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奇石文化文化产业正在崛起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祖国西北腹地的青海省,近几年来,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以及省观赏石协会和奇石文化协会的努力下,通过举办全国性石展、发展会员、组织石友参展等形式,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江河源奇石资源,并逐步将其定位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产业。青海三江源奇石在全国的知名度日益扩大,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被誉为“三江源”,省内高山大川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被称为“万山之宗”的昆仑山系如今地质活动依然频繁,再加上多变的高原气候,这里不仅形成了壮丽的地球第三极景观,同时也孕育了绮丽丰富、多姿多彩的江河源奇石。从麦浪摇曳的河湟谷地到雄浑壮美的瀚海戈壁;从牛羊欢腾的青海湖畔到神奇瑰丽的草原深处,千姿百态、生气盎然的江河源奇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独特的地质成因铸就了江河源奇石石质坚硬、纹路清晰、造型奇特的特点,更被国内外藏石界与石友冠以“奇石家族中的明珠”、“石中瑰宝”的美誉。
  经过十多年的采集、开发、交易和研究,江河源奇石已成为中华观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已被同行及广大石友认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各地赏石市场星罗棋布,“点石成金”在今日青海已不再是遥远的神话
  
  青海省奇石市场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西宁市八一路、大众街、湟中桥、人民公园、民主街古玩城等地相继自发建起了奇石专业市场。当时规模较大的西宁湟中桥花鸟市场和大众街奇石古玩城能够容纳50至100家奇石经营商户,陈列的石品中不乏星辰石、沉积石、乌金石、泥浆石、风砺石、丹麻石、松多石、黑河石、湟水画面石等本地石种中的精品。
  几乎与此同时,平安县小峡镇,互助县松多乡,湟中县丹麻乡、盘道乡,贵德县尼那村,贵南县沙沟乡,化隆县群科镇和循化县街子等地,大多利用当地河流上游修建水电站截流的时机,发掘周边黄河、湟水河畔奇石的丰富资源,自发办起石馆、石院和小型奇石市场。如今,很多村民已将经营奇石作为其主要副业。
  地处109国道的平安县小峡镇王家庄村,以石生财的步子是从1998年开始迈出的。当时一些村民出于个人爱好,采集和收藏了一些本地的河湟石。这件事传开后,一些过往游客和石友主动上门参观、购买。村民们看到奇石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便逐渐在当地掀起了采集、出售奇石的热潮。在此情况下,当地镇党委和政府适时引导,于2003年建成了王家庄村河湟奇石文化市场,2006年又成立了奇石分会。目前,王家庄村210户村民中有40多户从事河湟石经营,2005年经营奇石为全村新增收入24万元,户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最多的可达3万元。
  化隆回族自治县、贵德县黄河沿岸万余名村民,抓住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公伯峡这些国家大型水电站下闸蓄水的机会,采集从龙羊峡水电站至积石峡水电站190余公里间黄河河道中的奇石,十多年创收逾千万元。据统计,仅公伯峡开发时,10余天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沿岸各族群众共寻觅各类黄河石3万余枚,创收百余万元。其中石质细腻、形象逼真、价值较高的黄河象形石、乌金石,市场交易量达65%左右。据当地的村民介绍,如今这种现象在他们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青海奇石界的后起之秀,贵德县河西镇格尔家村的喇海青可以说是当地奇石界无人不晓的人物了。1998年,他用下海经商所得的积蓄,投资上百万元买了35亩土地,建起了“黄河奇石苑”。2004年一年,黄河奇石苑仅门票收入就达10余万元;2005、2006两年,门票收入突破20余万元。去年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黄河奇石苑”时,高兴地对喇海青说:“好啊,挣了钱回报乡里,文化产业也能挣钱!”在喇海青的影响和带动下,河西镇又开了十几家观赏石馆,先后约有三四百人成为奇石专业户。据统计,全镇经营奇石的七八十户家庭平均每户每年奇石销售收入达1万~3万。
  青海省各地奇石市场虽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大多是自发组建,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奇石商品价格没有统一标准、铺面不整齐、场地狭小、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等方面,并且缺乏一个规模较大的观赏石市场。正是认识到了这些问题,2006年8月,原青海省观赏石协会代秘书长在获悉西宁城南新区逯家寨有一处占地面积达60亩的待开发地时及时率协会主要负责人主动与该村领导多次接触、沟通,达成启动观赏石市场的共识,并不失时机地着手面向全省全国进行招商。这一计划很快得到了全省石友的积极响应,经过两个月的紧张筹备,青海省奇石古玩广场于2006年10月29日正式开业。目前入驻的石商、古玩、字画经营户已达150多家,2万多平方米的铺面告磬,基本集中了全省石界和书画、收藏界的精英,从而为全省观赏石经营以及石友交流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如今,青海境内采集、收藏和进行观赏石贸易的石友、石商达上万人,全省每年观赏石年销售总额逾数千万元,且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趋势。“点石成金”在今日青海广大石商、石友看来,已不再是遥远的神话。
  
  大型石展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河源观赏石推向全国
  
  原青海省观赏石协会自1997年成立后,曾举办过一些小型石展,影响不是很大。2004年后,协会主要领导逐渐认识到,举办全国性的大型石展是向境外宣传江河源奇石、推动奇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次奔波,半年后,全国奇石大展终于批下来了!并作为省政府第二届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的主打版块来力推。
  由于青海省地理位置偏远,江河源奇石多少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加上协会没有举办全国性石展的经验,因此,不少人对首届石展能来多少外地石商心里犯起了嘀咕。在这种情况下,省观赏石协会做足了前期工作。他们先是通过考察市场以及以调查问卷等方式,登门造访石界老前辈和活跃在全国奇石市场的小字辈,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整理出市场调研和举办石展的可行性报告;接着,协会征得省、市政府的批准和支持,将石展纳入省旅游文化节。石展一次到位不仅提高了规格档次,并且为石展的举办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特批首届全国石展在西北最大的广场——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西宁市新宁广场举办,这不免让青海石商与石友们欢欣鼓舞,信心百增。
  经过充分的准备,第一届“三江源杯”全国奇石展共邀请参展商达290多家。其中外地商户达到90%以上。青海境内的黄河石、风砺石、沙积石、湟水画面石、麻粒石、丹麻石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山东彩石、内蒙玛瑙石、新疆和田玉、安徽灵壁石、江苏太湖石、广西水冲石、洛阳湖北画面石等几百种数十万块奇石令观赏者大开眼界。石展除在新宁广场设主会场之外,还在西宁大众街、小峡镇等地设立了分会场,精品馆不设门票,因此,各个会场内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据不完全统计,首届奇石大展成交额超过800多万。除观赏石交易之外,石展还设论坛向外地石友介绍江河源奇石的成因、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并组织他们到黄河上游贵德县尼那奇石专业村参观,同时还游览了闻名遐迩的柳湾、喇家、卡约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使石商、石友们深入了解了青海本地奇石特色,加深了对当地悠久历史文化和江河源观赏石的了解,并且为尼那村的藏族同胞搭建了了解外界石情的桥梁。此外,协会还为每位前来参展的石商、石友赠送了富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更加深了他们对“三江源”奇石大展、对青海人民纯朴好客的美好印象。就这样,首届“三江源”奇石大展“一下子将青海群众性赏石热推向了高潮”。
  有了首届石展的成功经验,原青海观赏石协会乘胜追击,于2006年7月举办了第二届“三江源”全国奇石大展。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要求参加本届石展的商户竟超过了1000家,而主会场新宁广场最多可容纳600个摊位,因此协会办公室里一度出现了“抢展位”的热闹场面。首届石展中没有出现的黑龙江、辽宁等地石商也慕名前来参展。他们激动地对协会工作人员说,他们是从外地石友处听说首届石展的盛况而来的,仅拉运奇石的费用就超过了2万元。据统计,第二届“三江源”奇石大展成交额达3000余万元。韩国的一位李姓石友在石展结束后对记者说:“这次石展让我开了眼界,原来中国西部还有这么多漂亮而有特点的石头!”
  
  “三江源”全国奇石大展更上一层楼
  
  随着青海奇石文化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今年在新成立的省奇石文化协会的协助和支持下,又在西宁城南新区全国最大的奇石市场——青海省奇石古玩广场举办青海省第三届“三江源”全国奇石大展。细雨霏霏送清爽,锣鼓阵阵迎佳节。6月10日,位于西宁城南新区逯家寨村的青海奇石古玩广场鼓乐喧天,彩球高悬。作为第四届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之一的第三届“三江源”全国奇石展在欢乐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本次奇石展受到了全国兄弟省市的广泛关注。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余家奇石商户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种10万块风砺石、长江石、玛瑙石、水冲石、大化石、黄腊石等奇石亮相夏都西宁。精品石展区开展后吸引了一大批奇石爱好者。
  会展期间,青海奇石古玩市场人流如潮,琳琅满目的奇石吸引人们驻足观看。灵璧石金声玉振,雨花石晶莹瑰丽,黄河石气象万千,风砺石拗峭瘦硬,更有大化石、英石、三峡石、玛瑙石、孔雀石、水晶石、沙漠石、墨石等将各个精品奇石馆装扮得格外亮丽多姿,使人流连忘返。上百种自然天成、神韵无穷的各类奇石,以其浓郁的特色吸引着众多的奇石爱好者。特别是三江石韵展厅展示的石头宴,以天然玛瑙石组合成型的44道精美“菜肴”,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其惟妙惟肖、形态逼真的造型使人无不称奇。据主人介绍,这道丰盛的石头宴是他花费了两年时间收集的,也是首次展示给公众的。
  来自全国书画名家的300余幅作品的展出,成为本届奇石展的一大亮点。青海书画界名人王云、牛子文、刘文耀、祁宁英、钟明珊等纷纷现场作画献艺。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参观完精品奇石馆后,就如何打造三江源奇石文化品牌时指出:一要努力建设有特色的奇石文化市场,提高品位,打造三江源奇石文化品牌;二要管理到位,借助三江源奇石文化品牌,让青海奇石走出去,为群众增收;三要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奇石展活动,通过媒体优势和互联网优势,把青海的精品奇石宣传出去
  为进一步打造江河源观赏石的宣传平台,青海省奇石文化协会与甘肃省黄河石协会协办期刊《石友》,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在国内观赏石相关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赏石文章,对江河源奇石分布、形成、石种类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在江河源观赏石理论研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外,每年组织省内石商、观赏石爱好者,到兰州、青岛、银川、成都、西安等地参加全国性的石展,获奖达数百项之多。
  通过多年的努力,江河源奇石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奇石爱好者购买和收藏的重要对象。江河源奇石以其独特的石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折服了世人,青海省奇石文化产业已悄然崛起,前景喜人。
  (作者单位:青海日报社)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4年前,他在一杯浓烈的酣酒之后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只是把他最早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的篝火永远地留在了西藏的上空。如今记得他名字的人很少。但是知道他故事的人却很多。他叫慕生忠,人称他“青藏公路之父”。那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莽原上。跨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的4000里青藏公路,就是在他率领的筑路大军的脚下诞生的。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在青藏的
期刊
现在有一种说法: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  当今的顺口溜文化真了不起,一串串儿的从人们的嘴里冒出,点卯似的用一个总结铆住了一种现象,似浅却深,顺口又贴切,还带着那么一点怪诞,耐人寻味。在北京,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要是齐齐的发出怪笑,准是顺口溜刺激的。  爷爷从柴达木来北京时间不长,这样那样的顺口溜就灌满了耳朵。他也和老爷子们一起怪笑了,其中也包括开篇的那一句:有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
期刊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作为学派由春秋末期教育家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由《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辑而出的《四书》,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传承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而且作为传统文化的标记,在世界上代表了中国的文化。  从20世纪开始,市
期刊
为全面了解我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科学分析领导干部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健康水平,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措施,今年5—7月,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残疾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精心设计调查方法,采用临床医学、高原医学、卫生学、心理学、社会学对干部个群
期刊
一说到我国的粮仓,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湖广熟,天下足”的两湖平原,“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一年三熟的珠江三角洲,“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东北平原,您能想到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会成为我国未来的粮仓吗?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粮食生产具有特殊性。如果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高原特色农业,青藏高原成为我国未来的粮仓是
期刊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人口的文化、健康、技能和思想素质等方面。由于人的思想不可视、不可触摸、不可度量,人们关注的只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贫富的资本、劳动、技术等原因,贫困的人的思想原因及思想反贫困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其实,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家及研究者并不乏对贫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人的思想观念原因的考察。主要包括思想、精神、宗教伦理、价值观、意识形态等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方面。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尚存在不
期刊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总是受到人类认识水平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拓展和提升,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仅仅在一个世纪以前,人类还自以为生存在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世界中。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危机已不期而至,自然资源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如何解决有限的资源与
期刊
一、引言    最早的电子商务形式是EDI(电子数据交换)业务,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为了方便贸易过程中的票据交换,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把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手段而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它已经对传统经济贸易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期刊
伴着春风夏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的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用辛勤和汗水再次浇铸出属于自己的荣誉。  2007年3月,格尔木市人民法院与全国50个法院一起荣膺"全国优秀法院",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家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的先进集体。这是法院几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进取,在捍卫法律维护公正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该院在市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坚持
期刊
纳·才仁巴力和宫日格玛两位同志调查、搜集、整理的《青海蒙古族民歌》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该书由《劳动歌曲》、《宴席曲》、《婚礼歌曲》、《史诗歌曲》、《情歌》、《酒令曲》、(也叫猜拳歌)、《祝赞词曲》等7个部分、136首歌曲和曲调组成,是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青海蒙古族民歌的唯一版本。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一本研究青海蒙古族民歌,乃至研究整个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