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家长可能深有同感,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入学初期会出现心理紧张、学习困难、疲惫等现象。这些孩子初入学时的不适应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制力和生活能力差,责任感和坚持性不足等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大多数家长将孩子的入学准备看成是一种提前的知识准备,或是学前后期的突击教育和强化训练造成的。
可以说,家长们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幼小衔接”在教育实践中面临诸多障碍和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是一个整体,而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否成功,关系着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到小学是信息环境的转换过程
为什么呢?这里首先要了解信息环境转换过程这个关键词。
人类从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到使用整个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客观信息环境一共要经历三次非常重要的环境转换,即:
第一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放肆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
第二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
第三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选择环境”。
由此,载体培育的观点认为,“幼小衔接”正是孩子要从幼儿园这个“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小学的“约束环境”中去的过程。
“幼小衔接”,科学培育极为重要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这个过程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父母对“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是这种重视更多的是围绕知识、技能方面而展开,往往忽略了孩子在这个“信息环境转换”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环境转换会造成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熟悉性信息的改变。由于原有熟悉环境下的逻辑思维的存在,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甚至相对严重的逻辑思维编织上的不适应,其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在这种“陌生感”和“紧张感”的作用下,孩子又会自觉形成对转换的客观生存信息环境的“逃避感”、“拒绝感”和“放弃感”等逻辑思维表现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压力”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和左右“逻辑思维”的习惯性和目的性,从而导致逻辑思维的编织出现障碍和困难,而这种障碍和困难所形成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就是我们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
作为成年人,对客观信息环境转换在逻辑思维适应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心理的承受能力,比孩子要强大得多,即便如此,成年人也同样会存在环境转换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例如,我们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最先的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做事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现象。
既然成年人在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那么,对孩子而言,从幼儿园走向小学也就是从客观信息“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信息“约束环境”的这个环境转换过程,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相当大的,更是一些父母所无法想象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于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的初中期,因而对于孩子而言,其逻辑思维对转换后的客观信息环境,在编织的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方面都会和成年人有着无法比拟的差距,所以他们对于这种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给逻辑思维造成的压力,是需要父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正确合理的培育方法进行引导,才可以逐步减弱的。
因此,在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过程中,父母正确、合理的培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为孩子做好物质准备的同时,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做好精神准备,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意识、自理能力是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们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正确地引导,这样才能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顾宏翔 搜狐网母婴专家顾问团成员)
责编 林楠
可以说,家长们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得“幼小衔接”在教育实践中面临诸多障碍和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是一个整体,而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否成功,关系着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到小学是信息环境的转换过程
为什么呢?这里首先要了解信息环境转换过程这个关键词。
人类从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到使用整个过程中,其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客观信息环境一共要经历三次非常重要的环境转换,即:
第一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放肆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
第二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
第三次,从客观生存信息的“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生存信息的“选择环境”。
由此,载体培育的观点认为,“幼小衔接”正是孩子要从幼儿园这个“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小学的“约束环境”中去的过程。
“幼小衔接”,科学培育极为重要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这个过程,正好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所以不难看出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这个过程的转换是孩子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如此,针对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这个过程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培育,无疑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素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父母对“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是这种重视更多的是围绕知识、技能方面而展开,往往忽略了孩子在这个“信息环境转换”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环境转换会造成客观生存信息环境中熟悉性信息的改变。由于原有熟悉环境下的逻辑思维的存在,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甚至相对严重的逻辑思维编织上的不适应,其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在这种“陌生感”和“紧张感”的作用下,孩子又会自觉形成对转换的客观生存信息环境的“逃避感”、“拒绝感”和“放弃感”等逻辑思维表现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压力”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和左右“逻辑思维”的习惯性和目的性,从而导致逻辑思维的编织出现障碍和困难,而这种障碍和困难所形成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现象就是我们普遍意义上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
作为成年人,对客观信息环境转换在逻辑思维适应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心理的承受能力,比孩子要强大得多,即便如此,成年人也同样会存在环境转换所导致的心理压力。例如,我们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最先的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做事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很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现象。
既然成年人在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压力,那么,对孩子而言,从幼儿园走向小学也就是从客观信息“相对约束环境”转换到客观信息“约束环境”的这个环境转换过程,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相当大的,更是一些父母所无法想象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处于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的初中期,因而对于孩子而言,其逻辑思维对转换后的客观信息环境,在编织的适应时间和适应能力方面都会和成年人有着无法比拟的差距,所以他们对于这种客观信息环境转换给逻辑思维造成的压力,是需要父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正确合理的培育方法进行引导,才可以逐步减弱的。
因此,在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过程中,父母正确、合理的培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为孩子做好物质准备的同时,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做好精神准备,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意识、自理能力是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们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正确地引导,这样才能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顾宏翔 搜狐网母婴专家顾问团成员)
责编 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