且比冰箱需求更大,但缺乏相关的管道设施。
在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新寨村,冰箱已相当普遍,但凡建起2-3层小洋楼的中青年家庭一般都将冰箱列为必用家电。该村村民幸小娟说:“单纯从消费能力来说,大家都有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等的需要,但是缺乏下水管道,不能每家每户都将废水排到家门口,冬天会结冰的。”
为了下一代能更好地接受信息化教育,许多外出农民工正考虑为上中学的孩子购买电脑。在北京做小买卖的邵敏清,春节回家前计划给在城里上中学的儿子买台电脑,“学校开设了电脑课,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后来他从报纸上看中学生用的价格在2500元左右的学生用国产笔记本电脑,打算今年底再买,“年底会再便宜点”。在新寨村,也有少数中学生家庭购买了电脑。“村里还有网吧呢。”幸小娟说。
一批外出打工多年或者在外当个体户的农民在中小城市购买了商品房。“事实上,这批人虽然还是农民的身份,但严格地说已经不能算是农民了。”郑风田说。
在这些消费需求面前,“家电下乡”能取得多大效果,郑风田表达了他的担忧:“农民会用脚作出选择。如果扣除补贴后的价格还比市场上同类家电更贵,农民还是会选择去买可替代的同类家电。”他认为短期内要激发农民消费的更好办法是发消费券,“暂时不买的农民转让消费券,然后几家凑起来买。而不是说谁买就补谁,这样才有普惠性。”
让农民能消费敢消费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最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郑风田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是关键,“很多基础建设能用劳动力代替的就用劳动力,而减少进口大型机械设备。招标的时候,看谁提供就业岗位多的,招用谁的。以工代赈,尽量多提供就业岗位。”
从长期来看,郑风田认为缩小两个新“剪刀差”是极其必要的: “种粮收入与打工收入差距大,种植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差距大。种粮收入应该与打工收入差不多,直接补贴粮价,谁卖粮就补贴谁,这样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收入,也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也不会引起通胀。”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中国农村消费市场不振归之于农民储蓄高。郑风田认为农民之所以储蓄高不敢消费,有几大考虑:一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种粮收入不稳定,打工收入也不稳定;二是要为孩子上学、建房子、结婚嫁娶而储蓄;三是要为养老、看病储蓄。“目前农民消费低,除了几件大事,剩下就是改善一下日常生活水平。”郑风田说,“如果能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定能释放大量潜在消费力。”
在郑风田看来,农村金融信贷市场缺乏也阻碍了农民消费,目前农村只有小额生产贷款,而缺乏消费信贷,“城里可以贷款买房,农村无法贷款建房”。他认为,挖掘农村消费市场,让农民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还是一个长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