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精华,更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对弘扬社会主义友善观,形成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将善莫大焉。
与人为善的基础是“善与人同”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段话大意是:子路,别人把他的错误指给他,他便高兴。禹听到善言,就给人敬礼。伟大的舜更是了不得,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是,接受人家的是,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优点来从事善行。自他种庄稼、做瓦器、做渔夫一直到做天子,没有一处优点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后将其引申为替他人着想、成全他人的意思。
与人为善的基础是善与人同。善与人同包括“舍己从人”和“乐取人以为善”。“乐取人以为善”是“舍己从人”的扩大和提高。“闻过则喜”的子路和“闻善则拜”的禹是“舍己从人”的典型。“舍己从人”的精神更进一步的主动和积极的表现就是广泛地向群众学习,吸取所有的善,集合到自己身上,以此为快乐。这样主动积极的乐善精神会自然而然地不断鼓舞自己和别人。
因此,作为乐之泉源的“为善”,意味着互相帮助大家共同为善,所以说“取诸人以为善”即“乐取人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或“善与人同”,这就是舜的伟大之处。
由此来看,“与人为善”与“善与人同”有着共通的关系。“善与人同”,不是乡愿(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的伪善者),更不是好好先生,它的基本意思是指,有了善,明白了什么是善,就与天下之人一起分享。不仅自己善,更要让天下人都善。如果自己还没有达到善,那么,就“舍己从人”,勇敢地否定自己,然后从他人那里学习善;如果看到其他人的善,不等别人勉强自己,就自觉自愿地去汲取,去效仿,去学习。
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精华。其表达的是善良愿望,传递的是友好信息,释放的温暖情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善良、友好、温暖的信号,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与人为善就是一种积善成德的人生智慧。
真诚待人是与人为善的重要前提。真诚与友善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好伙伴。离开真诚的友善是伪善,缺少友善的真诚是直白,而直白常常容易导致伤害。蔺相如从大局出发,再三礼让廉颇的非礼,做到了与人为善;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真诚相对,赢得了蔺相如的敬重。是真诚和友善共同奠定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与人为善必须真诚待人,真诚待人就要与人为善。
宽容大度是与人为善的道德操守。与人为善,善善相对,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友善关系。周恩来总理一次理发时,被理发师不慎割破了皮肤。他没有责怪理发师,而是首先自我检讨,说是因为自己咳嗽才让理发师刮破了脸。一句暖人的安慰,让人看到周总理与人为善的高尚情怀。遇事先为他人着想,做到襟怀宽阔,豁达大度,有容人之过,谅人之失的气量,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转冲突为和睦,才是与人为善的大器。
總之,与人为善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与人为善作为一种人生智慧对我们正确与人相处,走好人生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与人为善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在今天,提倡与人为善,对弘扬社会主义友善观,形成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善莫大焉。
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和谐。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等,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人都坚持与人为善,就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有利于推进发展。坚持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与人为善有利于增进团结。与人为善,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也应当成为我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进同志间的团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当然,我们所说的与人为善,不是好人主义,是真正对别人也对自己负责,有利于推进工作和事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与人为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格。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倡与人为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的基础是“善与人同”
“与人为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段话大意是:子路,别人把他的错误指给他,他便高兴。禹听到善言,就给人敬礼。伟大的舜更是了不得,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是,接受人家的是,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优点来从事善行。自他种庄稼、做瓦器、做渔夫一直到做天子,没有一处优点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后将其引申为替他人着想、成全他人的意思。
与人为善的基础是善与人同。善与人同包括“舍己从人”和“乐取人以为善”。“乐取人以为善”是“舍己从人”的扩大和提高。“闻过则喜”的子路和“闻善则拜”的禹是“舍己从人”的典型。“舍己从人”的精神更进一步的主动和积极的表现就是广泛地向群众学习,吸取所有的善,集合到自己身上,以此为快乐。这样主动积极的乐善精神会自然而然地不断鼓舞自己和别人。
因此,作为乐之泉源的“为善”,意味着互相帮助大家共同为善,所以说“取诸人以为善”即“乐取人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或“善与人同”,这就是舜的伟大之处。
由此来看,“与人为善”与“善与人同”有着共通的关系。“善与人同”,不是乡愿(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的伪善者),更不是好好先生,它的基本意思是指,有了善,明白了什么是善,就与天下之人一起分享。不仅自己善,更要让天下人都善。如果自己还没有达到善,那么,就“舍己从人”,勇敢地否定自己,然后从他人那里学习善;如果看到其他人的善,不等别人勉强自己,就自觉自愿地去汲取,去效仿,去学习。
与人为善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精华。其表达的是善良愿望,传递的是友好信息,释放的温暖情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善良、友好、温暖的信号,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与人为善就是一种积善成德的人生智慧。
真诚待人是与人为善的重要前提。真诚与友善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好伙伴。离开真诚的友善是伪善,缺少友善的真诚是直白,而直白常常容易导致伤害。蔺相如从大局出发,再三礼让廉颇的非礼,做到了与人为善;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真诚相对,赢得了蔺相如的敬重。是真诚和友善共同奠定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与人为善必须真诚待人,真诚待人就要与人为善。
宽容大度是与人为善的道德操守。与人为善,善善相对,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友善关系。周恩来总理一次理发时,被理发师不慎割破了皮肤。他没有责怪理发师,而是首先自我检讨,说是因为自己咳嗽才让理发师刮破了脸。一句暖人的安慰,让人看到周总理与人为善的高尚情怀。遇事先为他人着想,做到襟怀宽阔,豁达大度,有容人之过,谅人之失的气量,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转冲突为和睦,才是与人为善的大器。
總之,与人为善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与人为善作为一种人生智慧对我们正确与人相处,走好人生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与人为善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在今天,提倡与人为善,对弘扬社会主义友善观,形成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善莫大焉。
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和谐。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等,其中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人都坚持与人为善,就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有利于推进发展。坚持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与人为善有利于增进团结。与人为善,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履行社会责任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也应当成为我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进同志间的团结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当然,我们所说的与人为善,不是好人主义,是真正对别人也对自己负责,有利于推进工作和事业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与人为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格。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倡与人为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