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学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中有地位,然而,随着现代化医学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的医学理念的引进,传统的中医学在医学理论和治疗方式等弊端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分析了我的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中医学;发展方向;问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0-02
探究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必须有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系统观点和发展观点。21世纪的中药学发展方向是以培养新型中医专业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专业学科质量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下文,笔者具体结合我国医学现状指出了我国中医学发展方向。
一、规范化
(一)关于中药命名的规范化问题
我国人民使用中药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中药命名仍较混乱。中药在命名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是:①概念混乱。把药物命名人格化或形象化,造成概念表达含混不清。②名实不符。一部分以入药部位命名的药物存在着药名与入药部位不相符的情况。③同名异物。一部分源于不同品种、甚至于不同科属的药物,冠以同一名称入药。④同物异名。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阅历的人往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药物命名,造成今日一药多名的现象。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导致历代本草不得不在药物释名上大做文章:浪费了大量的笔墨和精力。所以,中药命名未来发展必须走规范化的道路已属势在必行。
(二)关于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
对于诸如草鲜、土获荃、乌药、附子、鸡血藤之类入药部分取其根、根茎,果实或本身为木质藤本类的植物药材,由于其干燥后质地坚硬,难以浸透切制,无法进行二次加工,经产地切割加工后不经过药厂的再加工,因而,如果对这类药材的产地加工缺乏规范管理,就会出现因所用药材质量低劣或加工不当而造成药材品质下降。因此。必须按《中国药典》规范的要求,严密组织中药材产地加工。
(三)关于中药炮制品规格标准的规范化
目前,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规格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被炮制的药物本身的质量、辅料规格和用量、操作方法不同以及操作人员感官判断上的差异,同一方法所生产的炮制品的规格标准却并不一致。中药学的未来发展,必然要求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首先统一各地同种炮制方法所用辅料的规格、数量和操作方法,从而制定出统一的炮制品规格标准;其次,要根据炮制科研的成果,逐步找出炮制品用化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界定的质量标准,克服炮制品现行规格、标准靠经验判断的局限性。
二、科学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药学从基本理论到主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已反复地被证明了其所具有的内在科学性。从特殊意义上来说,中药学长期存在着与现代科学相脱离的现象。因此,必须从克服两者脱节入手,探索出一条实现中药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当今科学的发展,人们知识结构的改善,都对实现中药学科学化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目前,迫切需要改变中药成份中有效分子与无效分子混存且数量界限不清的现状,利用科学方法,准确控制药品质量并制成多种剂型。同样,对于中药学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必须是为了丰富和发展中药学.另一方面必须是为了实现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例如化学研究,要围绕中药学理论和相关内容的物质基础去进行现代科学阐述,弄清哪些化合物具寒性,哪些化合物具清热解毒作用?再如生物活性研究,镇痛应明确药物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选择相应模型和指标。研究活血化癖作用,就要明确到底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关于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如为了治疗消渴病,其降血糖、尿糖的目标明确,只有尿蛋白呈阴性,才算彻底治愈,显然远比传统的以腰不痛为指标要精确的多。
三、现代化
(一)关于中药种植、饲养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认为,遗传基因在生物体内控制着有效成分的合成,对药材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栽培学告诉我们,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定的生态环境、栽培、饲养和加工技术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除氮、磷、钾这些基本肥力因素外,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对某些无机成分的溶解程度和保留程度,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都直接影响到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分布,影响到药用植物的质量与疗效价值。 同样,药用动物的饲养和加工技术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动物的药用价值。因此,实现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的种植、饲养入手,从土壤化学性质的科学测定、优良品种的选择、特定生态环境条件直至栽培、饲养技术的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朝着采用大规模、集团化、工业流程化、作业方式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中药保管的现代化
实现中药贮存、保管的现代化,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是以现代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和治理真菌对药材的污染,解决药材在贮存、保管过程中产生的霉烂变质问题。现在在国内
应用以RQA ( B一苯基丙烯醛)对中药材防霉和用脱氧剂封存中药材防霉变质的尝试,就是以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中药学发展的例证。 至于以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装备和手段去冲破传统的作坊生产的局限,替代手工操作方式,实现中药研究、开发、加工、炮制、生产工艺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对于提高中药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中药学现代化的必要性更是不言而明的了。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中药客观存在着既为中药又多为天然物的双重属性和多数中药组成成分不清,现代生物活性不明的现实。
总之,中药学工作者,绝不应垄断中药的研究权,而应敞开胸怀,真诚地欢迎其它学科,尤其是西药学工作者参加对中药进行的科学研究,以便中药工作者能借鉴、吸取、运用其它学科的经验,研究成果和资料,加速中药学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国成. 试从《金匮要略》之用药论后世中药学发展[J]. 中医药学刊. 2006(03)
[2]李庆生. 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天津中医药. 2006(02)
[3]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张德芹,陈绍红,欧丽娜,王景霞.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J]. 中医教育. 2008(02)
[4]中药学发展的十大趋势[J]. 江西中医药. 1988(05)
[5]张冰,张浩军. 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J]. 中医教育. 2002(01)
【关键词】中医学;发展方向;问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0-02
探究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必须有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系统观点和发展观点。21世纪的中药学发展方向是以培养新型中医专业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专业学科质量为目标而不断努力。下文,笔者具体结合我国医学现状指出了我国中医学发展方向。
一、规范化
(一)关于中药命名的规范化问题
我国人民使用中药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中药命名仍较混乱。中药在命名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是:①概念混乱。把药物命名人格化或形象化,造成概念表达含混不清。②名实不符。一部分以入药部位命名的药物存在着药名与入药部位不相符的情况。③同名异物。一部分源于不同品种、甚至于不同科属的药物,冠以同一名称入药。④同物异名。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阅历的人往往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给药物命名,造成今日一药多名的现象。 由于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导致历代本草不得不在药物释名上大做文章:浪费了大量的笔墨和精力。所以,中药命名未来发展必须走规范化的道路已属势在必行。
(二)关于中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
对于诸如草鲜、土获荃、乌药、附子、鸡血藤之类入药部分取其根、根茎,果实或本身为木质藤本类的植物药材,由于其干燥后质地坚硬,难以浸透切制,无法进行二次加工,经产地切割加工后不经过药厂的再加工,因而,如果对这类药材的产地加工缺乏规范管理,就会出现因所用药材质量低劣或加工不当而造成药材品质下降。因此。必须按《中国药典》规范的要求,严密组织中药材产地加工。
(三)关于中药炮制品规格标准的规范化
目前,中药炮制品的质量规格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被炮制的药物本身的质量、辅料规格和用量、操作方法不同以及操作人员感官判断上的差异,同一方法所生产的炮制品的规格标准却并不一致。中药学的未来发展,必然要求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首先统一各地同种炮制方法所用辅料的规格、数量和操作方法,从而制定出统一的炮制品规格标准;其次,要根据炮制科研的成果,逐步找出炮制品用化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界定的质量标准,克服炮制品现行规格、标准靠经验判断的局限性。
二、科学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中药学从基本理论到主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已反复地被证明了其所具有的内在科学性。从特殊意义上来说,中药学长期存在着与现代科学相脱离的现象。因此,必须从克服两者脱节入手,探索出一条实现中药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当今科学的发展,人们知识结构的改善,都对实现中药学科学化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目前,迫切需要改变中药成份中有效分子与无效分子混存且数量界限不清的现状,利用科学方法,准确控制药品质量并制成多种剂型。同样,对于中药学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必须是为了丰富和发展中药学.另一方面必须是为了实现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例如化学研究,要围绕中药学理论和相关内容的物质基础去进行现代科学阐述,弄清哪些化合物具寒性,哪些化合物具清热解毒作用?再如生物活性研究,镇痛应明确药物是寒性还是热性,从而选择相应模型和指标。研究活血化癖作用,就要明确到底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关于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如为了治疗消渴病,其降血糖、尿糖的目标明确,只有尿蛋白呈阴性,才算彻底治愈,显然远比传统的以腰不痛为指标要精确的多。
三、现代化
(一)关于中药种植、饲养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认为,遗传基因在生物体内控制着有效成分的合成,对药材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栽培学告诉我们,土壤的化学性质、特定的生态环境、栽培、饲养和加工技术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除氮、磷、钾这些基本肥力因素外,土壤的酸碱度,土壤对某些无机成分的溶解程度和保留程度,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都直接影响到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分布,影响到药用植物的质量与疗效价值。 同样,药用动物的饲养和加工技术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动物的药用价值。因此,实现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的种植、饲养入手,从土壤化学性质的科学测定、优良品种的选择、特定生态环境条件直至栽培、饲养技术的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朝着采用大规模、集团化、工业流程化、作业方式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中药保管的现代化
实现中药贮存、保管的现代化,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是以现代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和治理真菌对药材的污染,解决药材在贮存、保管过程中产生的霉烂变质问题。现在在国内
应用以RQA ( B一苯基丙烯醛)对中药材防霉和用脱氧剂封存中药材防霉变质的尝试,就是以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中药学发展的例证。 至于以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装备和手段去冲破传统的作坊生产的局限,替代手工操作方式,实现中药研究、开发、加工、炮制、生产工艺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对于提高中药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中药学现代化的必要性更是不言而明的了。最后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中药客观存在着既为中药又多为天然物的双重属性和多数中药组成成分不清,现代生物活性不明的现实。
总之,中药学工作者,绝不应垄断中药的研究权,而应敞开胸怀,真诚地欢迎其它学科,尤其是西药学工作者参加对中药进行的科学研究,以便中药工作者能借鉴、吸取、运用其它学科的经验,研究成果和资料,加速中药学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国成. 试从《金匮要略》之用药论后世中药学发展[J]. 中医药学刊. 2006(03)
[2]李庆生. 临床中药学应当坚持医药结合全方位发展——关于临床中药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天津中医药. 2006(02)
[3]高学敏,钟赣生,张建军,张德芹,陈绍红,欧丽娜,王景霞.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趋势[J]. 中医教育. 2008(02)
[4]中药学发展的十大趋势[J]. 江西中医药. 1988(05)
[5]张冰,张浩军. 新世纪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思考[J]. 中医教育.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