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班区域运动中的教师支持性策略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班区域运动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各项运动能力的提升和健康发展。在混班运动中,教师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需要给到幼儿什么样的辅助和支撑,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儿运动的水平和能力呢?
  一、环境创设支持幼儿
  (一)区域划分的明确性
  在混班区域活动开始前,在环境创设时,首先无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要明确区域的划分,这样才能更加快速有效准确地选择自己所想要去的区域,参与的游戏。例如小班组混班运动分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车类区和跑跳区。除了要了解每个区域具体的划分和地理位置外,还要对每个区域负责的教师有一定的熟识度和了解,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参与融入游戏,这就需要在混班运动前对孩子们有一些场地、支持者的提前铺垫,给到孩子们一定的内在心理支持,例如:可在混班运动开始前的一周,每天带着班级孩子参与一个区域的活动游戏,游戏后进行分享,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每个区域的名称和运动器械的摆放与收纳以及本区域的重点锻炼的运动能力;同时四个班级利用自由游戏的时间,两两互动,对每班的两位教师以及保育老师有所认识,减少陌生感。综上所述,在混班区域运动大环境创设方面需要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指示牌和提前的一些铺垫,它在混班混龄区域运动中起着规范行为、提示规则、示意步骤、丰富运动游戏情节等作用。
  (二)辅助材料的丰富性
  每个运动区域除了固定的器械还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辅助材料用以一物多玩或者能让幼儿在完成基础动作后挑战更高难度的动作。例如:在平衡区,我们会投放不同大小重量的纸盒作为“快递箱”、小火炬(下面派泡沐棒上面小球保持平衡)、毛毯(有利于幼儿两两合作游戏运送物品)、各种水果、蔬菜、小挎篮、呼啦圈、沙包、大小不同的球等等。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单一,幼儿运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运动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他们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提供一些材料,可激发幼儿自主组合、自主探索。所以虽然混班运动划分了区域,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是需要协调发展的,想要孩子们玩得开心,玩出水平和创意就要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探索出多种玩法。
  (三)运动材料的层次性
  在材料支持方面不仅要考虑为幼儿设计一个开放、互动的运动游戏场地,还要投放开放多层次的材料供幼儿自由结伴、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多层次的运动材料有利于他们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宫刺激,运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仅能够促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积累运动经验。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例如我们的跑跳区,提供了吊网(原地起跳)、绳子、呼啦圈、跨栏、跳跳球、跳袋、跳盒等适合向前跳跃的材料,适合跳跃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孩子自由选择,可以选择原地练习跳跃能力的吊网摘水果;可以选择自由搭设向前跳跃的小路,行进跳跃;也可以选择借助跳跳球或者跳盒四散跳跃,这样一来,此运动區域的孩子绝对不会拥挤,反而能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选择“最近发展区”的材料,实现自主化运动。
  (四)运动环境的情境性
  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还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可以做几个简单的指示牌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或者做一些角色标识,让他们能自主选择想要充当的角色和完成的任务。这样他们才能更加自主更加有兴趣地投入游戏。这也是提高游戏兴趣和延长游戏时间的重要因素和支持策略。例如:在平衡区,我们设计了“超级飞侠大闯关”的游戏情景,孩子们帮助“乐迪”乐此不疲地一次又一次搭设小路并运送包裹;在投掷区,也有不同难度的“打击怪兽”等游戏情景;钻爬区更是可以自己搭建山洞或者隧道,可以允许小车或者小动物们自由爬行,这样一来,丰富的情景能帮助幼儿更加投入地自主运动。
  二、观察参与支持幼儿
  (一)观察活动中的保育和安全
  区域性运动是以探索学习为主的,混班区域性运动中的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活动的区域。每班的教师也都是分散站立,很难同一时间关注到班中每一个幼儿,所以提前对幼儿做应有的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且特别是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例如:班中可以提前选择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绘本给孩子们普及一下户外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方法;同时请班级中运动能力和社会性较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朋友,并商量着一同运动游戏,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同理,在保育方面,教师和保育老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幼儿,所以在活动之前的准备中,对于擦汗、脱衣等要求也要格外明确,在混班区域运动中,要特别关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此外,教师和保育员老师的分散站位需要明确,固定站位和流动站位的老师保育老师都要非常明确为本区域内的幼儿提供安全的关注和保育的服务保障。固定站位的保育老师应关注到身旁两个区域活动孩子的保育情况,而流动的老师则应适当提醒出汗比较多的孩子的运动休息和去及时擦汗脱衣的情况。例如:明确每个季节脱衣服的原则,冬季,稍微运动一会便可以脱去孩子的厚外套,并垫上小毛巾,以免孩子因为出汗多但不能及时换衣而生病,其他季节,在幼儿只穿单薄的外衣时,不能直接简单地脱去出汗幼儿的外衣,而是应该先垫上毛巾,如果还是出汗比较严重,已经有豆大的汗珠滚落的孩子则应提醒其在旁边区域休息。
  (二)观察活动中幼儿的运动品质
  幼儿在参加运动活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孩子交往情况是否有礼貌交往及团结友爱的精神,另外遇到困难时是否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教师在过程中也要有助于培养孩子具有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在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的同时,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参与在运动活动中。例如:如果幼儿互相之间存在加油鼓励、互相帮助、坚持到底的品质,则应马上给予肯定并在混班区域运动结束回教室之后再次表扬和奖励,并请当事幼儿来谈一谈他行为背后的一些想法,予以鼓励,让他成为更多孩子的榜样,增强同伴之间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跨班级的社会性发展。   (三)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水平
  在混班区域性运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较好地把握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目标,更要关注每个个体的实际活动状况,创设能满足其发展需求的环境与材料,让幼儿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混班区域性运动活动中,能力弱的孩子在能力强的孩子的行为中挑战自己的动作和意志,交往好的孩子会主动照顾交往能力稍弱的孩子,孩子们在活动中各有所获。每个幼儿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对于每个区域的运动能力水平也是如此,但可能都存在联系性,所以我们说运动好的孩子什么运动项目都好,而运动能力较弱的孩子对于运动则兴趣不大,所以在能力比较弱的孩子运动之前或者运动过程中遇到瓶颈之时,教师则可以主动带他一起去看看同伴的好方法,并陪伴他逐步模仿练习,并邀请一些同伴在旁鼓励,这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的运动能力提升很有帮助,但前提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因为混班运动带来局限可能是教师对于各班幼儿的情况并不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还是需要教师在运动中随机观察到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
  (四)观察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
  我们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率直的良好运动环境,创设自由结伴的运动机会,孩子们在混班区域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也可以结对地玩。他们通过参与活动,在获得体能的锻炼的同时,还学会了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此外,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获得游戏的快乐,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一些不良行为、人际交往障碍等。由此,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在混班混龄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剛开始的混班运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行动,一起玩耍,但仅仅只是建议,之后也可以提示他们每次可以交换同伴,甚至可能选择其他班级的好朋友一起游戏,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会在一次又一次地混班运动中得到发展。
  三、分享指导支持幼儿
  在混班区域运动中,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器械,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不留痕迹的一种隐性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启发式的语言,给以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活动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老师的指导太多,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同时,也要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达到引发创造性运动的目的即可,不必长时间干扰他们的游戏。教师的启发式语言包括“看到这个器械,你想到怎么玩了吗?”“还有什么更好的玩的办法吗?”“你可以和同伴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合作玩更好些呢?”等等,教师不应将自己预设的一些玩法强加给幼儿,这样会局限幼儿的想象力,有时当幼儿实在遇到瓶颈,站在一边不知所措时,教师可以身体力行,直接拿起器械当着孩子的面玩一玩,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可能会影响到被教师参与游戏而吸引过来的幼儿的想象力,这一切都需拿捏好分寸。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随乐做刷油漆、钉钉子等律动活动。  2.大胆想象出在身体各部位刷油漆和钉钉子的动作。  3.体验帮助超级飞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wheels on bus》音乐剪辑、油漆滚刷人手一个、超级飞侠乐迪、小爱、多多未涂色和涂色图片各一张、金宝胸饰一个、幼儿椅子U型  2.经验准备:欣赏过《超级飞侠》动画片、认识超级飞侠乐迪、多多、小爱  【活动过
期刊
【设计意图】  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游戏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一次餐前活动中,我给小朋友讲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他们对故事中出现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结合音乐音调的高低不同,设计了本次活动《高人矮人走走走》。  【活动目标】  
期刊
【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非洲舞音乐的热情、奔放、自由的特点。  2.尝试创编具有非洲舞蹈特点的动作与音乐配合,表现音乐的特点。  3.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愿意主动大方地与他人合作舞蹈。  【活动准备】  1.对非洲的人和物有一定的经验  2.非洲舞的草裙18条  3.剪辑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直接随音乐入场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穿的是什么服装?学习了非洲人打招呼
期刊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上下按下了暂停键,也让金悦园开学的日期再延。疫情阻隔了老师们和孩子们的相聚,却激发了金悦幼儿园教师团队的无限智慧与创想,率先通过各种线上家庭育儿指导活动进行空中“云陪伴”。  一、疫情当下,乐探转型  我们响应着全国“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但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因此,我们怎么才能建构一种有效支持幼儿思考学习
期刊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节奏,体验小鸡破壳而出的喜悦之情。  2.能听辨乐曲的段式结构,随乐合拍地表现小鸡破壳的动作,并与同伴合作创造性地表现啄蛋壳的情节。  3.懂得成功需要努力和坚持,能与同伴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  音乐《小鸡之舞》  【活动过程】  一、 故事激趣,讨论创编小鸡破壳的动作  教师:“小鸡在鸡蛋里一天天长大了,它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能为小鸡想一
期刊
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开头最为重要。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把他塑造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逐利下,我国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愈来愈严重致使幼儿园本应该是儿童游戏的天堂却变成了早期智力开发的场所,违背了幼儿教育应有的价值,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儿
期刊
按照教委关于幼儿园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为真正做到让幼儿“停课不停学”,我园积极探索使用“云陪伴”的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成长发展规律,制定出周密的“云陪伴”活动实施方案,对幼儿的规律作息、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促进家园共育,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一、未雨绸缪,充分准备  课程部首先研究确定了以亲子活动为主线、以贴近幼儿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云陪伴”线上亲子活动有效开展,幼儿园在科学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的同时,注重通过加强家园互动,实行分类指导评价,建立畅通反馈机制,鼓励自主创新等方式,真正让“云陪伴”成为家长们的宅家教育良方。同时,从中及时总结家园共育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幼儿园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一、多元评价,立体指导  线上活动不仅让家长成为了游戏的“参与者”,同时也成为了活
期刊
口语是教师开展工作的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和手段,它反映教师的价值观、道德水准、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审美情趣、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口语交流更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渠道和桥梁,幼儿教师应该认真考究和思索的问题是:怎样用让孩子们喜欢倾听、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境中,该说什么?怎样说?说得好?  因此提出对口语适宜性表达的探究尤为必要,这里的口语适宜性表达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师
期刊
作为一名90后的幼儿教师,从选择这一专业到如今踏上幼教工作岗位将近6年,在这几年中,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现如今一点点的成熟稳重,算不上取得多大进步,但是一路走来,对助力自己成长的因素感触颇深。  一、成长内驱力  (一)“三坚持”  1.坚持学习  (1)以阅读为手段,提升专业素养。读书一直是很多人寻求自我改变的一种方法,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活到老,学到老,这既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态度。 
期刊