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水平。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几点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兴趣;主体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0-0028-03
  
   一、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科特点
  1. 基础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又是计算机的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它课程建立良好的基础。
  2. 综合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中英文录入》、《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等多门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是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一个“纲”。
  3. 实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实用性。在《Word字处理》的章节中,就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例如:Word文档的建立、打开与保存,文档的编辑,文档的格式化,表格的建立,图文编辑。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知识的学习,就具有应用Word进行文字和表格处理的技能,能够处理文章、信件、明信片、简历表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兴趣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第一堂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有哪些特点?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课本内容。第二种形式是在讲授新课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管理》教学中,一上课就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可见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教学Word图文混排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一些图文混排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揣摩时,教师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作品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我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就可自己动手做出更美的作品来。”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笔者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和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2.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很琐细。这种做法笔者认为不妥。其弊有三点:①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②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③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Word图文混排插入图形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笔者只详细讲解了插入艺术字内容,而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只稍做提示。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自学掌握插入其它内容的方法,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动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讲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讲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熟悉、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
  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突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强的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将相关内容做成课件,以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教学中,笔者把桌面的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4)运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比如在打字教学中,由于打字是枯燥乏味的,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打字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就采取了比赛的形式,有个人比赛、小组比赛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水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在《鼠标的用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笔者让学生玩扫雷、纸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仅感到学习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何乐而不为呢?
  5.提高计算机教师素质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计算机教师是教师中的IT人才,计算机教师队伍不仅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决定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进程。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素质是:①应当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多懂几行。 ②能够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 把握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③要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和能力。④要具有全球化、国际化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能够更新知识结构。因此,加强计算机教师业务进修至关重要,教师自身素质不提高是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的。
  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地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康翠,张志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9).
  [2]杨速章.计算机应用基础[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8.
  [3]屈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5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两组均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64层螺旋CT冠
Menieres disease is a disorder of the inner ear pat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ydrops of the membranous labyrinth and clinically manifested by repeated episod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对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达不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发四肢远端麻木、冷痛剧烈、运动障碍等症状,采用对照组每日静脉
对天然气加热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改进。重点介绍了炉体结构及燃烧控制系统的改进。通过上述改进,提高了天然气加热炉的炉温均匀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取得了节能降耗的良
应用渗流场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密集排水孔复杂渗流水力行为进行直接精细模拟,对某地下厂房厂区洞室群围岩区三维渗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求解分析,对其防渗排水系统效果进行了
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患者的需求与价值观,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现已在许多临床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介绍循证输血医学的要素、发展历史和循证输血医学实践的基本过程、方法与应用.正确实践循证输血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输血,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严重影响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我国便秘发生率为3%~17%[1].其中重度功能性便秘的内科治疗效果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