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农村语文教育的一大难点,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尤其在文言文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是一个有意义、有趣味的尝试。本文把文言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通过多途径对学生有效的进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用古代的文化思想观照当代现实,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古今互动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渗透;法制教育
一、农村文言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体现在:以教师一味灌输,学生逐字照抄,教师强调记忆,而忽视了诵读。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没有得到思想的洗礼。而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领》明确提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来成年人违法犯罪。但当前农村语文学科对法制教育认识不足,教师法律素质不高,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学习缺乏热情。
二、思考及建议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将文言文阅读与法制教育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用法制教育去激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用文言文去促进法制教育的实效,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古今互动。
三、根据文言文课堂特点,多方面渗透法制教育
1、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知法守法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关系到今天的稳定和明天的发展,做好守法教育,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学生非常崇拜文中的人物,我适时的点拨学生:课文刻画了一群有勇有谋的人物形象,在封建时代,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的行为就当时社会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统治阶级利用他们的法律来剥削压迫人民,人民只有用"造反"的手段起来反抗。但是,今天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法制时代,诸如抢劫财物之类的行为就是违法,就是犯罪,那种“英雄行为”是不能提倡不能模仿的。再如《桃花源记》学习中,再次告诉学生:理想的社会更需要我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课堂上渗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遵纪守法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更是一个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2、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爱国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民团结你和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也是教育的主旋律。例如《木兰诗》中,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木兰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她英姿飒爽!”“因为她是铿锵玫瑰!”“她志存高远,保家卫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这时,我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告诉学生,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都有义务定期服兵役,保家卫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又如《岳阳楼记》中,教育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引领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文言文课堂上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有光荣传统的民族,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中让学生知道做人要讲信讲礼,无信无礼之人必遭人唾弃;在《五柳先生传》里教给学生:做人应如五柳先生传一样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爱莲说》中教育学生: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事更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环境复杂了,但是光荣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4、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环境的文言文。如《三峡》《与朱元思书》中,让学生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已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危机。遂向学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条例,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制止那些乱砍乱伐的行为,使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能够拥有蓝天,拥有青山绿水,拥有美丽的绿色家园。
5、文言文课堂上渗透学习行为教育。学习是中学生的主旋律,更是教学者的主要任务。在课堂上渗透学习行为教育,让学生养成愿学习爱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伤仲永》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把“天才”与“学习”联系起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不管天资如何,后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应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辍学打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而文中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是违法的。再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用宋濂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古人尚能苦中作学,且学有所成,我们生在新社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法律的保护,更应该努力学校,成长为有用之才,报答父母、老师、社会、国家。
总之,作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乐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知识和素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通过多途径对学生有效的进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贵州人民出版社.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2]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
[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关键词:文言文;渗透;法制教育
一、农村文言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体现在:以教师一味灌输,学生逐字照抄,教师强调记忆,而忽视了诵读。这些做法,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没有得到思想的洗礼。而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领》明确提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来成年人违法犯罪。但当前农村语文学科对法制教育认识不足,教师法律素质不高,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学习缺乏热情。
二、思考及建议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将文言文阅读与法制教育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用法制教育去激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用文言文去促进法制教育的实效,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古今互动。
三、根据文言文课堂特点,多方面渗透法制教育
1、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知法守法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关系到今天的稳定和明天的发展,做好守法教育,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学生非常崇拜文中的人物,我适时的点拨学生:课文刻画了一群有勇有谋的人物形象,在封建时代,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的行为就当时社会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统治阶级利用他们的法律来剥削压迫人民,人民只有用"造反"的手段起来反抗。但是,今天的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法制时代,诸如抢劫财物之类的行为就是违法,就是犯罪,那种“英雄行为”是不能提倡不能模仿的。再如《桃花源记》学习中,再次告诉学生:理想的社会更需要我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课堂上渗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遵纪守法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更是一个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2、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爱国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民团结你和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也是教育的主旋律。例如《木兰诗》中,我问学生:“你们喜欢木兰吗?”“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她英姿飒爽!”“因为她是铿锵玫瑰!”“她志存高远,保家卫国……”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这时,我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告诉学生,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都有义务定期服兵役,保家卫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之情。又如《岳阳楼记》中,教育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引领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文言文课堂上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有光荣传统的民族,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中让学生知道做人要讲信讲礼,无信无礼之人必遭人唾弃;在《五柳先生传》里教给学生:做人应如五柳先生传一样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爱莲说》中教育学生: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做事更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环境复杂了,但是光荣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4、文言文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环境的文言文。如《三峡》《与朱元思书》中,让学生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但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已使人类面临巨大的危机。遂向学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条例,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制止那些乱砍乱伐的行为,使我们以及子孙后代能够拥有蓝天,拥有青山绿水,拥有美丽的绿色家园。
5、文言文课堂上渗透学习行为教育。学习是中学生的主旋律,更是教学者的主要任务。在课堂上渗透学习行为教育,让学生养成愿学习爱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伤仲永》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把“天才”与“学习”联系起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不管天资如何,后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应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辍学打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而文中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是违法的。再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用宋濂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古人尚能苦中作学,且学有所成,我们生在新社会,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法律的保护,更应该努力学校,成长为有用之才,报答父母、老师、社会、国家。
总之,作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乐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知识和素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科学地通过多途径对学生有效的进行法制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贵州人民出版社.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2]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当代教育
[3]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