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个从20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教育理念,曾经被搁置了很久,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面对转型期的中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尤其是在习惯养成和品格培养最关键的中小学阶段,理所当然的成为公民教育最重要的一块阵地。
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公民教育教什么?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如何把这些内容恰当地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去,收到最好的效果?包头市教育局以多梯度分层次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12年,包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梯度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建立了目标明确、学段清晰、梯次推进、评价完备、整体发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梯度目标体系。四年过去,包头市的公民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学前阶段的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权利,以求培养具有爱心的人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对人的爱心、对自然的爱心、对集体和社会的爱心以及对祖国的爱心。这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爱心是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优良品德最重要的感情基础。
在实施爱心教育的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心的育人环境,是实现爱心教育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点上,包头市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得可谓细致入微。
包头市铁路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包铁一幼),是一所典型的蒙氏教育幼儿园,从课程的编排到游戏的设置,每个细节都能看出教师的浓浓爱心。包头市作为一个塞上名城,整个城市到处可见一种游牧民族的硬朗气质。这样的气质也融入了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包铁一幼的户外游戏设计非常丰富和大胆,有很多看似有些危险的游戏项目比如攀登绳圈和滚动蹬筒、搭建独木桥等等。这些游戏设计之初,曾经有家长质疑过安全性的问题。但幼儿园的老师们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游戏都经过了反复试验,在孩子们玩耍时拍摄很多影片,在游戏结束后的回顾环节,老师们带领大家一起看影片,找到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一一想办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强烈的激发。而且,这种相对野性的環境更能激发孩子们爱冒险的天性,有利于他们养成勇敢坚强的品质;而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游戏组合,更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关爱……
这样一种切身体会的爱心教育,比任何图片文字或者语言传授来得更为深刻直观,影响也更为深远。因为他们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会了孩子们信任、依赖、关爱……这一系列最美好的人性的根本,这也是孩子们走向合格小公民的第一步。
小学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范围广,内涵深,涉及到主体意识的认知,规则意识的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感的养成,还有价值取向的确立等等。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命题放在小学阶段,就只能细化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具体到每一次主题班会或课外活动中,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完成公民意识的启蒙。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始,是公民知识的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就是要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的公民身份,明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简而言之,就是要进行身份认知。而这一切是无法简单的从书本中取得的。针对这个问题,包头市各小学普遍采用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社团活动相辅助的方式,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尝试。
以包头市包钢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一小)为例,为了让小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直观更真实的认知和体验,实验一小开展了主题为“生命教育,幸福人生”的系列实践活动。其中的“走进乡村”实践中,教师带着学生们走向田间地头,参观农民们耕耘收获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在增加了许多农业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农民生活的甘苦。为了更深入的体验农民的生活,同学们还领养了土地,自己参与从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学校还邀请老农走进校园,跟同学们座谈,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到了现代化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连老师们都感慨,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程度,是当初设计课程和活动的老师们都始料未及的。在事后同学们写下的活动感想中,对于自己的家乡,对于大自然和田野,他们都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些词语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或字句,而是“热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奶茶”和“爷爷手中的大白馒头”(这些描述都来自学生的活动感想)。很多同学的人生观也由此改变,不再以上大学为单一的奋斗目标,不再跟分数和考试较劲,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我要做一个像我爷爷那样的现代农民!”
公民意识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公民主体意识的教育。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包头市的很多小学都有很多创造性的活动和课程设计。
以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团四小)为例,团四小的“慎独”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之久。闫华英校长对“慎独”的理解是,希望学生能培养起自律、自省、自强的品格特征,能成为有独立意识的合格小公民。2006年,在校长闫华英刚刚提出“慎独”这个貌似很深奥的教育理念时,很多人都质疑过,觉得这个理念应该很难被小学生接受。可是十年过去了,在采访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告诉了我们她对“慎独”的理解,“‘慎独’就是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如此简单而又直白的表达,证明了团四小十年“慎独”教育的成功。
团四小曾经发起一个“小当家”的活动,口号就是“学校制度我来定”,最终产生了学生自己的公约,名叫“团四小八项纪律”,对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公约,每个孩子都发自内心地维护与尊重,比起以往校方颁布的校规校纪,接受度和配合度更高,参与更积极。团四小每个班级都实行自主管理制度,大家针对班级的每项事务都设立了一个岗位,除了常见的班长、学习委员之外,还有关灯员、浇水员等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工作的职位。大家总能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自己竞聘,互相推荐,岗位轮换。一个学期下来,几乎人人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去,人人都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虽然只是一个小学里的小小班级,但他们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培养的责任感,却是他们将来成长为国家公民最重要的一步。 公民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规则意识。在规则意识的培养方面,包头市的中小学校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如包头市北方重工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北重一小)在学生自我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拟定出了文明向上的“一日常规”,将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按照“学习”“生活”“安全”“文明”的分类,由学生自主探讨,拟定出19条行为准则,分别由自己、老师、家长给出评价意见,互相对照,发现不足,逐一修正。北重一小还制定了《北重一小师生行为三字谣》以及楼规楼纪等行为标准,系统地推行习惯养成计划。同时,学校还编撰出版了自主研发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好习惯塑造好人生》,全套三本,低中高段各一本,教材大量精选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对每一个养成教育点进行讲授、讨论、提炼和升华。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北重一小还把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范围扩展到了更广大的社会生活层面。他们创办了安全门体验实践教育基地,特聘消防大队消防警和交警大队的交警来给同学们进行实地现场教学,使同学们从细节处掌握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我们的目力所及,北重一小的校园干净整肃,学生言行有度,令人耳目一新。
诚然,在小学阶段谈规则意识,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而非进一步的将规则意识内化为内在需要。但是,能够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培养成一种主观意愿和行为习惯,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学阶段的公民核心素养教育
公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16年9月教育部刚刚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六大类内容。而包头市教育局在此之前已经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考量和研究。在他们的“培养合格小公民”计划里,体现在中学阶段的公民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等方面。
人文底蕴是人们在语言、文学、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积累,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培养丰富的人文底蕴,对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和提升,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时期,在我们走访的包头市众多中学里,处处可见浓厚的人文气息。
我们走访的包头市包钢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三中),是一个有着50年校史的初中。包钢三中提出了“文化陶冶,美好生长”的教育战略。为此,他们重新解读“礼”与“乐”,给出了全新的定义。“礼”为教育之纲,“乐”为教育之本,“礼乐”教育,就是要通过规范管理,使同学精神生长、灵魂发育。包钢三中大力推进人文教育,学校在2014、2015、2016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并获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内蒙古赛区第一名的殊荣,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央视参加了全国比赛。他们在校本课程中加入了国学、文字学及经典诵读等课程,来为同学们输送文化養分。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的陶冶,实现美好成长。
包头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包四中)是一所颇具人文气质的学校,社团活动非常活跃,其中大部分都与人文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如书法社、音乐社、围棋社、朗诵社、跆拳道社、动漫社、茶艺社、爱心社、史地实验社、天文社、话剧社等,都各具特色、个性鲜明。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活动场馆,并且由学生自主管理,同时部分社团还配有社团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其中,包四中学生自主创办的校刊《风帆》已经获得了国家级校园刊物的荣誉称号。在文学创作和陶冶性情方面,走在了包头市各中学的前列。这些人文社团的活动,不仅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在社团生活中获得独立成长,积累更多重要的精神财富。
责任担当,主要是就公民的道德素养而言,又特别针对公民的公德方面。公民的道德教育主要分为公民的公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其中,个人品德的教育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发展到中学阶段时,应该已经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而公民的公德水平的高下,不仅体现出公民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因为中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不可轻忽。
包头市各中学的公德教育主要以团委和社团为组织展开。尤其是高中阶段,社团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公民教育的各个方面,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包四中的学生社团中,有专门的爱心社,社团成员每年坚持去孤儿院、敬老院看望小孩和老人,为他们带去安慰和快乐。此外,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程中,也有专门的环节,安排学生们走入社区,走入敬老院福利院,做家庭服务,陪老人交谈,为他们表演节目。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赞许,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经验,明白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包头市包钢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五中)的校团委组织了“进社区”团建工作,每周轮换一个班的团员走进社区,做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民众。即使是在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三年级,这样的行动也没有中断过。高三的学生们认为,“尽管高三复习很紧张,但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心情格外舒坦”。这样的坚持,足以使学生明白学习之外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深入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旨在把公民的公德教育视为一切道德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使命感。
近年来,对于公民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也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心智健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行使公民应有的权利,完成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公民素养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显著。
心理健康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包头市中学教育阶段的一个共性趋势,也是包头市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在中学,更是重中之重。从初中到高中乃至中职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有固定的学时,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定期的课后咨询,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有的学校全体教师都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取得了三级以上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很多中学还培养出了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如包钢五中的彭维丽、包四中的张卓颖、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的陈岩等。这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推广到了社会,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单独或者集体咨询,和不定期开展热点话题讲座的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包钢五中是整个包头市心理健康教育最早实现课程化的一所学校,学校领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视,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外,学校甚至要求全校教师都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达到“双师”的标准和资格。包钢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非常系统和规范,从高一到高三,分年龄,分时段,有不同的授课重点和针对目标,不仅展开青春期教育,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用课程来引导学生终身发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心理教师们还负担着很多其他的心理辅导工作,承担着对内和对外的专向心理咨询,还以开办心理讲座、排演心理剧等多种方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完全。尽管每个老师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却一直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热情,不厌其烦,尽其所能,令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包头市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充分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中小学齐抓,辐射到社会的全方位、分层次、多梯度实施。而各学校的教育途径更是百花齐放,每个学校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其中很多学校都搞得如火如荼,如盛夏烂漫的山花,在青葱的草原上自由绽放。虽然每个学校之间的进度参差不齐,有些已经相当成熟,硕果累累;有些学校的德育品牌建设才刚刚起步,略显青涩。但是在看到了那么多认真践行公民教育理念的老师和蓬勃生长的孩子们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
责任编辑/李 诗
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公民教育教什么?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如何把这些内容恰当地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去,收到最好的效果?包头市教育局以多梯度分层次的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2012年,包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梯度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建立了目标明确、学段清晰、梯次推进、评价完备、整体发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梯度目标体系。四年过去,包头市的公民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
学前阶段的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权利,以求培养具有爱心的人的教育活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对人的爱心、对自然的爱心、对集体和社会的爱心以及对祖国的爱心。这是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爱心是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优良品德最重要的感情基础。
在实施爱心教育的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心的育人环境,是实现爱心教育的首要环节。在这一点上,包头市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得可谓细致入微。
包头市铁路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包铁一幼),是一所典型的蒙氏教育幼儿园,从课程的编排到游戏的设置,每个细节都能看出教师的浓浓爱心。包头市作为一个塞上名城,整个城市到处可见一种游牧民族的硬朗气质。这样的气质也融入了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中。包铁一幼的户外游戏设计非常丰富和大胆,有很多看似有些危险的游戏项目比如攀登绳圈和滚动蹬筒、搭建独木桥等等。这些游戏设计之初,曾经有家长质疑过安全性的问题。但幼儿园的老师们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游戏都经过了反复试验,在孩子们玩耍时拍摄很多影片,在游戏结束后的回顾环节,老师们带领大家一起看影片,找到那些可能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一一想办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会得到明显的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强烈的激发。而且,这种相对野性的環境更能激发孩子们爱冒险的天性,有利于他们养成勇敢坚强的品质;而大孩子带小孩子的游戏组合,更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关爱……
这样一种切身体会的爱心教育,比任何图片文字或者语言传授来得更为深刻直观,影响也更为深远。因为他们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会了孩子们信任、依赖、关爱……这一系列最美好的人性的根本,这也是孩子们走向合格小公民的第一步。
小学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范围广,内涵深,涉及到主体意识的认知,规则意识的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感的养成,还有价值取向的确立等等。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命题放在小学阶段,就只能细化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具体到每一次主题班会或课外活动中,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完成公民意识的启蒙。
公民意识教育的起始,是公民知识的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就是要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的公民身份,明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简而言之,就是要进行身份认知。而这一切是无法简单的从书本中取得的。针对这个问题,包头市各小学普遍采用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社团活动相辅助的方式,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尝试。
以包头市包钢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一小)为例,为了让小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直观更真实的认知和体验,实验一小开展了主题为“生命教育,幸福人生”的系列实践活动。其中的“走进乡村”实践中,教师带着学生们走向田间地头,参观农民们耕耘收获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在增加了许多农业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农民生活的甘苦。为了更深入的体验农民的生活,同学们还领养了土地,自己参与从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学校还邀请老农走进校园,跟同学们座谈,让同学们直观的了解到了现代化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连老师们都感慨,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程度,是当初设计课程和活动的老师们都始料未及的。在事后同学们写下的活动感想中,对于自己的家乡,对于大自然和田野,他们都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些词语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或字句,而是“热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奶茶”和“爷爷手中的大白馒头”(这些描述都来自学生的活动感想)。很多同学的人生观也由此改变,不再以上大学为单一的奋斗目标,不再跟分数和考试较劲,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我要做一个像我爷爷那样的现代农民!”
公民意识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公民主体意识的教育。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包头市的很多小学都有很多创造性的活动和课程设计。
以包头市昆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团四小)为例,团四小的“慎独”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之久。闫华英校长对“慎独”的理解是,希望学生能培养起自律、自省、自强的品格特征,能成为有独立意识的合格小公民。2006年,在校长闫华英刚刚提出“慎独”这个貌似很深奥的教育理念时,很多人都质疑过,觉得这个理念应该很难被小学生接受。可是十年过去了,在采访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告诉了我们她对“慎独”的理解,“‘慎独’就是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如此简单而又直白的表达,证明了团四小十年“慎独”教育的成功。
团四小曾经发起一个“小当家”的活动,口号就是“学校制度我来定”,最终产生了学生自己的公约,名叫“团四小八项纪律”,对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公约,每个孩子都发自内心地维护与尊重,比起以往校方颁布的校规校纪,接受度和配合度更高,参与更积极。团四小每个班级都实行自主管理制度,大家针对班级的每项事务都设立了一个岗位,除了常见的班长、学习委员之外,还有关灯员、浇水员等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工作的职位。大家总能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岗位,自己竞聘,互相推荐,岗位轮换。一个学期下来,几乎人人都能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去,人人都能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虽然只是一个小学里的小小班级,但他们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培养的责任感,却是他们将来成长为国家公民最重要的一步。 公民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规则意识。在规则意识的培养方面,包头市的中小学校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如包头市北方重工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北重一小)在学生自我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拟定出了文明向上的“一日常规”,将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按照“学习”“生活”“安全”“文明”的分类,由学生自主探讨,拟定出19条行为准则,分别由自己、老师、家长给出评价意见,互相对照,发现不足,逐一修正。北重一小还制定了《北重一小师生行为三字谣》以及楼规楼纪等行为标准,系统地推行习惯养成计划。同时,学校还编撰出版了自主研发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好习惯塑造好人生》,全套三本,低中高段各一本,教材大量精选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对每一个养成教育点进行讲授、讨论、提炼和升华。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都是一种极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北重一小还把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范围扩展到了更广大的社会生活层面。他们创办了安全门体验实践教育基地,特聘消防大队消防警和交警大队的交警来给同学们进行实地现场教学,使同学们从细节处掌握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我们的目力所及,北重一小的校园干净整肃,学生言行有度,令人耳目一新。
诚然,在小学阶段谈规则意识,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而非进一步的将规则意识内化为内在需要。但是,能够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培养成一种主观意愿和行为习惯,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中学阶段的公民核心素养教育
公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016年9月教育部刚刚制定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六大类内容。而包头市教育局在此之前已经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考量和研究。在他们的“培养合格小公民”计划里,体现在中学阶段的公民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健康生活等方面。
人文底蕴是人们在语言、文学、艺术、美学等多方面的积累,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培养丰富的人文底蕴,对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和提升,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中学阶段是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时期,在我们走访的包头市众多中学里,处处可见浓厚的人文气息。
我们走访的包头市包钢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三中),是一个有着50年校史的初中。包钢三中提出了“文化陶冶,美好生长”的教育战略。为此,他们重新解读“礼”与“乐”,给出了全新的定义。“礼”为教育之纲,“乐”为教育之本,“礼乐”教育,就是要通过规范管理,使同学精神生长、灵魂发育。包钢三中大力推进人文教育,学校在2014、2015、2016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并获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内蒙古赛区第一名的殊荣,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赴央视参加了全国比赛。他们在校本课程中加入了国学、文字学及经典诵读等课程,来为同学们输送文化養分。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的陶冶,实现美好成长。
包头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包四中)是一所颇具人文气质的学校,社团活动非常活跃,其中大部分都与人文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如书法社、音乐社、围棋社、朗诵社、跆拳道社、动漫社、茶艺社、爱心社、史地实验社、天文社、话剧社等,都各具特色、个性鲜明。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活动场馆,并且由学生自主管理,同时部分社团还配有社团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其中,包四中学生自主创办的校刊《风帆》已经获得了国家级校园刊物的荣誉称号。在文学创作和陶冶性情方面,走在了包头市各中学的前列。这些人文社团的活动,不仅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在社团生活中获得独立成长,积累更多重要的精神财富。
责任担当,主要是就公民的道德素养而言,又特别针对公民的公德方面。公民的道德教育主要分为公民的公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其中,个人品德的教育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发展到中学阶段时,应该已经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而公民的公德水平的高下,不仅体现出公民本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因为中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不可轻忽。
包头市各中学的公德教育主要以团委和社团为组织展开。尤其是高中阶段,社团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公民教育的各个方面,开始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包四中的学生社团中,有专门的爱心社,社团成员每年坚持去孤儿院、敬老院看望小孩和老人,为他们带去安慰和快乐。此外,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程中,也有专门的环节,安排学生们走入社区,走入敬老院福利院,做家庭服务,陪老人交谈,为他们表演节目。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赞许,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经验,明白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包头市包钢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包钢五中)的校团委组织了“进社区”团建工作,每周轮换一个班的团员走进社区,做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民众。即使是在学习非常紧张的高三年级,这样的行动也没有中断过。高三的学生们认为,“尽管高三复习很紧张,但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心情格外舒坦”。这样的坚持,足以使学生明白学习之外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深入开展这样的活动,就是旨在把公民的公德教育视为一切道德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环,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使命感。
近年来,对于公民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要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也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心智健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行使公民应有的权利,完成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公民素养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显著。
心理健康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包头市中学教育阶段的一个共性趋势,也是包头市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在中学,更是重中之重。从初中到高中乃至中职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有固定的学时,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定期的课后咨询,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有的学校全体教师都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取得了三级以上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很多中学还培养出了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如包钢五中的彭维丽、包四中的张卓颖、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的陈岩等。这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已经推广到了社会,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单独或者集体咨询,和不定期开展热点话题讲座的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包钢五中是整个包头市心理健康教育最早实现课程化的一所学校,学校领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视,除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外,学校甚至要求全校教师都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达到“双师”的标准和资格。包钢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非常系统和规范,从高一到高三,分年龄,分时段,有不同的授课重点和针对目标,不仅展开青春期教育,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用课程来引导学生终身发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心理教师们还负担着很多其他的心理辅导工作,承担着对内和对外的专向心理咨询,还以开办心理讲座、排演心理剧等多种方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完全。尽管每个老师都是超负荷运转,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却一直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热情,不厌其烦,尽其所能,令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包头市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充分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中小学齐抓,辐射到社会的全方位、分层次、多梯度实施。而各学校的教育途径更是百花齐放,每个学校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其中很多学校都搞得如火如荼,如盛夏烂漫的山花,在青葱的草原上自由绽放。虽然每个学校之间的进度参差不齐,有些已经相当成熟,硕果累累;有些学校的德育品牌建设才刚刚起步,略显青涩。但是在看到了那么多认真践行公民教育理念的老师和蓬勃生长的孩子们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