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个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质量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密切相关。学前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的质量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比较大,这与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着很大关系。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对策,希望能为发展农村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而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分布比较集中。从分布状况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即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成反比。在调查中,有95.3%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同时我们也发现,在83.7%的自然村都没有基本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明显的体现出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中的矛盾。
3.教育内容小学化。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教育。幼儿从小班就开始学习写字、数学等学科性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4.没有完善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或照搬别的城市或省、市的教材,其中许多目标、内容与当地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及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等严重不符。
5.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机构以民办教育为主。农村学前教育办学基本都是个人,其身份有农民、工人、商人等,他们发现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而教育机构又不足。为此,他们开办以营利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管理水平、教育观念等都非常落后。
6.学前教育师资水平落后。在县、乡一级政府或私人幼儿教育机构中,其教师来源大都是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年青教师。而在镇村一级的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方,教师大都来源于高中、初中毕业生,所以,整体师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对于农村教育方面,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尽管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总有些偏僻地区的教育环境是非常落后的,学前教育甚至直接被忽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物质基础的农村教育很难再涉及到“学前教育”那就更别谈发展了。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留在偏僻地区教学的年轻的教师并不多,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需求,都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2.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的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上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个的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心理铺垫都是要在教育目的中表现出来的。农村教育并没有这样一直专门负责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有的老师直接负责整个学校的全部教学过程,实属不易。当然,就算一个老师再怎么优秀,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如此长的战线,谁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
3.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孩子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学前教育”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自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教育历史遗留下的恶性循环。作为家长,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心理的承受能力,大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味道。可见,学前教育在整个农村教育中并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农村教育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啊!
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
1.明确政府职责,履行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农村幼教发展中的职责,不可以出现推诿现象。比如:县级人民政府应该抓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幼教的规划及建设、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园长的培训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尽力筹措经费,并指导各行政村改善办园条件;而各行政村负责好本区域的幼儿入学工作,组织家长也能够积极参加一些早期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县、乡以及村等各级职责明确了,职能认真履行了,才能真正承担起推动农村幼教发展的任务。
2.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
3.加强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目前,农村地区的幼教人员匮乏已经是较难改变的现状,因此对于在岗的农村幼教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机会,这才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农村幼教机构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些职专或者幼师函授毕业生。幼教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技巧等方面。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借助于灵活的方式,多提供一些带有学历提升的培训,能够根据幼儿特点及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组织符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及方法。
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凝聚着许多人的期盼,我们在追问“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在农村行得通”的过程中,独立性问题理应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运用中的是非功过[J].幼儿教育,2009(3)
[2]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分布比较集中。从分布状况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即幼儿园,主要分布在县、乡、镇周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成反比。在调查中,有95.3%的家长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同时我们也发现,在83.7%的自然村都没有基本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明显的体现出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中的矛盾。
3.教育内容小学化。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存在小学化教育。幼儿从小班就开始学习写字、数学等学科性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
4.没有完善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农村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借鉴或照搬别的城市或省、市的教材,其中许多目标、内容与当地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及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等严重不符。
5.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机构以民办教育为主。农村学前教育办学基本都是个人,其身份有农民、工人、商人等,他们发现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而教育机构又不足。为此,他们开办以营利为目的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管理水平、教育观念等都非常落后。
6.学前教育师资水平落后。在县、乡一级政府或私人幼儿教育机构中,其教师来源大都是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年青教师。而在镇村一级的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方,教师大都来源于高中、初中毕业生,所以,整体师资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对于农村教育方面,我国在经济方面的投入是逐年增长的,尽管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给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总有些偏僻地区的教育环境是非常落后的,学前教育甚至直接被忽视,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没有物质基础的农村教育很难再涉及到“学前教育”那就更别谈发展了。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一大问题,留在偏僻地区教学的年轻的教师并不多,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精神需求,都让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2.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的质量理所当然的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上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整个的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管是知识基础还是心理铺垫都是要在教育目的中表现出来的。农村教育并没有这样一直专门负责学前教育的专业队伍,有的老师直接负责整个学校的全部教学过程,实属不易。当然,就算一个老师再怎么优秀,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如此长的战线,谁又能保证教学质量呢?
3.学前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地位。孩子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事,对于很多父辈而言,“学前教育”他们并没有经历过,自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农村教育历史遗留下的恶性循环。作为家长,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忽视心理的承受能力,大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味道。可见,学前教育在整个农村教育中并有得到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国的农村教育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一件不易之事啊!
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
1.明确政府职责,履行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农村幼教发展中的职责,不可以出现推诿现象。比如:县级人民政府应该抓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幼教的规划及建设、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园长的培训等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尽力筹措经费,并指导各行政村改善办园条件;而各行政村负责好本区域的幼儿入学工作,组织家长也能够积极参加一些早期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县、乡以及村等各级职责明确了,职能认真履行了,才能真正承担起推动农村幼教发展的任务。
2.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
3.加强幼教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目前,农村地区的幼教人员匮乏已经是较难改变的现状,因此对于在岗的农村幼教人员,应该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机会,这才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农村幼教机构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些职专或者幼师函授毕业生。幼教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技巧等方面。政府机构或者其他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借助于灵活的方式,多提供一些带有学历提升的培训,能够根据幼儿特点及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组织符合本地农村幼儿的教育内容及方法。
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凝聚着许多人的期盼,我们在追问“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在农村行得通”的过程中,独立性问题理应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建构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运用中的是非功过[J].幼儿教育,2009(3)
[2]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