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德知识是个体道德理性形成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立足点,它不仅表现为特定的符号系统,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体悟,具有事实与价值的双重属性.但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遮蔽,这不仅令道德教育深陷外部灌输的误区,也使道德知识本身备受诟病.为破解这一困境,就需要充分彰显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全方位展现道德知识的多重内涵;通过开展真实的对话,不断引发学生的道德反思;通过运用欣赏性评价,涵养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想象,进而在道德知识与学生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意义之桥”
【机 构】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 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知识是个体道德理性形成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基本立足点,它不仅表现为特定的符号系统,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体悟,具有事实与价值的双重属性.但在当前的道德教育中,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遮蔽,这不仅令道德教育深陷外部灌输的误区,也使道德知识本身备受诟病.为破解这一困境,就需要充分彰显道德知识的价值属性,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全方位展现道德知识的多重内涵;通过开展真实的对话,不断引发学生的道德反思;通过运用欣赏性评价,涵养学生的道德体验与道德想象,进而在道德知识与学生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意义之桥”,真正实现道德知识应有的育人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儿童与社会的发展及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建构小学语文复合思维课堂教学范式显得尤为必要,并且将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格局和新常态.在复合思维视域下,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探索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以学生发散质疑,聚焦主问题为元;以学生合作探究,可视化表达为要;以系统建构,复合迁移为体;以多元评价,开放生成为本,促进学生复合思维的持续发展与品质提升.
举办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采取“以赛促建”的方式,是促使班主任卓越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教育情景答辩”与“主题班队会现场设计”成为比较常见的比赛项目.本文以省、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参赛选手的现场表现为语料,分析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现状,论述教育现象的感知力、切中本质的分析力、系统全面的筹划力等专业能力卓越发展的价值与功能.
班会背景rn心理学上,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暂时停滞或者下降的现象称作“高原现象”.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学习或技能水平又继续上升.临近高考,学生身心进入疲劳状态,学习效率降低,容易出现焦虑浮躁、失望无助等不良情绪.此时,单纯的说教式教育难以走进学生心坎,解开学生的心结.笔者通过组织体验式班会,帮助学生走出“高原现象”,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积极投入高考复习中.
班会背景rn1.理论背景:教育部确立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明确提出“责任担当”的基本内涵: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内容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当微商经济走向多元化、覆盖面不断扩大时,微信文化丰厚的内涵是否应该被发掘,并成为我们有效的教育资源呢?笔者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巧用微信资源,开发主题课程;借用微信平台,拓宽学习空间;活用微信报道,弘扬家国情怀.
个别家长在家长群公共空间质疑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引发家长话题.笔者通过极速回应,控制事态;对点沟通,平复家长情绪;联合诸多力量,全面调查;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入手,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四个步骤顺利解决这次家校沟通危机.
班会背景rn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引领着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规范着个人的价值准则.从个人层面来讲,文明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所以文明有端庄优雅教养之意,更代表着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出“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的要求.
“双减”背景下,落实减负提质增效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引领者,更是“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文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小导师”制班级新型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对“小导师”的选拔、培训、评价和管理,为小组“赋能”,以促进朋辈互助成长和班级管理增效.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球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化的盛行,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网络,人们的视野被打开,学习的空间更广阔,但随之也引发了需要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中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网络的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根据笔者的带班经历,从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对如何直面网络,引领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索.
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人才培养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方能彰显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家长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地浇水施肥,孩子才能茁壮成长.笔者在本文中从建立家校档案、培养共育意识、找准时机、构建活动等几个方面谈谈高中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