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及点评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读——创设情境
  
  师:关于童话大师安徒生,同学们了解多少?请聪明的你们检索头脑中的知识库,将你们所存储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下。
  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
  生:他出生在一个鞋匠家庭,生活穷苦,经过自己不懈的奋斗成为著名童话作家。
  师:同学们的资料掌握得很全面。的确,在安徒生的祖国丹麦流传着一句话:有人可能不知道丹麦的国王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安徒生是谁。这些足以让我们见识这位童话大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安徒生经典作品之一——《皇帝的新装》,一同去感受安徒生笔下那个新奇、纯粹的童话世界。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快速圈点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手中工具书和文中注解疏通字词。
  
  2、思考:在这篇童话中,作者安排了哪些人物相继登场?谁是文中的中心人物?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生开始自读,用笔在书中认真圈点,师指导学生识记“滑稽”“骇人听闻”等词语。)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
  生:这篇童话中有皇帝、骗子、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内臣、小孩和老百姓。皇帝是中心人物。
  生:我觉得这个皇帝非常愚蠢和虚伪。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他明明没看见什么美丽的布料,却说“美极了”“十分满意”。还听信了骗子和大臣们的话,光着身子上街游行。
  生:我认为这还是个非常昏庸、奢侈的皇帝。他所有的钱都用在漂亮衣服上了,不关心军队,不关心国家。
  师:不错,有理有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皇帝的不称职,这个皇帝啊还有个怪异之处——
  生:他特别喜欢漂亮衣服。
  师:喜欢到什么程度?
  生: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师:是啊,简直就是爱衣成癖。为什么文章开篇就要给我们交代皇帝的这一怪癖呢?
  生:这是为后文作铺垫,皇帝特别喜欢新衣服,所以才听信骗子的话,上了骗子的当,穿上骗子说的“人间最美丽布料织成的衣服”去游行。
  师:骗子也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这一癖好,抛出诱饵,准备请君入瓮呢。
  
  三、精读——品味语言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解读还真挺细致的,文中的这位堂堂的一国之君,居然赤身裸体地去参加游行大典。这并非他的精神出现了异常,而是因为他掉入了一个骗局,这个骗局就像一个大网。是哪些人参与了这张大网的编织呢?
  生:有两个骗子、大臣们、老百姓,还有皇帝。
  师:这简直就是一张天罗地网啊,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被网罗了进来。在这里人人都说着假话,欺骗着自己,也欺骗着他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生:自欺欺人。
  师:这是一个多么虚伪可怕的社会呀,直到一个人物的出现才揭穿了这个骗局,撕开了这张大网。他是谁?是怎样揭穿骗局的?
  生:是一个小孩子,他当众说出了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
  师:一个连小孩都能一眼看穿的骗局,高明吗?(生笑并摇头。)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高明的骗局偏偏就得逞了。其实,在小孩说出真相之前,有几个人物都有机会来揭露真相,终结骗局的。请同学们找出这几个^物,并画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读一读。
  (生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在小组交流,师巡视并参与小组讨论。)
  师:我们按出场顺序来介绍这几个人物。第一个出场的是谁?
  生:是老大臣。
  师:为何老大臣会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
  生:是皇帝派他去的,因为皇帝认为他诚实、理智、称职。
  师:皇帝为何不自己先去一探究竟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生有些出乎意料,若有所思。)
  生:文中说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种布,心里确实感到不大自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师:为什么皇帝心里不大自然?是什么让他如此不安?
  生:他害怕自己看不见布料,那他就会被别人发现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了。
  师:相信皇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很清楚的,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是很心虚的,所以先派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看,希望从他最信任的大臣那儿获得最可靠的信息。那么老大臣来到骗子住处看到了什么?
  生:只看见骗子们在空织布机上忙碌,什么布料也没看见。
  师:是老大臣老眼昏花看得不够仔细吗?
  (生纷纷摇头否定。)
  师:他是怎样看的?
  生:“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眼睛越睁越大”。
  师:此时老大臣是怎样想的?找出描写老大臣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明确“慌乱害怕”等语气。)
  师:老大臣为什么这样惊慌害怕?
  生:因为老大臣没看见布料,所以害怕别人知道,说他愚蠢和不称职。
  师:真是不可思议,老大臣怎么会产生这么荒诞的想法?
  生:是骗子说的,他们缝出来的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没有谁会愿意承认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甚至还会极力掩饰自己的短处,骗子正是抓住了这一人性的弱点。这句话就像一张强力胶,紧紧地贴在人们的嘴巴上,让人们不能说也不敢说。这诚实的老大臣说实话了吗?
  (生摇头。)
  师:他是怎样说的?
  (学生齐读老大臣的话,经老师辅以丰富动作和表情的范读,明确“夸张”“肯定”语气后,生起立再读,辅以肢体语言,语气表现更为充分。)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刻画,老大臣的形象更鲜活了。老大臣明明什么都没看见,为什么还要这么夸张地肯定和赞美这匹布?
  生:他想掩饰自己没看见布料的事实。
  生:他也在掩饰自己害怕惊慌的心理。
  师:是的,他所想所说是完全不一致的,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一做法,是——
  生:口是心非。
  师:这位老大臣完全有机会来揭穿骗局,做一个真正诚实、称职的老大臣,可他口是心非,没有说出真相。原因何在?
  生:害怕别人发现他的愚蠢和不称职。
  生:还有可能会被皇帝撤职。
  师:这还是一个值得皇帝信任的大臣吗?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
  生:他是个虚伪、自私的人,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
  师:第二个出场的人物是谁?
  生:是另一位诚实的官员。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官员动作、心理、语言的句子o
  (学生们迅速勾画出相关语句。)
  师:这位官员看见布料了吗?
  (生否定。)
  师:他又是怎样看的?
  生:是看了又看。
  师:哦,他也看得很仔细呢。他是怎样想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诚实的官员心理活动和语言的语句。
  (生齐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教师指导评议,明确“自我怀疑”的语气。)
  (生齐读描写语言的语句。)
  师:看来,这位官员同样是口是心非,同样是虚伪自私,怕丢了乌纱帽。我们在读“是的,那真是太美了”时能像朗读老大 臣的语言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样夸张吗?
  (生笑着摇头。)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沉默,不知怎样回答。)
  (师对比范读两个句子,给予提示点拨,生若有所悟。)
  生:我觉得应该更稳重一些。
  师: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生:因为第二位官员是对皇帝说明情况的,所以要更有分寸一些。而老大臣是对骗子说的,要夸张地掩盖事实。
  师:同学们很有领悟力,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方式、语气自然要有所不同。我们再来尝试着读一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
  (生齐读,语气处理更准确了。)
  师:第三位出场的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是——
  生:皇帝。
  师:同样找到描写人物的语句读一读。
  (生朗读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语句,师生评议,明确“吃惊”“怀疑”的语气。)
  (生朗读描写语言的语句,教师提示皇帝的“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与老大臣的“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的区别。)
  师:皇帝对布料的评价应该是怎样的口吻?
  生:应该很肯定。
  生:要表现出皇帝的威仪来。
  师:很有见地啊!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当然要表现得更加慎重。皇帝也不例外地口是心非了,同样虚伪、自私,只不过他害怕失去的是什么呢?
  生:皇帝害怕失去皇位。
  师:这三个人物本来是可以成为这场骗局的终结者的,而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反倒为骗子推波助澜,导致皇帝遭到奇耻大辱。作者为什么不安排让他们来揭穿这骗局呢?
  生:如果在这里就说出了真相,那骗子的骗局就进行不下去了,文章的情节也发展不下去了。
  师:如果说皇帝、大臣们不说真话是害怕失去皇位、官位,那老百姓有顾虑吗?
  生:有顾虑,他们怕别人认为自己愚蠢。
  生:老百姓还害怕在游行现场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会让皇帝没面子,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也不敢说真话。
  师:最终这个真相在一个小孩的口中得以揭示。在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社会里为什么这个小孩能够说真话呢?
  生:因为小孩很单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天真无邪。
  师:因为小孩没有世俗的纷扰,所以他的话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那张大网,也撕下了贴在人们嘴上的强力胶,人们开始说真话了。自此,社会才从自欺欺人的怪圈中回归正常的秩序,才让人感到了真实和希望。
  师:作者借由小孩之口来揭示真相,是想要表达什么?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是个骗局,告诉我们真相吗?
  生:作者是希望我们都能像小孩一样说真话,做真诚的人,拥有一颗纯真的心。
  生:希望我们能建立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师:在这篇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高明的骗局,却让王公大臣像一群跳梁小丑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但凡这群人中有一个人敢于说出真相,骗子都不会得逞。在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有一些感悟和启示呢?
  生:我们要敢于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人。
  生:我们要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哪怕要付出一切。
  
  四、实践——提高能力
  
  师:同学们的这份决心与真诚让老师很感动。可是,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也许要付出很多。前不久新闻媒体热议的焦点人物方舟子,是一个科普作家,更是一个打假卫士,不过他打击的不是假冒伪劣商品,而是专家教授们的学术造假。后来他遭到了歹徒报复性的袭击,被打成重伤。网络上对方舟子事件的评论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方舟子的付出是值得的,有人认为是不值得的。你的观点如何呢?
  生:我认为方舟子的付出是值得的,虽然他受伤了,可是他揭露造假的真相,能够让科学研究氛围更纯洁。
  生:他牺牲了人的利益,换取的是国家的大利益。
  生:他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师:的确,方舟子是我们这个社会学术良心的代表。有方舟子这样的人存在,社会的污浊才可能肃清。如果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你勇敢地说出真相,你会是方舟子,会是童话中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吗?
  (生情绪振奋表示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着一颗真诚的心。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是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同学们的感触很深,一篇童话我们读出了与幼时不一样的内容,你们一定是有收获的。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续写练习:请以“游行大典结束之后”为题,发挥想象,从皇帝、大臣、老百姓的角度对童话进行续写。要求:1、充分发挥想象。2、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
  师:同学们对于阅读与生活体验的表达非常积极,在安徒生作品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对于语言文字的审美愉悦,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品对人性的观照。希望同学们每次的阅读都是一次愉快的心灵旅程。
  
  点评一:
  吴亚兰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一课曾获湖南省岳阳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这堂课的有效设计,让经典文学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教学文本的有效解读,让经典阅读更有魅力。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离奇,学生有兴趣读。传统的文本解读是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这一点学生读一遍后就体会到了。按照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需教的原则,这一点根本不需教。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读出经典的深层意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吴老师的这堂课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
  这堂课的主问题是:“哪些人参与了这张大网的编织呢?一个连小孩都能一眼看穿的骗局,高明吗?”请同学们找出这几个^物,并画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读一读。
  从主问题的设计我们看出,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讨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老百姓说假话的原因上,揭露了人性的弱点,批评了那个唯心说假话的社会。“我们要敢于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人”是这堂课文本解读的归宿点。其实,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说假话是人性的弱点,这是有共性的,并不是那个社会才有。要敢于说真话,做一个真诚的人,这也是全社会的要求,不分国籍的。这样的解读是从文本出发,更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是有效的解读。
  
  二、人物语言的有效品读,让语言品读教学来了一个美丽的转身。
  
  夏丐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明确告诉我们:“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现的文字形式,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的。”语言品味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从内容上着手,而忽视文本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误区。“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崔峦语)吴老师的语言品味教学就来了一个美丽转身。比如:
  
  1、抓住重点字词品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片段一:
  师:此时老大臣是怎样想的?找出描写老大臣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片段二(生的回答略):
  师:第三位出场的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是——
  师:同样找到描写人物的语句读一读。
  师:皇帝对布料的评价应该是怎样的口吻?   
  2、比较中品读,让品读从关注语言内容到关注言语形式。
  片段三(生的回答略):
  师:看来,这位官员同样是口是心非,同样是虚伪自私,怕丢了乌纱帽。我们在读“是的,那真是太美了”时能像朗读老大臣的语言那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样夸张吗?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
  师: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师:同学们很有领悟力,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方式、语气自然要有所不同。我们再来尝试着读一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
  崔峦曾经提出“向分析课文内容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语言品味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意”,还要让学生“得言”。片段一、二是用品读的方式,着重从语气、内容、人物的性格上品味。片段三用比较的方式,从文本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品味,让学生明白“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方式、语气自然要有所不同。”
  
  三、结合时事有效拓展,洗涤学生的心灵。
  
  拓展教学必须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拓展才有效。吴老师巧借打假卫士方舟子事件进行有效拓展,说明说假话容易说真话难,让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让学生明白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甚至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包括流血、付出生命)。这是从课文出发,对课文主题的拓展,很有现实意义。
  
  四、有效续写,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夸张与想象是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读写结合,利用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方法。这堂课也不例外,吴老师按常规布置了文章续写的作业,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
  如以下提问,学生随口可答出,没有思考的价值:“这是一个多么虚伪可怕的社会呀,直到一个人物的出现才揭穿了这个骗局,撕开了这张大网。他是谁?是怎样揭穿骗局的?”“是老大臣老眼昏花看得不够仔细吗?”“这位官员看见布料了吗?”“第三位出场的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是——”
  
  2、皇帝受骗的原因解读还可向更深发展。
  “皇帝害怕失去皇位”这个让皇帝说假话的理由不够充分。其实皇帝没看见衣服是事实,但他怀疑自己,相信衣服的存在,所以他说假话了。为什么他怀疑自己,相信衣服的存在?与其说是皇帝先安排最诚实的老大臣和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衣服,不如说是作者的有意布局。老大臣、诚实的官员无意之中也成了骗局的推波助澜者,其实这个骗局是骗子、老大臣、诚实的官员一起织的网,让皇帝往里钻。你看,皇帝认为最诚实的老大臣、官员都看见了,他还敢说没看见吗?他还不怀疑自己吗?众口铄金,他的心理能不垮吗?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都看见了,其他的人如仆人、老百姓还敢说没看见吗?这张骗局的网是一步一步织起来的,从中可见作者安排人物出场的妙处。
  
  点评二:
  《皇帝的新装》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对人性的深刻揭露,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成功刻画,幽默夸张的讽刺风格都使之成为一篇值得再三品读的精彩之作。要想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这篇经典作品的文学性逐一解读是不现实的事情,只会导致蜻蜓点水式的空洞浅显分析,吴亚兰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牢牢抓住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以点带面,将作品精彩的文学性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了分享。
  首先,吴老师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甄别并加以分析。《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常人体童话,作品中的人物既非拟人体童话中的人格化的动植物,也非超人体童话中的精灵神怪,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形象,有皇帝、大臣、官员、小孩、市民、骗子等,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只有对关键人物进行识别与分析才能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吴老师正是按照文学分析的此项规律,一步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识别和分析。
  吴老师的课在一开始的初读环节中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这篇童话中,作者安排了哪些人物相继登场?谁是文中的中心人物?”紧接着在精读环节中又让学生把参与作品主要事件,即皇帝身穿“华服”参加游行大典的主要人物找出来。通过这两处问题的设计,教师带领着学生很快剥离了作品中众多纷繁的人物形象,将主要人物突显出来。学生也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掌握了对人物较多的文学作品的迅速解读能力:抓问题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识别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将对文本的注意力首先投射在主要人物上,才能更为准确地洞悉文本的主体逻辑。
  其次,吴老师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予以特别的关注,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刻画是一部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使人物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吴老师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安徒生的生花妙笔。虽然,现在有关文本解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还原文本本身,一切从文本所呈现出的字词句出发,也许才是最能洞悉作者创作初衷,领悟作品精彩构造的有效之路。
  再次,执教者关注对人物语言的解读,引导学生逐渐领悟人物的丰满、立体的形象塑造。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立体的,而非单一化、扁平化的。安徒生很多作品虽依据流传于当时的民间故事(《皇帝的新装》来源于西班牙民间故事《卢堪尔诺伯爵》),但安徒生却舍弃了民间故事机械的情节模式与单一的人物塑造,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手段,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一个个丰满而立体的典型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于我们眼前,这也正是安徒生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位杰出的文学童话缔造者的原因。吴老师在整个执教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以及爱慕虚荣的皇帝这三位主要人物的语言进行细细品读,剖析他们语言表达背后的深层原因,学生也在与老师的互动以及人物语言表演中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从而对作品的深刻主题予以洞悉与阐读。
  《皇帝的新装》一课,吴老师牢牢抓住创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呈现脉络,文本解读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对作品的文学解读精准而深刻。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应加强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超越文本的拓展分析,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联系现实世界,或其他作品中的类似人物形象。文学解读不仅要还原文本,以文本为中心,也应该超越文本,拓展分析思路。优秀的作品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让我们不仅了解“文中”的人物,而且以点带面,洞悉更为普遍的人性本质。当然,瑕不掩瑜,吴老师的课无疑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文学教育提供了一次成功的范例。
其他文献
8月份义乌充气玩具市场总体成交气氛良好,虽然暑期即将结束,但高温天气的持续却使得充气玩具整体销售情况稳定,客流量平稳。据“义乌指数”监测系统显示,充气玩具类7月份景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安置农业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致富步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
淅药集团内挖外拓增效益□王国瑞张继德河南省淅川制药集团公司在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确立“内部挖潜,外拓市场,保优增效”的经营方针,努力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围绕结构调整,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邵秉仁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要想在今后数年中取得重大突破,必须解放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高
《报任安书》(下称《报书》)是司马迁自述坎坷遭遇坦陈心路历程的一封信,在这封惊天地泣鬼神长达三千余言的长信中,司马迁抒写愤激心情,表达了种种不同于前人的思想创新。课
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对外开放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即一方面要在国际市场上努力占领和扩大阵地,在对外贸易中做到既有利于促进国内工业发展,又能增加创汇;另
重庆市鱼洞中学校创建于1969年,地处巴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鱼洞。学校背倚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云篆山风景区,面临万里长江,紧邻巴南区体育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一、优化劳动组合与完善质保体系的关系优化劳动组合,就是企业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引进竞争机制,在条件公开、政策透明、机会均等、双向选择的前提下,采取择优汰劣的多种组合方
妈妈的背,  像一面鼓;  娃娃的小手,  像两根鼓槌。  妈妈忙,妈妈累,  娃娃捶捶背。  咚咚鼓声响,  妈妈笑嘻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