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边外交破局
2018年春天,中国的内政外交日程非常饱满。两会过后,中国领导人频繁发力周边外交。这一切似乎向外界昭示,中国外交正努力在周边塑造一种新态势。
1.突破四面受压
这些交往对中国来说,非常及时,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周边出现了四面压力加剧的危险。有一个时期,朝鲜半岛、东海、南海、中印边界上的麻烦轮番来袭,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很不宁静。这是战略运筹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一个大国如果在各个方向被牵制和分散力量,纵使你再强,势头再好,崛起也可能受阻。
如果就周边论周边,同时与日、印两国角力对我们尤其不利。尽管这两国在国力上各有缺陷,但两国各自的优势也很明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是亚洲重要力量,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实力消长,日、印两国的作用可能会日益凸显。这两国一海一陆与我有主权权益纠葛,如果中国要同时应对,从力量建设到各种布局就都要在两线准备,那种消耗将是很大的。因此,四面不宁、两线对峙的局面亟须打破。
2.摆脱大国干涉
周边分歧更大的危害,是它们早已成为大国干涉的借口,特别是海洋权益问题,最近已被西方大国炒作太多。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四国联盟,对华发动贸易战,在朝鲜、日本、南海问题上施压,对我们形成很大压力。因此,如果周边不得安宁,就容易导致很多中国与邻居本可以自己解决或者慢慢商量的事,被一些大国搅和成新难题。因此,把周边关系经营得好一点,对中国争取大国互动中的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3.落实亲诚惠容
其实,周边问题的紧迫性,早在五年前就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充分重视。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留下的最易记住的关键字,是亲诚惠容。
回顾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五年来各方面的进展,中国在周边有很多实际作为。最大整体动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但周边的疑惧、反弹也不小。这是国际政治中难以消除的一种难题:崛起国家有时非常努力搞好与邻国关系,不乏让利、宽容之举,但越是主动,邻国有时越是怀疑、猜测,甚至做出相反动作以防不测。正如前面回顾过的,周边有些纠葛与对峙一时还闹得很大。事实证明,五年前,中国对周边重要性的认识和战略谋划十分正确,亲诚惠容必须落地。
二元对立特点突出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面临最为复杂的周边形势。突出表现为二元对立特点。
1.陆与海、富与穷
在中国周边问题中,存在陆与海的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沿海与内陆边疆两种不同的发展程度。这一矛盾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撕扯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大局。
陆与海两种安全考虑,沿海与内地两种发展梯次的权衡与调度,到今天也是战略问题。2018年一季度,东部沿海领头的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77元,位居全国31省份第一位。江苏、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万元以上。而西藏、新疆、甘肃、贵州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5000元,不到京沪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这些地区向外延伸若干,就开始面临完全不同的国际安全问题,有的是大国传统主权安全矛盾,有的是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威胁。
2.大与小、今与昔
从力量层面看,周边始终有大国存在,因此,大国与小国因素交织在周边。从历史层面看,周边一些国家过去与中国的恩怨很多,既深入学习过中国文化,甚至今天仍以继承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傲,又曾与中国发生过战争冲突,残酷记忆至今仍在一些人心中难消。
在近现代过程中,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不同程度扮演着时而与中国一起受气,时而随西方宗主国侵损中国利益的行为角色。这就使得今天看周边,仍然有着“大小”“恩怨”等旧的因素残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筹周边战略时,对一些国家、对一些问题,既要十分较真,也要向前看,防止被陷住。
3.东与西、上与下
在周边,有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模式上向往西方,有些则固守东方政治文明特点。在发展势头上,有的在上升,也有的遇到发展瓶颈。
中国周边的东与西问题,不是地理问题,就是方向感太差,对“东亚”这个概念搞不清楚。真正的东与西问题,可能是从政治文明、发展道路等角度呈现出来的。亚洲国家发展的分化程度也大得惊人。如果拿卡塔尔的人均GDP与阿富汗对比,要相差120多倍。未来中国周边不仅是政治、文化差异较大,而且发展水平也可能差距更大。
呼唤亚洲新模式
如今,中国发展的势头、外部的挑战都到了一定临界点上,是到中国引领建立一种不同于其他模式的时候了。
中国需要对周边有整体引领的方向感、自觉性和主动权。在这个框架内,“亲诚惠容”构建了总体理念,“一带一路”提供了战略支撑,现在就需要把各个不同地区、不同问题关联起来统筹谋划。
亚洲可以借鉴别的地区,也可以从以往推动亚洲合作的经历中寻找经验,但这些都不能照搬。例如,欧盟的模式,就算不考虑欧洲国家相似性大、亚洲国家差异性大的根本不同,要借鉴欧盟道路现在也不是时候。因为欧盟已陷入困境,一边是英国必然会脱欧,一边是美俄两强各自给欧洲带来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冲击。欧盟的模式,肯定不能照搬。那么東盟呢?东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率有限。东盟比较在乎一致性、比较照顾成员国协商时的舒适度,这些都是优点,但这在推动获取务实成果时,肯定难以走得太快。除此以外,二三十年来,亚太、印太的几种倡议也都火过一阵子,但至今都没有结出太好看、太好吃的果子。
当然,中国也不能在周边搞分而治之,那种将邻居推向阵营化的做法,更符合西方之意。因为亚洲本来已经多样化、分化得厉害,如果中国再强压、推拉、分化,周边国家的矛盾和对立必然加剧,再加上西方大国觊觎挑唆,火上浇油,中国的周边环境就可能动荡不已,麻烦不断,甚至发生重大动乱,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更加严峻的新挑战。中国合理的做法,是在高位上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底线上确定地缘战略要点,确保中国自身主权、安全、国家发展和统一不受侵害。(摘自《世界军事》)
2018年春天,中国的内政外交日程非常饱满。两会过后,中国领导人频繁发力周边外交。这一切似乎向外界昭示,中国外交正努力在周边塑造一种新态势。
1.突破四面受压
这些交往对中国来说,非常及时,因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周边出现了四面压力加剧的危险。有一个时期,朝鲜半岛、东海、南海、中印边界上的麻烦轮番来袭,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很不宁静。这是战略运筹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一个大国如果在各个方向被牵制和分散力量,纵使你再强,势头再好,崛起也可能受阻。
如果就周边论周边,同时与日、印两国角力对我们尤其不利。尽管这两国在国力上各有缺陷,但两国各自的优势也很明显,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是亚洲重要力量,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实力消长,日、印两国的作用可能会日益凸显。这两国一海一陆与我有主权权益纠葛,如果中国要同时应对,从力量建设到各种布局就都要在两线准备,那种消耗将是很大的。因此,四面不宁、两线对峙的局面亟须打破。
2.摆脱大国干涉
周边分歧更大的危害,是它们早已成为大国干涉的借口,特别是海洋权益问题,最近已被西方大国炒作太多。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四国联盟,对华发动贸易战,在朝鲜、日本、南海问题上施压,对我们形成很大压力。因此,如果周边不得安宁,就容易导致很多中国与邻居本可以自己解决或者慢慢商量的事,被一些大国搅和成新难题。因此,把周边关系经营得好一点,对中国争取大国互动中的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3.落实亲诚惠容
其实,周边问题的紧迫性,早在五年前就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充分重视。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那次会上留下的最易记住的关键字,是亲诚惠容。
回顾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五年来各方面的进展,中国在周边有很多实际作为。最大整体动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但周边的疑惧、反弹也不小。这是国际政治中难以消除的一种难题:崛起国家有时非常努力搞好与邻国关系,不乏让利、宽容之举,但越是主动,邻国有时越是怀疑、猜测,甚至做出相反动作以防不测。正如前面回顾过的,周边有些纠葛与对峙一时还闹得很大。事实证明,五年前,中国对周边重要性的认识和战略谋划十分正确,亲诚惠容必须落地。
二元对立特点突出
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面临最为复杂的周边形势。突出表现为二元对立特点。
1.陆与海、富与穷
在中国周边问题中,存在陆与海的矛盾。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沿海与内陆边疆两种不同的发展程度。这一矛盾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撕扯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大局。
陆与海两种安全考虑,沿海与内地两种发展梯次的权衡与调度,到今天也是战略问题。2018年一季度,东部沿海领头的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77元,位居全国31省份第一位。江苏、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万元以上。而西藏、新疆、甘肃、贵州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5000元,不到京沪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这些地区向外延伸若干,就开始面临完全不同的国际安全问题,有的是大国传统主权安全矛盾,有的是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威胁。
2.大与小、今与昔
从力量层面看,周边始终有大国存在,因此,大国与小国因素交织在周边。从历史层面看,周边一些国家过去与中国的恩怨很多,既深入学习过中国文化,甚至今天仍以继承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傲,又曾与中国发生过战争冲突,残酷记忆至今仍在一些人心中难消。
在近现代过程中,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不同程度扮演着时而与中国一起受气,时而随西方宗主国侵损中国利益的行为角色。这就使得今天看周边,仍然有着“大小”“恩怨”等旧的因素残存。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筹周边战略时,对一些国家、对一些问题,既要十分较真,也要向前看,防止被陷住。
3.东与西、上与下
在周边,有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模式上向往西方,有些则固守东方政治文明特点。在发展势头上,有的在上升,也有的遇到发展瓶颈。
中国周边的东与西问题,不是地理问题,就是方向感太差,对“东亚”这个概念搞不清楚。真正的东与西问题,可能是从政治文明、发展道路等角度呈现出来的。亚洲国家发展的分化程度也大得惊人。如果拿卡塔尔的人均GDP与阿富汗对比,要相差120多倍。未来中国周边不仅是政治、文化差异较大,而且发展水平也可能差距更大。
呼唤亚洲新模式
如今,中国发展的势头、外部的挑战都到了一定临界点上,是到中国引领建立一种不同于其他模式的时候了。
中国需要对周边有整体引领的方向感、自觉性和主动权。在这个框架内,“亲诚惠容”构建了总体理念,“一带一路”提供了战略支撑,现在就需要把各个不同地区、不同问题关联起来统筹谋划。
亚洲可以借鉴别的地区,也可以从以往推动亚洲合作的经历中寻找经验,但这些都不能照搬。例如,欧盟的模式,就算不考虑欧洲国家相似性大、亚洲国家差异性大的根本不同,要借鉴欧盟道路现在也不是时候。因为欧盟已陷入困境,一边是英国必然会脱欧,一边是美俄两强各自给欧洲带来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冲击。欧盟的模式,肯定不能照搬。那么東盟呢?东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效率有限。东盟比较在乎一致性、比较照顾成员国协商时的舒适度,这些都是优点,但这在推动获取务实成果时,肯定难以走得太快。除此以外,二三十年来,亚太、印太的几种倡议也都火过一阵子,但至今都没有结出太好看、太好吃的果子。
当然,中国也不能在周边搞分而治之,那种将邻居推向阵营化的做法,更符合西方之意。因为亚洲本来已经多样化、分化得厉害,如果中国再强压、推拉、分化,周边国家的矛盾和对立必然加剧,再加上西方大国觊觎挑唆,火上浇油,中国的周边环境就可能动荡不已,麻烦不断,甚至发生重大动乱,给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更加严峻的新挑战。中国合理的做法,是在高位上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在底线上确定地缘战略要点,确保中国自身主权、安全、国家发展和统一不受侵害。(摘自《世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