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天空。丰富性的生活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开掘生活的无穷源泉,充分开发孩子的经验世界,抓住每个让孩子动心的瞬间,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资源,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课程资源;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97-0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极强的学科,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确,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一片广阔的天空里,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宽阔、自由。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天空。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持续性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教育与生活必须紧密结合。因为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生活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开掘生活的无穷源泉,让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第一,充分开发孩子的经验世界
赞可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面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我们要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发资源。如讲到长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品味语言文字,借助中国地图等,来感受长城长而雄伟的特点,而且让去过长城的学生谈谈登长城的感受。有的说,站在长城的高处往下看,只见下面的游人小得像蚂蚁。往远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长城婉蜒曲折,真像一条巨龙,同学们谈得很带劲。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不仅使长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立体的形象,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怎不令人陶醉呢?
第二,抓住每个让孩子动心的瞬间
过去,我们把课程(其实那时我们所理解的还只是教材而已)看作了“整个世界”,所以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完成教材任务,是很多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惟一目的。但現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会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地疏通、引流。
在学习《新年礼物》时,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弟弟送给老师的礼物算不上什么礼物,却是最好的礼物,因为他送给老师的是他独特的创造,他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我要求同学们也开始构想,说说新年要送给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礼物,看看谁设想的礼物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兴致来了,开动脑筋,尝试、筛选,运用稚嫩的创新灵感去敲击创造思维的大门。说完后,老师还要求同学们将这些构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打开了创造思维的大门,学习活动中常有新颖、独特的“奇思妙想”。笔者认为:教学中老师应善于捕捉教材以外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片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着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资源、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班级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但如果班级环境的创设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和学生进行“对话”,那么,再精致、高雅、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怎样让班级环境充分发挥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呢?
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后黑板上开辟一个“信息角”,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如新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以及向大家推荐的美文等,主动贴到那里,通过交流既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低年级可以开辟一个“苗苗园圃”角,这里“长”出的是孩子们逐渐成熟的习作、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在另一角开辟一个“图书角”,好书大家献,好书大家读,知识共分享,快乐也共享。教室四周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像“我们的骄傲”展示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荣誉;“星星擂台”展现班级明星的风采;教室窗台上的一盆花草则是同学们爱与责任感的体现。总之,学生目光所能到达之处,都是一道融美感与诗意于一炉、集欣赏与学习于一体的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这美丽的课程中成长着。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我们应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增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为儿童智能的开发、品德的培养提供理想的食粮,而且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经验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的泉水涌进课堂,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让旧知和新知有机地整合,让知识与生活发生有意义的关联。
关键词:语文学习; 课程资源;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97-0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极强的学科,它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确,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一片广阔的天空里,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宽阔、自由。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天空。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是指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持续性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教育与生活必须紧密结合。因为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生活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开掘生活的无穷源泉,让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第一,充分开发孩子的经验世界
赞可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面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我们要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发资源。如讲到长城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品味语言文字,借助中国地图等,来感受长城长而雄伟的特点,而且让去过长城的学生谈谈登长城的感受。有的说,站在长城的高处往下看,只见下面的游人小得像蚂蚁。往远处看,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长城婉蜒曲折,真像一条巨龙,同学们谈得很带劲。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不仅使长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立体的形象,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怎不令人陶醉呢?
第二,抓住每个让孩子动心的瞬间
过去,我们把课程(其实那时我们所理解的还只是教材而已)看作了“整个世界”,所以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完成教材任务,是很多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惟一目的。但現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就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可能会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地疏通、引流。
在学习《新年礼物》时,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弟弟送给老师的礼物算不上什么礼物,却是最好的礼物,因为他送给老师的是他独特的创造,他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我要求同学们也开始构想,说说新年要送给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礼物,看看谁设想的礼物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兴致来了,开动脑筋,尝试、筛选,运用稚嫩的创新灵感去敲击创造思维的大门。说完后,老师还要求同学们将这些构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打开了创造思维的大门,学习活动中常有新颖、独特的“奇思妙想”。笔者认为:教学中老师应善于捕捉教材以外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片断,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着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资源、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班级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但如果班级环境的创设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和学生进行“对话”,那么,再精致、高雅、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怎样让班级环境充分发挥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呢?
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后黑板上开辟一个“信息角”,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如新闻、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以及向大家推荐的美文等,主动贴到那里,通过交流既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培养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低年级可以开辟一个“苗苗园圃”角,这里“长”出的是孩子们逐渐成熟的习作、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在另一角开辟一个“图书角”,好书大家献,好书大家读,知识共分享,快乐也共享。教室四周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像“我们的骄傲”展示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荣誉;“星星擂台”展现班级明星的风采;教室窗台上的一盆花草则是同学们爱与责任感的体现。总之,学生目光所能到达之处,都是一道融美感与诗意于一炉、集欣赏与学习于一体的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这美丽的课程中成长着。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我们应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增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为儿童智能的开发、品德的培养提供理想的食粮,而且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学生的经验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的泉水涌进课堂,让学生从已知走向新知,让旧知和新知有机地整合,让知识与生活发生有意义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