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为65.00%,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方式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高,同时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穿刺心包腔內置管 化疗 恶性心包积液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113-01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与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每组各2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治疗组,年龄24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52±3.55)岁。对照组,年龄24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53±3.57)岁。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肺癌患者27例,恶性淋巴癌患者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2例[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在B超诊断后,需要确定患者的进针位置、进针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穿刺位置等[2],患者在术前实施麻醉后,采取半卧位姿势,消毒处理,麻醉采用含量为2.0%的利多卡因实施麻醉过程[3],利用我院当前经常利用的穿刺技术实施穿刺过程,等到抽出液体后沿着穿刺针将导丝送入患者体内,然后将穿刺针拔出,之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扩张操作,将留有侧孔的导管放置到穿刺处,之后进一步确定患者的导管所在位置,在B超下确定患者的导管处于心包腔内,之后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心包腔内大约10厘米左右的长度,尽可能的将导管留置在患者的心包腔内底部位置,然后采用敷贴将其导管直接进行固定,固定位置选择在胸壁上,之后利用复压吸引器全天候的慢慢进行放液处理,大约需要放0.2L到1.0L左右的心包腔内积液[4]。当然在整个放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B超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来确定积液放液的多少,在患者术后一天到两天内,患者的积液全部引流干净后,之后在患者的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顺铂、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冲洗,其用量按照临床用药标准进行配比确定,之后将其引流管放开进行充分引流,干净后再次注入上述混合溶液,不断重复操作三次到五次左右,等到患者的心包腔内积液引流量每天减少到50毫升以内后拔管,对其引流管口位置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处理,术后需要给予患者的适当的营养支持保持患者的体力和电解质平衡,做好术后康复护理指导,促进患者病情早日痊愈,身体早日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
1.3 疗效评级依据
从患者拔管后开始计算,大约一个月后进行复查,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完全吸收,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超过50.0%,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5];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少,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超过25.0%,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好转,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低于25.0%,持续时间低于一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存活率为65.00%,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积液分布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癌症晚期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状[6],在临床中这类型并发症状经常发生于乳腺癌或者是肺癌晚期患者中,在最近几年中,随着我国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中恶性心包积液并发症状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增长趋势,在临床中很容易引发急性或者是慢性症状的心包填塞情况,一旦出现这种不良症状后,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威胁,因此临床中一定要做好此类并发症状的早期诊断,这样才能够依据诊断结果及时的实施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与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积液分布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了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方式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高,同时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萍,康国庆,宋新兰,赵秀生.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07,09:383-384.
[2]狄剑士,高燕,毕经旺,史杰,王宝成. 岩舒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心包腔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J]. 实用医药杂志,2007,12:1421-1422+1425.
[3]孙萍,陈蓉颜,赵玉霞,赵秀生.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A]. 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06:1.
[4]魏东. 大剂量rmhTNF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
[5]周雪峰,潘骥群,陈卫宏,张霞,季祥. 经皮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01:97-98.
[6]宋煜宏,庄翔,彭俊平,韩泳涛,谢贤桂,伍海翔.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附13例报告)[J]. 肿瘤,1996,S2:375.
作者简介:肖彩虹,女,出生于1975年12月23日,籍贯湖南娄底,学历本科,研究发展方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工作单位是长沙仁和医院,内二科。
【关键词】 经皮穿刺心包腔內置管 化疗 恶性心包积液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113-01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与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每组各2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治疗组,年龄24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52±3.55)岁。对照组,年龄24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53±3.57)岁。其中乳腺癌患者8例,肺癌患者27例,恶性淋巴癌患者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2例[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在B超诊断后,需要确定患者的进针位置、进针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穿刺位置等[2],患者在术前实施麻醉后,采取半卧位姿势,消毒处理,麻醉采用含量为2.0%的利多卡因实施麻醉过程[3],利用我院当前经常利用的穿刺技术实施穿刺过程,等到抽出液体后沿着穿刺针将导丝送入患者体内,然后将穿刺针拔出,之后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扩张操作,将留有侧孔的导管放置到穿刺处,之后进一步确定患者的导管所在位置,在B超下确定患者的导管处于心包腔内,之后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心包腔内大约10厘米左右的长度,尽可能的将导管留置在患者的心包腔内底部位置,然后采用敷贴将其导管直接进行固定,固定位置选择在胸壁上,之后利用复压吸引器全天候的慢慢进行放液处理,大约需要放0.2L到1.0L左右的心包腔内积液[4]。当然在整个放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B超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情况来确定积液放液的多少,在患者术后一天到两天内,患者的积液全部引流干净后,之后在患者的心包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顺铂、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冲洗,其用量按照临床用药标准进行配比确定,之后将其引流管放开进行充分引流,干净后再次注入上述混合溶液,不断重复操作三次到五次左右,等到患者的心包腔内积液引流量每天减少到50毫升以内后拔管,对其引流管口位置采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处理,术后需要给予患者的适当的营养支持保持患者的体力和电解质平衡,做好术后康复护理指导,促进患者病情早日痊愈,身体早日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
1.3 疗效评级依据
从患者拔管后开始计算,大约一个月后进行复查,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完全吸收,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超过50.0%,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5];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少,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超过25.0%,持续时间超过了一个月;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好转,同时患者心包腔内积液吸收率低于25.0%,持续时间低于一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存活率为65.00%,对照组的存活率为2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积液分布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癌症晚期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状[6],在临床中这类型并发症状经常发生于乳腺癌或者是肺癌晚期患者中,在最近几年中,随着我国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中恶性心包积液并发症状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增长趋势,在临床中很容易引发急性或者是慢性症状的心包填塞情况,一旦出现这种不良症状后,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救治措施,很容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威胁,因此临床中一定要做好此类并发症状的早期诊断,这样才能够依据诊断结果及时的实施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常规穿刺不留管治疗方式与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活率以及积液情况,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积液分布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了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方式开展治疗过程,疗效更高,同时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萍,康国庆,宋新兰,赵秀生.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07,09:383-384.
[2]狄剑士,高燕,毕经旺,史杰,王宝成. 岩舒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心包腔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J]. 实用医药杂志,2007,12:1421-1422+1425.
[3]孙萍,陈蓉颜,赵玉霞,赵秀生.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观察[A]. 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06:1.
[4]魏东. 大剂量rmhTNF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
[5]周雪峰,潘骥群,陈卫宏,张霞,季祥. 经皮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01:97-98.
[6]宋煜宏,庄翔,彭俊平,韩泳涛,谢贤桂,伍海翔. 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附13例报告)[J]. 肿瘤,1996,S2:375.
作者简介:肖彩虹,女,出生于1975年12月23日,籍贯湖南娄底,学历本科,研究发展方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目前工作单位是长沙仁和医院,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