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腹泻患者分离的阿贡纳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为了解其流行趋势和防治其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记录2013至2014年每年4月至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型分型,对鉴定得到的阿贡纳沙门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和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和CTX-M)的PCR扩增与测序、沙门菌毒力岛(SPI)1~6、9~12和毒力质粒代表性基因的PCR检测,并分析阿贡纳沙门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2年共检测到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119株,其中8株(6.7%)为阿贡纳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的耐药率依次为链霉素100.0%,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62.5%,萘啶酸、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25.0%,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对其余药物均敏感。阿贡纳沙门菌MLST分型均为ST13,PFGE显示5个克隆,有4株为同一克隆并且药敏表型完全相同。2株氟喹诺酮类(FQ)抗菌药物耐药株都出现GyrA亚基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未检出PMQR耐药基因,但其中1株环丙沙星K-B法显示敏感。5株氨苄西林耐药株都携带TEM-1b基因,其中1株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全部阿贡纳沙门菌都扩增出SPI1~6、9、11、12的代表性基因hilA、sseL、mgtC、siiE、sopB、pagN、bapA、pagC和sspH2,未检出SPI10代表性基因sefA和毒力质粒基因spvB、prot6E。2例FQ耐药株感染者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余6例FQ敏感株感染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
结论临床分离的阿贡纳沙门菌出现氟喹诺酮耐药和多重耐药,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菌株对FQ的耐药性和患者病情可能有关。ST13可能是我国阿贡纳沙门菌的优势基因型,应注意防控其感染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