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谚语数量众多,但是在日常会话和阅读材料中,仅有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英语谚语被广泛使用,究其原因,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音论中表现型谚语模音和基因型谚语模音的复制与传播方式,为我们理解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模因论 英语谚语 基因型 表现型
一、引言
英语谚语是在英、美等国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生动简练、形式相对稳定且具有教诲和劝诫功能,源于大众对工作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的语句。《简明牛津谚语词典》将谚语定义为:一种以简洁的方式提供建议和揭示寓意的、传统的格言(a traditional saying which offers advice or presents a moral in a short and pithy manner)。英语谚语数量众多,但其中只有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英语谚语在日常会话和阅读材料中被广泛使用,究其原因,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音论为我们理解英语谚语的兴衰浮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模因论及模因的传播特征
模因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其1976年所著的科普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的。模因(Meme)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道金斯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说明“一切生命都通过复制实体的差别性生存而进化,而文化也需要自身的继承和进化来延续”[1]。与基因的代代相传不同,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仿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2]。在模因的作用下,一种表达方式得到复制,创造这种表达方式的创意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一种语言模因[3]。道金斯认为,模因的传递具有选择性,有些模因比另外一些模因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即获得更多的模仿并得以广泛流传,这和自然选择有些相似[4]。模因在传递过程中还具有变异性,模因的传播受到连续的突变及相互混合的影响,传给你的模因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其中添加了模仿者个人的认识[5]。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布莱克摩尔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即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所谓基因型模因,是指“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而表现型模因指的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的过程[6]。
三、模因论视角下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
英语谚语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生活与生产斗争中集体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在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瑰丽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可是在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们的日常会话和阅读材料中,仅有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英语谚语被广泛使用,通过运用模因论进行分析发现,这类英语谚语的流传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相同信息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传递;二是具有不同信息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同一种形式进行传递。
(一)英语谚语流传中基因型谚语模因的特点
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通过不同的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传播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模仿或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前后所要传递的内容是一样的。
例如在鼓励人们自信才能取得成功时,英语中有“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和“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plin”(你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等谚语。在表达凡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层含义时,英语中有著名的“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A minute’s success pays the failure of years.——Browning”(一分钟里成功的事,原来付出多年失败的代价。);“The darkest hour is that before the dawn.”(黎明之前,天色最黑。——意指接近成功时最艰苦);“Success belongs to the persevering.”(坚持不懈必定成功。),以及“A little of everything,and nothing at all.——Montaigne”(凡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不难看出,无论是在表达“人们要自信才能取得成功”或是在表达“凡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思时,相同含义信息通过灵活多变的用词和句型得以复制,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二)英语谚语流传中表现型谚语模因的特点
英语谚语的表现型模因多表现为套用某一谚语的句式结构,仅对该谚语中的少数词语进行替换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人们耳熟能详的原型稍做改动,就构成了同构异义传播的模因。英语谚语在不同信息同型传递的过程中去糟粕留精华体现时代气息,舒缓生活压力。在刻意的同中求异的过程中,使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例如在表达得失与贫富的心态时,英语中有“All covet,all lose.”(样样想要,样样失掉。);“Grasp all,lose all.”(什么都抓,什么都丢;贪多必失。),以及“A heavy purse makes light heart.”(钱袋重,心头轻。);“A light purse makes a heavy heart.”(钱袋轻,心头重。)的谚语。起承转合间,一“抓”、一“失”、一“轻”、一“重”,将人们面对得失、贫富时的心态勾勒得形象生动。
再如在表达因果规律和家庭成员关系时,英语中有“Like teacher,like pupil.”(有其师必有其徒。);“Like workman,like work.”(什么工匠出什么活。)和“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mother,like daughter.”(有其母,必有其女。)等谚语。通过对“Like A,like B.”这一基本句式中名词A与B的精心选择,将因果规律和家庭成员关系表达得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在英语中,还有一组数量众多的以“Better A than B.”为基本句型替换展开的谚语。例如“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说得好不如做得好。);“Better go to heaven in rags than to hell in embroidery.”(衣锦而下地狱,不如褴褛而进天堂。);“Better to ask the way than go astray.”(多问不迷路。);“Better to die in glory than live in dishonor.”(屈辱求生,不如站着死。);“Better an egg today than a hen tomorrow.”(今天的一个蛋胜过明天的一只鸡;多得不如现得。);“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做狗头,不做狮尾;宁为鸡首,毋为牛后。);“Better safe than sorry.”(安全要比后悔好;宁求安全,不要后悔。);“Better an open enemy than a false friend.”(宁要公开的敌人,不要虚伪的朋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等等。这组英语谚语大多表达的是对好坏的比较,发人深省,具有一定的教诲和劝诫的功能。
四、结语
模因是社会文化得以传播的基本方式之一,英语谚语中为人们所熟知的谚语的复制与传播,正是凭借模因的力量才显示出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带有强势模因的谚语的语料,易于被人们记住,更易于被传递给别人。了解模因论,了解表现型模音和基因型模音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为我们理解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卢允中,张岱云译.Dawkins R.自私的基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3]何自然,谢朝群.模因·语言·交际[A].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发言,复旦大学,2005.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30-39.
[6]Blake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7]胡木疑.英语谚语的形成及渊源[J].山东外语教学,1990(4):40-44.
[8]李中和.英语谚语集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模因论 英语谚语 基因型 表现型
一、引言
英语谚语是在英、美等国被广泛使用的语言生动简练、形式相对稳定且具有教诲和劝诫功能,源于大众对工作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的语句。《简明牛津谚语词典》将谚语定义为:一种以简洁的方式提供建议和揭示寓意的、传统的格言(a traditional saying which offers advice or presents a moral in a short and pithy manner)。英语谚语数量众多,但其中只有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英语谚语在日常会话和阅读材料中被广泛使用,究其原因,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音论为我们理解英语谚语的兴衰浮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模因论及模因的传播特征
模因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其1976年所著的科普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的。模因(Meme)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道金斯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说明“一切生命都通过复制实体的差别性生存而进化,而文化也需要自身的继承和进化来延续”[1]。与基因的代代相传不同,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仿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2]。在模因的作用下,一种表达方式得到复制,创造这种表达方式的创意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一种语言模因[3]。道金斯认为,模因的传递具有选择性,有些模因比另外一些模因能够取得较大的成功,即获得更多的模仿并得以广泛流传,这和自然选择有些相似[4]。模因在传递过程中还具有变异性,模因的传播受到连续的突变及相互混合的影响,传给你的模因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其中添加了模仿者个人的认识[5]。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模因传播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布莱克摩尔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即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所谓基因型模因,是指“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而表现型模因指的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的过程[6]。
三、模因论视角下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
英语谚语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生活与生产斗争中集体创造出来的口头文学,在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瑰丽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可是在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人们的日常会话和阅读材料中,仅有一部分生命力旺盛的英语谚语被广泛使用,通过运用模因论进行分析发现,这类英语谚语的流传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具有相同信息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传递;二是具有不同信息的英语谚语可以通过同一种形式进行传递。
(一)英语谚语流传中基因型谚语模因的特点
基因型模因的相同信息通过不同的比较灵活的形式进行传播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模仿或复制的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前后所要传递的内容是一样的。
例如在鼓励人们自信才能取得成功时,英语中有“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和“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plin”(你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等谚语。在表达凡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层含义时,英语中有著名的“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A minute’s success pays the failure of years.——Browning”(一分钟里成功的事,原来付出多年失败的代价。);“The darkest hour is that before the dawn.”(黎明之前,天色最黑。——意指接近成功时最艰苦);“Success belongs to the persevering.”(坚持不懈必定成功。),以及“A little of everything,and nothing at all.——Montaigne”(凡事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不难看出,无论是在表达“人们要自信才能取得成功”或是在表达“凡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意思时,相同含义信息通过灵活多变的用词和句型得以复制,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二)英语谚语流传中表现型谚语模因的特点
英语谚语的表现型模因多表现为套用某一谚语的句式结构,仅对该谚语中的少数词语进行替换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人们耳熟能详的原型稍做改动,就构成了同构异义传播的模因。英语谚语在不同信息同型传递的过程中去糟粕留精华体现时代气息,舒缓生活压力。在刻意的同中求异的过程中,使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例如在表达得失与贫富的心态时,英语中有“All covet,all lose.”(样样想要,样样失掉。);“Grasp all,lose all.”(什么都抓,什么都丢;贪多必失。),以及“A heavy purse makes light heart.”(钱袋重,心头轻。);“A light purse makes a heavy heart.”(钱袋轻,心头重。)的谚语。起承转合间,一“抓”、一“失”、一“轻”、一“重”,将人们面对得失、贫富时的心态勾勒得形象生动。
再如在表达因果规律和家庭成员关系时,英语中有“Like teacher,like pupil.”(有其师必有其徒。);“Like workman,like work.”(什么工匠出什么活。)和“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mother,like daughter.”(有其母,必有其女。)等谚语。通过对“Like A,like B.”这一基本句式中名词A与B的精心选择,将因果规律和家庭成员关系表达得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在英语中,还有一组数量众多的以“Better A than B.”为基本句型替换展开的谚语。例如“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说得好不如做得好。);“Better go to heaven in rags than to hell in embroidery.”(衣锦而下地狱,不如褴褛而进天堂。);“Better to ask the way than go astray.”(多问不迷路。);“Better to die in glory than live in dishonor.”(屈辱求生,不如站着死。);“Better an egg today than a hen tomorrow.”(今天的一个蛋胜过明天的一只鸡;多得不如现得。);“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做狗头,不做狮尾;宁为鸡首,毋为牛后。);“Better safe than sorry.”(安全要比后悔好;宁求安全,不要后悔。);“Better an open enemy than a false friend.”(宁要公开的敌人,不要虚伪的朋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等等。这组英语谚语大多表达的是对好坏的比较,发人深省,具有一定的教诲和劝诫的功能。
四、结语
模因是社会文化得以传播的基本方式之一,英语谚语中为人们所熟知的谚语的复制与传播,正是凭借模因的力量才显示出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带有强势模因的谚语的语料,易于被人们记住,更易于被传递给别人。了解模因论,了解表现型模音和基因型模音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为我们理解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卢允中,张岱云译.Dawkins R.自私的基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3]何自然,谢朝群.模因·语言·交际[A].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大会发言,复旦大学,2005.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5]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30-39.
[6]Blake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7]胡木疑.英语谚语的形成及渊源[J].山东外语教学,1990(4):40-44.
[8]李中和.英语谚语集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