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通过再次梳理课程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价值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突出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构的创新,实现专业课与思政类课程同向同行,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办学目的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坚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应在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体现,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谈到教育最终取向,其最终体现在教师价值取向上。教师层面的价值取向主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法律政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不仅包含学前教育目标、实施方法,还包含教师对幼教专业的理解。在教师和幼儿的交流与互动中,教师的价值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关注的价值引领是深远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高校院校学前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体现如下两个特征:第一,观念先行。这一专业课程包含儿童教育观念、儿童美术教育观、教师专业理念、爱国情怀、创新意识等隐形的思政课程。第二,基础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日后学习美术专业的基础,它侧重保教实践活动价值观,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思政化建设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
(一)扎实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融入方面的教學改革。第一,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机融合。虽然说革命战争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红色文化资源至今仍在焕发勃勃生机。授课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随地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基因中的某种精神表征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向学生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这种优良品质和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完善自己,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要做好线上线下的融入。授课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的优势,丰富线上红色文化资源教学育人资源,建立新媒体平台,搭建优质、栏目齐全的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渠道,同时开展好线上教学。(二)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并不是针对每一门课程都要深入挖掘与剖析,而是立足专业特点,寻求课程之间的共通点,着眼于同一专业不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网格化的知识体系。学前心理学作为研究婴幼儿身心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课程,对于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的确立均产生影响,因此,依据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单门课程建设转向专业课程群建设,十分有利。
(三)充分挖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知识具体特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应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美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如,在学习了解色彩、水彩画作品时,教师可通过PPT课件、视频等载体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等图片,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素描和色彩等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再如,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表现语言时,教师可利用大型画作点线面、画面、材料、色彩以及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加以讲解,以引发与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基于此来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其次,在保证专业技能训练成效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渗透思政元素,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如,在进行实践实训教学时,可以国内外优秀石膏作品为参照物开展创新训练,通过PPT展示、小组合作探讨、实训等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再如,在开展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可以金属、陶瓷、水果等为参考素材,渗透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切身感受我国古代发展的辉煌成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挖掘美术基础课程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增强力量,进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09):216-217.
[2]李国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65-66.
[3]易玲萍,马静思.“课程思政”观与当下学前教育美术课程[J].艺术品鉴,2018(32):300-301.
关键词: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办学目的是教书育人,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坚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应在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体现,因此,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谈到教育最终取向,其最终体现在教师价值取向上。教师层面的价值取向主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法律政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不仅包含学前教育目标、实施方法,还包含教师对幼教专业的理解。在教师和幼儿的交流与互动中,教师的价值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关注的价值引领是深远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高校院校学前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体现如下两个特征:第一,观念先行。这一专业课程包含儿童教育观念、儿童美术教育观、教师专业理念、爱国情怀、创新意识等隐形的思政课程。第二,基础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是日后学习美术专业的基础,它侧重保教实践活动价值观,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思政化建设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方法和路径
(一)扎实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融入方面的教學改革。第一,要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机融合。虽然说革命战争年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革命战争年代诞生的红色文化资源至今仍在焕发勃勃生机。授课教师在教学时,要随时随地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基因中的某种精神表征融入到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之中,向学生传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和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崇高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这种优良品质和理想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完善自己,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要做好线上线下的融入。授课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的优势,丰富线上红色文化资源教学育人资源,建立新媒体平台,搭建优质、栏目齐全的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大讲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渠道,同时开展好线上教学。(二)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并不是针对每一门课程都要深入挖掘与剖析,而是立足专业特点,寻求课程之间的共通点,着眼于同一专业不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网格化的知识体系。学前心理学作为研究婴幼儿身心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课程,对于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的确立均产生影响,因此,依据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从单门课程建设转向专业课程群建设,十分有利。
(三)充分挖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知识具体特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来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应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美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如,在学习了解色彩、水彩画作品时,教师可通过PPT课件、视频等载体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等图片,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素描和色彩等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再如,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表现语言时,教师可利用大型画作点线面、画面、材料、色彩以及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加以讲解,以引发与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基于此来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其次,在保证专业技能训练成效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渗透思政元素,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精神,如,在进行实践实训教学时,可以国内外优秀石膏作品为参照物开展创新训练,通过PPT展示、小组合作探讨、实训等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再如,在开展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可以金属、陶瓷、水果等为参考素材,渗透古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切身感受我国古代发展的辉煌成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深入挖掘美术基础课程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增强力量,进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09):216-217.
[2]李国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2):65-66.
[3]易玲萍,马静思.“课程思政”观与当下学前教育美术课程[J].艺术品鉴,2018(32):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