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反思,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是在现代主义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继续受其影响。试图从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来审视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中的缺失,并以此对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研究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20世纪90年代影响到我国,进而影响到教育管理研究层面。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提出来的,是在对现代主义痼疾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各领域研究存在的宏大叙事、真理性、确定性、科学性等特征,认为正是现代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张重新构建价值观,发扬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发扬多元性的文化观。
一、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缺失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是在以崇尚科学和理性的现代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在肯定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吓的现代教育研究所存在的缺失。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特征,注重研究的非理性面。在研究方法上,它反对将实证方法视为唯一合法的方法,注重质性研究和对事物的多视角观照。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通过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审视,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轻本土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和公式来阐释和衡量现实世界,认为知识和真理并不是普遍的和惟一的,而是情景性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创造的结果。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大多倾向于介绍国外的管理经验,致力于引进国外的理论,而对于我国具体教育管理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却有所忽略,本土化意义上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而我国的教育情境有其独特的个性,教育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别于西方,教育管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也是不同的,如果一味地套用西方教育管理经验理论来解决我国教育管理问题,将不会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也不会促进我国本土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
2 重企业管理经验理论移植,轻教育管理特性研究
后现代主义贬抑现代主义所预设的普遍性、一致性观念,而对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则极力颂扬。教育组织与一般的企业组织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把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必须要注重对教育组织这一特殊组织性质的研究。而目前我国的现代教育管理研究对于教育组织具体特性的关注远远不够,教育管理领域中充斥着太多的直接移植于企业界的管理理论和做法,而直接根源于教育组织的教育管理理论却少之又少。因其组织目标、组织情境、组织行为的不同,用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去构建教育管理理论体系,解决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肯定是不适合的,有其薄弱的一面。
3 重教育管理的理性面,轻教育管理的非理性价值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自泰罗起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理性,教育组织和管理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逻辑和秩序之上的,诸如效率、有序、控制等。从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到行为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建立,从教育管理研究把人看作是“工具人”一直发展到现在注重人际关系,教育管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人的非理性价值层面。但从研究的目的上来看,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组织内部的最优化设置,提高组织的效率,还是在现代主义的“工具理性吓进行教育管理研究的,而忽视了教育管理中的非理性层面的东西,如动机、情感、道德等的价值。因此当前教育管理研究中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过分注重其理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管理的非理性价值。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伦理道德价值,重视对人性的解读,而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构建起来的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恰恰丢失了这一层面,陷入了一种“前不见古人”的尴尬境地。
4 重宏大叙事,轻微观研究
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重视“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追求科学的研究方法,习惯从大处着眼。后现代主义却强调情境性,习惯于从微观出发,重视研究者对具体问题的体会、思考、研究成果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承袭了古人的思辨,侧重于宏大叙事,对研究问题做整体考量。可以说,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既没有达到现代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性,也没有达到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微观研究。研究方法的失范无疑会阻碍教育管理研究进展。
二、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向
任何一门学术研究在其学术发展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育管理研究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也必然经过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展望今后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 管理理论研究本土化、情境化
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问题又具有情境性,因此,在教育管理理论的引进、借鉴、吸收、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和罗列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盲目套用西方的教育管理经验,要在理论的本土化基础上正确地借鉴和利用,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现阶段我国亟需构建起一整套适合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因此,教育管理研究要从我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不断地解决本土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进而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 管理组织行为研究的非理性化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以“效率”为目标建构起来的,研究主题更多地侧重于制度、政策、结构层面,以期构建起一整套普适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管理研究总是见物不见人,缺乏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组织,有其自身特定的组织文化,而在“这一组织内工作的人们——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的行为,即使不说是被限定的话,也是不仅仅反映他们自己的个性特质,而且受其社会价值和组织文化期待的影响”。所以,要研究教育组织行为,必须关注对组织中行为人的价值面,即非理性面的研究,考察其特有的行为动机、道德、情感等。
3 研究方法多元化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注重实证研究,认为客观的量化研究才是科学的研究,推崇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等从自然科学中引介过来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迎合了现代主义普适性原则的口味,注重整齐划一,缺乏对特定组织情境和管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研究者逐渐发现了实证研究的缺陷,开始重视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而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实证研究,更谈不上质的研究。所以,今后教育管理研究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单一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对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对特定研究问题,既需要实证研究的方法,也需要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研究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20世纪90年代影响到我国,进而影响到教育管理研究层面。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提出来的,是在对现代主义痼疾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各领域研究存在的宏大叙事、真理性、确定性、科学性等特征,认为正是现代主义的泛滥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张重新构建价值观,发扬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发扬多元性的文化观。
一、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缺失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是在以崇尚科学和理性的现代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起来的,在肯定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吓的现代教育研究所存在的缺失。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的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特征,注重研究的非理性面。在研究方法上,它反对将实证方法视为唯一合法的方法,注重质性研究和对事物的多视角观照。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通过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审视,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轻本土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反对用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逻辑和公式来阐释和衡量现实世界,认为知识和真理并不是普遍的和惟一的,而是情景性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创造的结果。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大多倾向于介绍国外的管理经验,致力于引进国外的理论,而对于我国具体教育管理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却有所忽略,本土化意义上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而我国的教育情境有其独特的个性,教育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别于西方,教育管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也是不同的,如果一味地套用西方教育管理经验理论来解决我国教育管理问题,将不会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也不会促进我国本土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
2 重企业管理经验理论移植,轻教育管理特性研究
后现代主义贬抑现代主义所预设的普遍性、一致性观念,而对事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则极力颂扬。教育组织与一般的企业组织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把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必须要注重对教育组织这一特殊组织性质的研究。而目前我国的现代教育管理研究对于教育组织具体特性的关注远远不够,教育管理领域中充斥着太多的直接移植于企业界的管理理论和做法,而直接根源于教育组织的教育管理理论却少之又少。因其组织目标、组织情境、组织行为的不同,用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去构建教育管理理论体系,解决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肯定是不适合的,有其薄弱的一面。
3 重教育管理的理性面,轻教育管理的非理性价值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自泰罗起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理性,教育组织和管理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逻辑和秩序之上的,诸如效率、有序、控制等。从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到行为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建立,从教育管理研究把人看作是“工具人”一直发展到现在注重人际关系,教育管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人的非理性价值层面。但从研究的目的上来看,这些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组织内部的最优化设置,提高组织的效率,还是在现代主义的“工具理性吓进行教育管理研究的,而忽视了教育管理中的非理性层面的东西,如动机、情感、道德等的价值。因此当前教育管理研究中一个很大的缺失就是过分注重其理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管理的非理性价值。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历来重视伦理道德价值,重视对人性的解读,而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构建起来的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恰恰丢失了这一层面,陷入了一种“前不见古人”的尴尬境地。
4 重宏大叙事,轻微观研究
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重视“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追求科学的研究方法,习惯从大处着眼。后现代主义却强调情境性,习惯于从微观出发,重视研究者对具体问题的体会、思考、研究成果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承袭了古人的思辨,侧重于宏大叙事,对研究问题做整体考量。可以说,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既没有达到现代主义所要求的科学性,也没有达到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微观研究。研究方法的失范无疑会阻碍教育管理研究进展。
二、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向
任何一门学术研究在其学术发展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教育管理研究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也必然经过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展望今后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 管理理论研究本土化、情境化
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问题又具有情境性,因此,在教育管理理论的引进、借鉴、吸收、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和罗列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盲目套用西方的教育管理经验,要在理论的本土化基础上正确地借鉴和利用,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现阶段我国亟需构建起一整套适合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因此,教育管理研究要从我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不断地解决本土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进而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2 管理组织行为研究的非理性化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以“效率”为目标建构起来的,研究主题更多地侧重于制度、政策、结构层面,以期构建起一整套普适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育管理研究总是见物不见人,缺乏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定组织,有其自身特定的组织文化,而在“这一组织内工作的人们——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他们的行为,即使不说是被限定的话,也是不仅仅反映他们自己的个性特质,而且受其社会价值和组织文化期待的影响”。所以,要研究教育组织行为,必须关注对组织中行为人的价值面,即非理性面的研究,考察其特有的行为动机、道德、情感等。
3 研究方法多元化
现代教育管理研究注重实证研究,认为客观的量化研究才是科学的研究,推崇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等从自然科学中引介过来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迎合了现代主义普适性原则的口味,注重整齐划一,缺乏对特定组织情境和管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研究者逐渐发现了实证研究的缺陷,开始重视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而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实证研究,更谈不上质的研究。所以,今后教育管理研究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单一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对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对特定研究问题,既需要实证研究的方法,也需要定性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