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工作需要校长抓住一条主线,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校本研究,创新管理,全力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争取更多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的引领下,各项工作在全面探索、实践过程中健康有序、良性运转,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浅谈创设和谐氛围,促进教师成长的体会。
关键词:和谐氛围;教师成长;教师队伍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体
从校长管理的角度来说,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导力量,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根本源泉。所以,校长的管理首先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本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活动中。
(一)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努力培养敬业、精取、奉献、创新精神,和两心教育(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强调四“爱”(爱提问题的学生,爱思想异动的学生,爱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爱不被关注的学生),四“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培养教师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具有和谐力的师生关系;尊重自己和职业,精心育人,诲人不倦。树立“为人民服务”和“让群众满意”的宗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型”的高素质行政队伍
学校的行政队伍由原来的“管理型”转型为“服务型”。积极地为课程改革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经常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现代化管理,关心教师生活
现代学校管理并不是由校长一人实现学校管理功能的,而是需要学校管理者把管理目标转向效能目标,学校管理从教师“应该做什么”发展到“为何做”和“怎样做最有效”。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的提高,不只是靠检查,而是靠师生教学过程的互动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把管理的精力放在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需求上,强调培养教师的归属感和彼此间的交往和友谊,倡导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管理者善于倾听和沟通,才能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情理交融。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健康、人文的氛围
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围绕“坐下来读书以增底气,静下来思考以现灵气,沉下来实践以成名气”,为全体教师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通过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学校高素质团队。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很重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氛围,张扬一种振奋人心、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根据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从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提高教学水平两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行政与党员率先垂范。我校行政人员及党员是教师队伍的政治核心,我校提倡行政人员、党员一定要讲团结、讲正气、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无论干什么事,都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带动教师。
(二)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以学校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师要与学生多谈心、沟通,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学校政治学习为首,以集中学习与自学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在活动中进行师德教育。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全体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敬业爱岗,工作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一大批敬业乐业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热血、奉献青春。
(三)以加大课改力度为主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新课标的颁布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对此,我校积极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学科的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新课程及教研培训。教务处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文件和先进经验、理论文章等,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等有关专家讲座,开展论文交流,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领会新课程思想的实质和实施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转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讲座,教师充分认识了当前中小课程改革的教改方向,明确了自身在课堂改革的定位、基本走向和发展方向,并掌握了实施课堂改革的基本策略,掌握了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树立了全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学校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的“三课”活动为载体,展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使广大教师在锻炼中走向成熟。
(四)全方位推进校本课程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运行
学校成立课题组,做好规划和细化工作,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工作,让师生齐齐参与,一起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课堂教学在整体上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教學环节上大胆探索,一切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案变学案,开发学生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从有效交流出发,小组合作学习、不同质学生的合理组合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建构知识,教学朝着开放式方向发展。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体验了生活,了解了社会,动口、动手、动脑、交往等能力受到锻炼,调查访问、查阅搜集、整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为“平等中的地位”,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因此,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保持开放进取的心态,把课堂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把学生视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组,切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率。转变学习方式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动脑、思维敏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管理,提高教师管理水平
学校从制度改革入手,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工作。
1. 全面修订及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对不利学校工作开展的各种形式化纲条推翻重建,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民主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良性开展。
2. 完善队伍建设,即使各部门职责分明,又加强协作,发挥最佳整体效能。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总务、工会组成行政领导小组,中心明确,责任到位,职责到人;抓好班主任队伍和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班级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分工与整合,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3. 管理工作把为师生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勤学习讲奉献,改进工作作风。涉及职工利益和发展的决策都要征求群众意见,如百分奖方案的制订、作息时间的调整及校务公开;后勤管理为教学服务,及时解决教学所需,消除安全隐患;探望因生病、怀孕住院的教师,及时给他们送去了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充分体现出学校柔性化管理,增加了教师和领导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4. 充分重视家校协作,推动家校良性互动。通过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电访、家长校访等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加深对学校的信任,同时也使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关键词:和谐氛围;教师成长;教师队伍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体
从校长管理的角度来说,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导力量,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的根本源泉。所以,校长的管理首先要体现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本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育活动中。
(一)培养教师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努力培养敬业、精取、奉献、创新精神,和两心教育(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强调四“爱”(爱提问题的学生,爱思想异动的学生,爱行为表现不佳的学生,爱不被关注的学生),四“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培养教师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具有和谐力的师生关系;尊重自己和职业,精心育人,诲人不倦。树立“为人民服务”和“让群众满意”的宗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型”的高素质行政队伍
学校的行政队伍由原来的“管理型”转型为“服务型”。积极地为课程改革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经常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加强现代化管理,关心教师生活
现代学校管理并不是由校长一人实现学校管理功能的,而是需要学校管理者把管理目标转向效能目标,学校管理从教师“应该做什么”发展到“为何做”和“怎样做最有效”。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的提高,不只是靠检查,而是靠师生教学过程的互动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只有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把管理的精力放在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需求上,强调培养教师的归属感和彼此间的交往和友谊,倡导被管理者参与管理,管理者善于倾听和沟通,才能让学校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情理交融。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健康、人文的氛围
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围绕“坐下来读书以增底气,静下来思考以现灵气,沉下来实践以成名气”,为全体教师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通过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学校高素质团队。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很重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氛围,张扬一种振奋人心、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加强校本研究,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根据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从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提高教学水平两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行政与党员率先垂范。我校行政人员及党员是教师队伍的政治核心,我校提倡行政人员、党员一定要讲团结、讲正气、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无论干什么事,都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带动教师。
(二)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以学校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师要与学生多谈心、沟通,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学校政治学习为首,以集中学习与自学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在活动中进行师德教育。在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全体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敬业爱岗,工作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一大批敬业乐业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热血、奉献青春。
(三)以加大课改力度为主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新课标的颁布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对此,我校积极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学科的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新课程及教研培训。教务处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的文件和先进经验、理论文章等,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等有关专家讲座,开展论文交流,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领会新课程思想的实质和实施要求,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转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讲座,教师充分认识了当前中小课程改革的教改方向,明确了自身在课堂改革的定位、基本走向和发展方向,并掌握了实施课堂改革的基本策略,掌握了课程的学科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树立了全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学校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的“三课”活动为载体,展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使广大教师在锻炼中走向成熟。
(四)全方位推进校本课程利用与开发的研究运行
学校成立课题组,做好规划和细化工作,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工作,让师生齐齐参与,一起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课堂教学在整体上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在教學环节上大胆探索,一切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案变学案,开发学生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从有效交流出发,小组合作学习、不同质学生的合理组合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建构知识,教学朝着开放式方向发展。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体验了生活,了解了社会,动口、动手、动脑、交往等能力受到锻炼,调查访问、查阅搜集、整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为“平等中的地位”,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因此,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保持开放进取的心态,把课堂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把学生视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经验进行重组,切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率。转变学习方式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动脑、思维敏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管理,提高教师管理水平
学校从制度改革入手,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工作。
1. 全面修订及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对不利学校工作开展的各种形式化纲条推翻重建,使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民主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良性开展。
2. 完善队伍建设,即使各部门职责分明,又加强协作,发挥最佳整体效能。以校长、教导、总辅导员、总务、工会组成行政领导小组,中心明确,责任到位,职责到人;抓好班主任队伍和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班级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分工与整合,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和组织者。
3. 管理工作把为师生服务放在第一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实际工作中,领导班子勤学习讲奉献,改进工作作风。涉及职工利益和发展的决策都要征求群众意见,如百分奖方案的制订、作息时间的调整及校务公开;后勤管理为教学服务,及时解决教学所需,消除安全隐患;探望因生病、怀孕住院的教师,及时给他们送去了学校的关心和爱护,充分体现出学校柔性化管理,增加了教师和领导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4. 充分重视家校协作,推动家校良性互动。通过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电访、家长校访等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加深对学校的信任,同时也使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