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宣传报道作为中国新闻改革的其中一个有机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结合当前传播活动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对外宣传报道除了要坚持针对性这一关键外,可以利用因特网这个网络平台使海外受众参与传播的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双向传播过程,最终提高对外宣传报道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改革 对外宣传报道 传者 受者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经过了30年。其总体状况是在维持新闻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新闻媒体的改革。另外,由于各地新闻改革没有统一模式,所以人们对新闻改革的目标说法不一。目前国内提出的新闻改革目标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要求改革我国的新闻体制,二是要求着重改革新闻观念。三是把改革重点放在新闻业务上。在中国新闻改革过程中,对外宣传报道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在新闻观念上还是在新闻业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对外宣传报道,是指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向外国人报道我国的内外政策和各方面情况。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我国的正确形象,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同情、支持和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对外宣传的各种手段和渠道中,新闻宣传起着主渠道和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对外宣传报道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相关的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在对外宣传报道活动中的研究和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原则、方针和方法,用以反过来指导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展开。回顾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1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党领导下的对外宣传报道事业的开创阶段,探索如何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在那个时期形成了对外宣传报道要接受党的领导、要为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服务:对外宣传报道要不同于对内报道、地方新闻要有国际意义和对外宣传价值;外宣报道在写作和表现形式上要照顾国外读者的理解程度,使他们清晰易懂等的观念和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则是我国对外宣传报道事业的大发展阶段。为适应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形势,对外宣传报道逐步向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品种发展,并逐步探索、总结、提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宣传原则和方法,对外宣传报道提出了读者对象主要是中间人群,任务是宣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宣传方法要内外有别,要为外国人所喜闻乐见。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外宣传工作受到“左”的干扰,随着形势的发展,把之前在对外宣传报道上探索到的正确原则、方针和方法全都推翻了,错误的规定和提出造成了对外宣传报道题材非常狭窄,内容强加于人,充满了政治的说教,照搬国内的一套空话、大话和套话。在此阶段,对外宣传报道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也严重地被损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进入重新开拓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首先,在对外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其次,中共中央于1990年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就历史新时期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性质、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文件是我国党领导的对外宣传报道事业在50多年历史发展中取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历史性的文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就目前的国际传播形势来看。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海外各阶层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他们想要了解当今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以及中国对重大国际事件的态度和主张。原理上。中国传媒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应该与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相一致,但是“在全球性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中国传媒的声音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对外报道中。中国传媒也丧失了主动权,给一些外国传媒以可乘之机。世界听不到中国的声音。致使西方公众所认识和了解的中国形象,完全是由西方媒体所描述的”。“上天”容易“落地”难,是一个当前一致公认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国外受众。对外宣传报道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在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中,我党就十分强调针对性的重要。针对性是对外宣传工作的灵魂,是决定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成败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不少提高传播效果的对策,也都是针对海外受众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如:写作上要“以小见大”、根据受众的兴趣选题,突出海外关注的焦点,要有背景交代,根据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正负面报道要平衡。要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太多的说教,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受众、贴近生活,内容与形式要统一和注重形式灵活多样等。理想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而不是单纯地由传者到受者的单向传播。与人际传播不同,对外宣传报道是经由大众媒介进行的传播,因此常常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形成空间和社会距离,在过去。对外宣传机构要得到海外受众的反馈信息是很困难的。如今我们所处的是因特网极度普及的时代,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传播学上传受中心的转移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除了要继续坚持针对性以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改进以往信息单向流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效果并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传受关系。
现代传播活动不论是广告还是新闻都从以往的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者为中心。在信息传播高度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外宣传报道作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在坚持我国立场、观点、主张的同时也应该转为以受众为中心。而受众参与传播过程是当代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营造良好传授关系的重要条件。传者与受者是传播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传播者需要受传者接受他传播的信息,受传者也需要从传播者那里获得信息,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但是传者传播给受者的信息并不是受者亲身感知的,加上传播过程往往是单向性的,因此受者会对传播持有一种“警觉”。这种“警觉”是确保自身安全,维持个体的主体性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经常制约着受众对传者所传播的信息的接受。当受众感觉到传播者缺乏权威性,自己并不熟悉,而传播的内容又是企图说服他的时候。受众对信息的“警觉”会进一步强化,甚至对传播内容产生怀疑、回避或排斥。要消除或淡化这种“警觉”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让受众参与传播的过程。国际信息的流向是极为不平衡的,国外著名通讯社如路透社和美联社等几乎垄断了所有信息供给的源头,加上国外对中国的“坏孩子”印象,国外受众对中国提供的新闻大部分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让海外受众参与到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工作中,可以改进这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党报对内宣传的历史上。就曾经一直强调“群众办报纸”、“全党办报”这一办报方针。毛泽东在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也提出了“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对外宣传报道在这方面也应该向对内报道学习。
在因特网的利用上,外宜机构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受众群的调查和分析。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留言板、论坛和新闻组等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和想法,根据海外受众的要求进行新闻策划或进行我国相关文化传统的信息提供。另外,在现今复杂的世界和网络视频极度泛滥的社会里,提供新闻已经不再是记者的唯一专利。事件发生的第一目击者更多的是普通群众,他们通过手机、DV等高科技产品把最新事件的发生’情况放在网络上。国外有名的Youtube网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众的位置不再局限在接受信息上面。当然,这并不是全盘照搬,毕竟对外宣传报道是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互联网的应用为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随着更多的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新闻改革 对外宣传报道 传者 受者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经过了30年。其总体状况是在维持新闻体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新闻媒体的改革。另外,由于各地新闻改革没有统一模式,所以人们对新闻改革的目标说法不一。目前国内提出的新闻改革目标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要求改革我国的新闻体制,二是要求着重改革新闻观念。三是把改革重点放在新闻业务上。在中国新闻改革过程中,对外宣传报道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论在新闻观念上还是在新闻业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对外宣传报道,是指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向外国人报道我国的内外政策和各方面情况。在国际上树立和维护我国的正确形象,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同情、支持和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对外宣传的各种手段和渠道中,新闻宣传起着主渠道和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对外宣传报道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相关的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在对外宣传报道活动中的研究和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些原则、方针和方法,用以反过来指导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展开。回顾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17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
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党领导下的对外宣传报道事业的开创阶段,探索如何做好对外宣传报道。在那个时期形成了对外宣传报道要接受党的领导、要为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服务:对外宣传报道要不同于对内报道、地方新闻要有国际意义和对外宣传价值;外宣报道在写作和表现形式上要照顾国外读者的理解程度,使他们清晰易懂等的观念和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则是我国对外宣传报道事业的大发展阶段。为适应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形势,对外宣传报道逐步向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品种发展,并逐步探索、总结、提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宣传原则和方法,对外宣传报道提出了读者对象主要是中间人群,任务是宣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宣传方法要内外有别,要为外国人所喜闻乐见。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外宣传工作受到“左”的干扰,随着形势的发展,把之前在对外宣传报道上探索到的正确原则、方针和方法全都推翻了,错误的规定和提出造成了对外宣传报道题材非常狭窄,内容强加于人,充满了政治的说教,照搬国内的一套空话、大话和套话。在此阶段,对外宣传报道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也严重地被损害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进入重新开拓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首先,在对外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其次,中共中央于1990年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就历史新时期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性质、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该文件是我国党领导的对外宣传报道事业在50多年历史发展中取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历史性的文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就目前的国际传播形势来看。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海外各阶层的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他们想要了解当今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变化,以及中国对重大国际事件的态度和主张。原理上。中国传媒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应该与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相一致,但是“在全球性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中国传媒的声音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对外报道中。中国传媒也丧失了主动权,给一些外国传媒以可乘之机。世界听不到中国的声音。致使西方公众所认识和了解的中国形象,完全是由西方媒体所描述的”。“上天”容易“落地”难,是一个当前一致公认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国外受众。对外宣传报道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在对外宣传报道工作中,我党就十分强调针对性的重要。针对性是对外宣传工作的灵魂,是决定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成败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不少提高传播效果的对策,也都是针对海外受众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如:写作上要“以小见大”、根据受众的兴趣选题,突出海外关注的焦点,要有背景交代,根据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正负面报道要平衡。要用事实说话而不是太多的说教,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受众、贴近生活,内容与形式要统一和注重形式灵活多样等。理想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而不是单纯地由传者到受者的单向传播。与人际传播不同,对外宣传报道是经由大众媒介进行的传播,因此常常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形成空间和社会距离,在过去。对外宣传机构要得到海外受众的反馈信息是很困难的。如今我们所处的是因特网极度普及的时代,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传播学上传受中心的转移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除了要继续坚持针对性以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改进以往信息单向流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效果并进一步建立良好的传受关系。
现代传播活动不论是广告还是新闻都从以往的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受者为中心。在信息传播高度现代化、全球化的环境中,受众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外宣传报道作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在坚持我国立场、观点、主张的同时也应该转为以受众为中心。而受众参与传播过程是当代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营造良好传授关系的重要条件。传者与受者是传播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传播者需要受传者接受他传播的信息,受传者也需要从传播者那里获得信息,因此二者具有统一性。但是传者传播给受者的信息并不是受者亲身感知的,加上传播过程往往是单向性的,因此受者会对传播持有一种“警觉”。这种“警觉”是确保自身安全,维持个体的主体性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经常制约着受众对传者所传播的信息的接受。当受众感觉到传播者缺乏权威性,自己并不熟悉,而传播的内容又是企图说服他的时候。受众对信息的“警觉”会进一步强化,甚至对传播内容产生怀疑、回避或排斥。要消除或淡化这种“警觉”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让受众参与传播的过程。国际信息的流向是极为不平衡的,国外著名通讯社如路透社和美联社等几乎垄断了所有信息供给的源头,加上国外对中国的“坏孩子”印象,国外受众对中国提供的新闻大部分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让海外受众参与到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工作中,可以改进这方面的问题。在我国党报对内宣传的历史上。就曾经一直强调“群众办报纸”、“全党办报”这一办报方针。毛泽东在1948年4月2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也提出了“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对外宣传报道在这方面也应该向对内报道学习。
在因特网的利用上,外宜机构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受众群的调查和分析。其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留言板、论坛和新闻组等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和想法,根据海外受众的要求进行新闻策划或进行我国相关文化传统的信息提供。另外,在现今复杂的世界和网络视频极度泛滥的社会里,提供新闻已经不再是记者的唯一专利。事件发生的第一目击者更多的是普通群众,他们通过手机、DV等高科技产品把最新事件的发生’情况放在网络上。国外有名的Youtube网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众的位置不再局限在接受信息上面。当然,这并不是全盘照搬,毕竟对外宣传报道是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有特殊的政治意义。互联网的应用为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提供了另一个思考角度。随着更多的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