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状况与因素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生的心理脱贫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本文给出了“心理贫困”的界定、“心理贫困”的六大表现和六大成因因素分析,试图为构建贫困生的心理援助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理贫困 因素分析 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89-01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相对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而且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也很明显,鉴于此,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会常伴他们左右。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贫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普通学生近20%,可见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他们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生,也还是心理和精神上的贫困生。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界定
  所谓心理贫困,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所导致的心理上出现的压抑、焦虑、自卑、敏感、孤僻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一部分学生的人格特质,也会困扰贫困生的学习、交往、情感、就业等, 如果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疏导、帮助与教育,他们也会和其他学生一样,扬起自信风帆,走好大学的每一步乃至人生的每一步。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典型表现
  1.高自尊感和高自卑感相互交织
  自尊本来是个人对自身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着人的行动的积极心理体验。但贫困生由于过度自尊反而对外界援助产生抗拒心理。他们在寻求和接受资助时常感到人格受到了伤害,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缺乏应有的自强精神。过度自尊的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往往表现得更加偏执,有更重的戒备心理[1]。这种超强自尊心的出现使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更加脆弱,一旦受到刺激或挫折,很可能走向更强烈的自卑。
  2.人际交往困难、缺乏自信、自我封闭
  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些勇敢的人坦然地直面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改变自己的处境,调整自己的心态,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却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的心理特点,如果他们自己不进行心理调适,又不接受外界的干预,那么很有可能走向心理封闭。更有甚者,他们无心学习,无心交际,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脱离了集体,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封闭现象。
  3.持久的焦虑与内疚心理
  焦虑是个体在预期面临原因不明的危险处境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或局促不安的复杂情绪。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境贫寒,昂贵的学杂费通常是家长借贷而来,生活费用、学习费用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家中欠债或是父母身体多病,就业前途渺茫等各种因素,使贫困生思想和经济上的负担都较重,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
  4.依赖、虚荣、攀比心理
  贫困生的家庭一般很难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面对经济困难,贫困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想状态:一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通过争取奖学金或参加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来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各种困难补助,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学校的各种减免、社会的各种捐助是自己应得的,将希望寄托在社会、学校和他人的救助上从而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有的贫困生虚荣心强,好面子、好攀比,以表面的要强来掩饰内心的自卑,只为不被人看低。
  5.自我压抑、抑郁心态
  贫困生在内心深处盼望成功的愿望非常迫切。然而,当他们发觉自己主观努力的目标与支撑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条件尚有较大差距时,就会产生一种负疚感和无助感,这是导致贫困生自我压抑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贫困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遇到过因贫穷遭人耻笑的痛苦经历而造成心理挫伤,很多人因此埋下了心理压抑的种子。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贫困生其主导心境悲观消极的色彩非常浓厚,他们在众人面前往往表现得闷闷不乐,即使遇到高兴的事,也难见其一笑[4]。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产生抑郁心态,而抑郁却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表现。
  三、高校心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长环境落后贫困
  贫困生大多数来自经济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调查表明,这些学生的见识少,阅历浅,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个性没有得到应有发展。这些原因都成为贫困学生产生有关心理问题的现实原因。
  2.社会贫富差距大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实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心不平衡, 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同时,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够完善, 不能保证公正、公平、公开的择优录用,人才竞争不公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撑, 这些社会上的客观因素都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3.原生家庭大影响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成员一般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早就接受了弱势家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来越感觉到沉重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父母被生存所累,而且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存在各种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采取高压或者放任的教育方式, 使其人格的某些方面逐渐走向极端,最终形成心理贫困。
  4.贫困认知有偏颇
  家庭经济困难的外因必须与自我否定观念的内因相结合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贫困生。所以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对贫困的认识、对自身认知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5. 支持体系不全
  社会或学校对他们的资助与心理的疏导衔接不紧密。
  6. 就业竞争不公
  连年来大学生毕业供大于求,竞争激烈,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贫困生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孤单无助、情绪低落。此外,多数贫困生家庭背景简单,面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他们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 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很容易走进心理误区,严重时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祝东.普通高校贫困生身心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
  [2] 郑立元.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视野,2010.8.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高职贫困生非物质救助中的心理援助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4SJD519)的阶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实际控制系统中,许多控制系统都是由连续时间过程(对象)和离散的控制器(一般由数字计算机等来实现)所构成的采样控制系统。实际上,所涉及的被控对象通常会出现不确定性(例如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大多数高校在重视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辅导。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高校学生普遍共有的心理问题,对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辅导员 心里辅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87-02  前言:  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越来
【摘要】培养新世纪合格的人才关键是教师,而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1.教师应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2.教师应善于语言表达。3.教师应善于创新。4.教师应具有灵活的注意力。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主要 最基本的途径。如何交给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方法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地位 作用 主体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82-0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基因芯片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实施后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革命性技术,而芯片图像分析是基因芯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基因芯
【摘要】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把“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欠缺等表层原因。其实导致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受到性格、兴趣、信心、动机等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来自家庭 班级和学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后进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
跟踪技术在机器视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人机交互技术当中,跟踪技术有着极大的发展价值。本文针对基于NAO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实现,研究了前景分割-目标跟踪的框架,首先以视觉背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从事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联系教学实际,从体育教育本身 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卫校体育教学应当重视与护理知识的结合讲解,真正让学生理解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思想。  【关键词】卫校 体育教学 护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90-01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