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已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收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效。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细细思来,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这一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在此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員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三、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已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收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效。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细细思来,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这一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在此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員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三、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已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收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效。笔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心得,细细思来,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因为语文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这一资源能否充分利用,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