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处于何种地位,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关键问题。作者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办法。
关键词:学生 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千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中心。所以,我们真正要讨论的其实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长期以来,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都是把工作人为的划分为两个中心,即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于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会设置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位主管领导,这几乎已经成为高校干部配备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同样没有“违背”这个“规律”。
其实在我看来,高校工作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人才培养,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当然就是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理应如此”。
高等职业教育决不是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句话就能简单描述的。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高度,又要有职业教育的精度,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可能是一个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学生无疑就成为系统的核心。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必将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必然是至高无上的。
高等职业院校差不多所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都明确规定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几乎同时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目标,毫无疑问,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
然而,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不过就是写进去而已,即便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也不过是轻描淡写地用“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文字一带而过,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描述,而是把这个皮球轻易地踢给了“学生口”。而学生口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根本没有办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工作,结果形成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脱节,相互推诿、扯皮,没有真正形成合力,白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近乎苛刻,与高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严重低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迅速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能力,提高培养水平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学生综合素质包含的基本内容
在我看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治素质。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这是学生未来大方向的根本保证。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就失去了发展的准星,就会迷失方向,就无法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支柱和栋梁。
1.2 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个人生活习惯,这是学生受欢迎程度的保证。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我们的学生就会变成不受社会欢迎的人,而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1.3 文化素质。这是一个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是一个人的“底蕴”,就好象是诗朗诵的背景音乐,离开了它,味道也就没有了。虽然我们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并不高(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必要的文化修养还是不可缺少的。
1.4 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等等,这是学生未来立命安身的本钱,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1.5 能力素质。包括交往能力、文字能力、语言能力、办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就象是一艘航船的船帆,是前进的助力,能力的缺乏会使学生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6 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状况和体能。没有这些,学生就不能承担未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压力,更无法适应未来的激烈的职业竞争。
1.7 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主动、认真的工作作风,包容、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冷静、细致的思考习惯,都会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以上概括固然不够全面,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无法通过简单地“搞几个活动”、“开几次班会”解决的。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需要详细的计划、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组织,同样需要一支专业的、具备相当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和时间投入,同样需要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样需要考核与评价,同样需要成绩和学分的约束。
2 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的途径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学生的素质种类进行划分,然后分别设计不同类别的课程加以归纳。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如下归纳:
2.1 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归纳在一起,开设《思想品德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2.2 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归纳在一起,开设《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2.3 将文化素质归纳为《文化艺术欣赏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专业素质培养由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实现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
体能素质纳入体育课课程体系,同时经济管理系开设《体能训练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以上归纳与课程设计未尽合理,但这是我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之后我们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探索。
3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是一个内容繁杂、项目众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要重视与现代化高职教育理念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职教思想为代表的新职教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姜大源教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正在迅速推广当中。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必须紧密与这一理念相联系,形成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持。
3.2 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贯彻始终,连续不断。要改变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最终彻底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3.3 要重视平时的考核与成绩的认定,最大限度地避免考核与评价的随意性。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涉及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成绩认定。由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是以实践性课程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的,因此对学生相关课程实践水平的成绩认定多以平时考核为主,结合期末的统一认定。
以上是我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的一点想法,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学生 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千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中心。所以,我们真正要讨论的其实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长期以来,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都是把工作人为的划分为两个中心,即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于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会设置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位主管领导,这几乎已经成为高校干部配备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同样没有“违背”这个“规律”。
其实在我看来,高校工作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人才培养,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当然就是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更是“理应如此”。
高等职业教育决不是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句话就能简单描述的。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高度,又要有职业教育的精度,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可能是一个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学生无疑就成为系统的核心。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必将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必然是至高无上的。
高等职业院校差不多所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都明确规定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又几乎同时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了人才培养目标,毫无疑问,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
然而,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不过就是写进去而已,即便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也不过是轻描淡写地用“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文字一带而过,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描述,而是把这个皮球轻易地踢给了“学生口”。而学生口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根本没有办法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工作,结果形成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脱节,相互推诿、扯皮,没有真正形成合力,白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近乎苛刻,与高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严重低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迅速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能力,提高培养水平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 学生综合素质包含的基本内容
在我看来,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治素质。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这是学生未来大方向的根本保证。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就失去了发展的准星,就会迷失方向,就无法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支柱和栋梁。
1.2 道德素质。包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个人生活习惯,这是学生受欢迎程度的保证。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我们的学生就会变成不受社会欢迎的人,而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1.3 文化素质。这是一个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是一个人的“底蕴”,就好象是诗朗诵的背景音乐,离开了它,味道也就没有了。虽然我们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并不高(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必要的文化修养还是不可缺少的。
1.4 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等等,这是学生未来立命安身的本钱,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1.5 能力素质。包括交往能力、文字能力、语言能力、办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就象是一艘航船的船帆,是前进的助力,能力的缺乏会使学生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6 身体素质。包括健康状况和体能。没有这些,学生就不能承担未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压力,更无法适应未来的激烈的职业竞争。
1.7 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主动、认真的工作作风,包容、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冷静、细致的思考习惯,都会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以上概括固然不够全面,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无法通过简单地“搞几个活动”、“开几次班会”解决的。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需要详细的计划、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组织,同样需要一支专业的、具备相当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和时间投入,同样需要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样需要考核与评价,同样需要成绩和学分的约束。
2 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的途径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学生的素质种类进行划分,然后分别设计不同类别的课程加以归纳。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如下归纳:
2.1 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归纳在一起,开设《思想品德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2.2 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归纳在一起,开设《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2.3 将文化素质归纳为《文化艺术欣赏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专业素质培养由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实现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
体能素质纳入体育课课程体系,同时经济管理系开设《体能训练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四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共计8学分。
以上归纳与课程设计未尽合理,但这是我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之后我们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探索。
3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是一个内容繁杂、项目众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要重视与现代化高职教育理念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以姜大源教授职教思想为代表的新职教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姜大源教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正在迅速推广当中。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必须紧密与这一理念相联系,形成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持。
3.2 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就是要贯彻始终,连续不断。要改变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最终彻底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3.3 要重视平时的考核与成绩的认定,最大限度地避免考核与评价的随意性。
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涉及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与成绩认定。由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是以实践性课程的形式纳入课程体系的,因此对学生相关课程实践水平的成绩认定多以平时考核为主,结合期末的统一认定。
以上是我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课程体系的一点想法,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