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上,我们常需要学生回答问题,但并不是只要张口说话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是在有目标、有思考、有内容、有条理地表达过程中才可以提高的。如果只是填空式的说话或重复老师、同学的说话内容和课本的内容,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对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或对内容进行补白式的想象和描述;或在学习文段后,激发学生情感并进行表达。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文内容具体化的描述
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每一个重点的词语都是作者用深厚的文学功底推敲出来的,优美而精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都会指导学生对这些重点的词句进行赏析,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作者的情感。但这还不够,因为此刻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会”的阶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进入“言传”的阶段——抓住这些词句,在赏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内容具体描述出来,令人物的形象(或景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体会。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逐一赏析了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后,再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角、感受等方面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的情景说出来。在学生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课后,我还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除了个别学生,其他人都写了300字以上。这样的说话练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的内容,而是经过思考的、创造性的表达,说话者需要思考内容、组织语言,真正起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二、课文内容补白式说话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与理解都融入到画中,从而使观赏者有丰厚、切实的体验,更能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无独有偶,做文章也讲究“留白”,“留白”也是艺术,因为有了“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能进行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丰富、深入的补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既能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这正符合了新课标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理念。
补白时,教师不能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说,要告诉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范围和方向:由文本中的事物想到相似特征或相关联或相反的事物。在《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一望,他们仅仅是眺望群众和部队主力?由“眺望群众和部队主力”想到望眼前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祖国的大好河山”,再引导学生从五壮士惦记的、留恋的眼前的事物想到那些虽然不在眼前、看不见但又惦记着、留恋着、想看的人和物——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亲人、家乡的朋友。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这样的补白还是太简单,也无法起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教师还要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从而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由单一的静止的画面想到活动的场景,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的想象才可以令文章优美的意境尽现脑海、典型的形象活跃于脑中、深邃的思想意蕴深藏于心,强化感受。这样的补白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这片段中,我没有多作铺垫,只是简短的一句话:“这是他们跳崖前的一望,这一望又包含着多少话语”,把学生带进那个场景,再引导学生去想象:此刻,他们想对交给他们任务的上级领导说什么?对日本鬼子说什么?在对远去的战友说什么?在对家乡的亲人说什么?在对群众说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心中所想一一描述出来,单一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活动的场景。一句句临别话,铿锵有力又柔情依依,听得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这样活动的场景的感染力又岂是一个单一的静止画面可比?这样的说话练习,没有内容可以模仿,完全来自心中所想,真正是自己思维创造的、语言组织的,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表达情感的说话
在学习完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后,每个读者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能给提供学生宣泄情感的途径,深化对文章的体会,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桥》结尾——“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这三句话,再抛出问题——老太太来到丈夫和儿子坟前,会说什么,乡亲们会说什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说什么?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学生思考。又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最后,我也抛出类似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只曾被老人喂过的海鸥,面对老人的铜像,你会说什么?如果老人泉下有知,他想对海鸥说什么?对人们说什么?如果你在现场,看到这场面,你会说什么?这样的问题,内容上,可以说是超出了文本,但情感上,它正是来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这样的说话练习,是个性的创造和表达,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将带来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韦英哲
一、课文内容具体化的描述
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的精心之作。每一个重点的词语都是作者用深厚的文学功底推敲出来的,优美而精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都会指导学生对这些重点的词句进行赏析,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和作者的情感。但这还不够,因为此刻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意会”的阶段,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进入“言传”的阶段——抓住这些词句,在赏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内容具体描述出来,令人物的形象(或景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体会。在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逐一赏析了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后,再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角、感受等方面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的情景说出来。在学生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课后,我还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除了个别学生,其他人都写了300字以上。这样的说话练习,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的内容,而是经过思考的、创造性的表达,说话者需要思考内容、组织语言,真正起到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二、课文内容补白式说话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与理解都融入到画中,从而使观赏者有丰厚、切实的体验,更能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无独有偶,做文章也讲究“留白”,“留白”也是艺术,因为有了“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能进行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丰富、深入的补白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既能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这正符合了新课标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理念。
补白时,教师不能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说,要告诉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范围和方向:由文本中的事物想到相似特征或相关联或相反的事物。在《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一望,他们仅仅是眺望群众和部队主力?由“眺望群众和部队主力”想到望眼前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祖国的大好河山”,再引导学生从五壮士惦记的、留恋的眼前的事物想到那些虽然不在眼前、看不见但又惦记着、留恋着、想看的人和物——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亲人、家乡的朋友。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这样的补白还是太简单,也无法起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教师还要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从而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引导学生由单一的静止的画面想到活动的场景,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样的想象才可以令文章优美的意境尽现脑海、典型的形象活跃于脑中、深邃的思想意蕴深藏于心,强化感受。这样的补白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这片段中,我没有多作铺垫,只是简短的一句话:“这是他们跳崖前的一望,这一望又包含着多少话语”,把学生带进那个场景,再引导学生去想象:此刻,他们想对交给他们任务的上级领导说什么?对日本鬼子说什么?在对远去的战友说什么?在对家乡的亲人说什么?在对群众说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心中所想一一描述出来,单一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活动的场景。一句句临别话,铿锵有力又柔情依依,听得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这样活动的场景的感染力又岂是一个单一的静止画面可比?这样的说话练习,没有内容可以模仿,完全来自心中所想,真正是自己思维创造的、语言组织的,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表达情感的说话
在学习完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后,每个读者都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这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能给提供学生宣泄情感的途径,深化对文章的体会,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桥》结尾——“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这三句话,再抛出问题——老太太来到丈夫和儿子坟前,会说什么,乡亲们会说什么,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说什么?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学生思考。又如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最后,我也抛出类似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只曾被老人喂过的海鸥,面对老人的铜像,你会说什么?如果老人泉下有知,他想对海鸥说什么?对人们说什么?如果你在现场,看到这场面,你会说什么?这样的问题,内容上,可以说是超出了文本,但情感上,它正是来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是作者最想表达的主旨。这样的说话练习,是个性的创造和表达,能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将带来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